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光伏產業成就顯著,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引領者,是我國少有的具備全球競爭優勢,實現端到端自主安全可控并有望率先成為高質量發展典范的新興產業。2023年以來,我國光伏制造端產業鏈供應保持高速增長,1-5月,我國多晶硅產量48.4萬噸,硅片202.8GW、電池片180.7GW、組件164.2GW。
2023年,光伏行業主產業鏈各環節正在發生哪些變化?面臨哪些突出問題?如何推動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為大家做了如下梳理:
一、多元化需求下,光伏發電技術迭代速度加快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光伏電池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技術驅動型產業,持續提升電池發電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始終是光伏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過去幾年,我國光伏行業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90%以上的降本增效。隨著PERC電池效率逐漸接近理論極限,近兩年,n型電池技術路線成為了行業的熱門話題。目前,TOPCon、HJT、XBC等高效電池技術憑借性價比優勢,已逐步進入大規模量產化階段;未來,鈣鈦礦等疊層電池技術也有望成為明日之星,行業總體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
當前,PERC仍然是光伏產業的主流技術,占有市場份額最大,但面臨著被更高效率的n型電池技術迭代的技術挑戰。目前,TOPCon技術是繼PERC技術之后市場占有率快速增長的技術。2022年被業內人士稱為n型電池技術量產的“元年”,在這樣的供需格局下,2022年TOPCon電池出貨量接近20GW,占據光伏市場8.3%的份額,PERC電池片市場占比進一步降低至88%。常規電池片(BSF電池)市場占比從2021年5%進一步下降到2.5%,市場相對固定。其他n型電池,如HJT相對成本較高,市場占比仍然不多,2022年異質結電池片市場占比合計約0.6%。總之,在產業化規模不斷加大、配套輔材供應穩定增長的背景下,2023年n型電池片TOPCon+HJT市場份額仍將處于快速上升趨勢,預計將超過20%市場份額。
除了占比的提升,n型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也在不斷提高。據統計,2022年,我國企業/研究機構刷新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紀錄14次,其中10次為n型電池技術。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我國TOPCon、HJT及鈣鈦礦疊層電池的轉換效率分別高達26.7%、26.81%及31.8%,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n型電池技術是未來光伏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也是我國光伏產業實現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二、國際貿易環境復雜,高純石英砂供應吃緊
在我國光伏技術取得顯著進步的同時,拉棒環節所用的石英坩堝所需的高純石英砂和石英坩堝卻逐漸成為產業鏈的緊缺環節。現階段我國中低端石英砂已經實現國產化,但使用環境更為重要的高純石英砂產能有限。受供應緊缺影響,目前國內使用的石英坩堝內層砂以國外進口為主,中外層主要以國產高純石英砂為主。
目前,全球高純石英砂的主要生產國集中在美國、挪威、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而我國的高純石英砂產量較低,大量依賴進口,這導致我國光伏企業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問題。以高純石英砂為主要原材料的石英坩堝,一旦產量不足,就會導致光伏硅片產能的不穩定,進而影響光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光伏級高純石英砂可能供給量為7.7-7.8萬噸,對應2023年7.6萬噸的需求,供需或將處于緊平衡的狀態。為了解決高純石英砂供應問題,我國政府和企業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大對國內石英砂礦床的勘探力度,尋求新的礦產資源;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高純石英砂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產能。此外,政府還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等政策手段,支持光伏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然而,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給我國光伏產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一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我國的出口產品進行限制或打壓。這些政策不僅增加了高純石英砂的進口難度,也導致其進口成本的急劇上升。
因此,為了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我國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同時,也需要提升國內高純石英砂生產的技術水平及優化產業鏈布局,不斷降低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程度,只有這樣,我國光伏行業才能實現更快速、更健康地發展。
三、儲能迎來爆發式增長,光儲融合前景廣闊
隨著光伏發電規模不斷擴大,有必要發展儲能技術彌補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缺口,光儲融合可實現光伏電站24小時發電,“光伏+儲能”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推動光儲融合發展,2022年,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關于開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其中,《關于開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活動的通知》文件強調,要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業、支持建設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項目,優先考慮方向之一就是光儲融合。自發自儲自用的戶用光儲融合重要市場方向。
為保障新能源高效利用消納,提升新能源并網友好性和容量支撐能力是電源側儲能的主要作用。除國家層面外,各省也在加快光儲融合工作。目前,全國已有超過二十個省份發布了鼓勵或強制新能源配置儲能的政策,以江蘇、浙江、安徽、廣東等區域為代表,結合光伏產業發展,出臺了多項“光伏+儲能”的補貼政策,其中,“分布式光伏+儲能”項目及“光伏場站+儲能”項目均在激勵范圍內。
2022年可謂是儲能爆發的元年,光儲融合項目表現強勁。據相關機構統計,2022年全年新增投運光儲項目裝機規模2204MW/4520MWh。結合對國內已完成招投標項目、各地儲能示范項目和新能源配儲需求的綜合分析,預計2023年國內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新增裝機規模有望再創新高。到2025年,國內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有望達到80GW。
在政策和技術的加持下,儲能市場呈現井噴式發展。未來,光儲融合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應用于家庭和商業領域,還可應用于大型工業領域甚至城市基礎設施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不斷降低,相信光儲融合會為我們創造更加清潔、可持續的未來。
四、創新和人才是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光伏產業始終保持高景氣度。在“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光伏“老玩家”紛紛加快進程,不斷提升垂直一體化布局;另一方面,新晉玩家短時間涌入,光伏擴產項目此起彼伏。但是,在行業瘋狂“內卷”的背景下,各個環節不可避免地都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對于光伏行業而言,產能的“過剩”不可怕,它能一定程度上驅動技術創新,并通過先進技術的產能替代,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但是,“產能過剩”疊加“同質化競爭”往往會給光伏產業以沉重的打擊。在行業“同質化競爭”不斷加劇、供應鏈競爭日益“白熱化”階段,若想不被市場淘汰出局,差異化、創新性、高質量的發展或許能成為各大光伏企業尋求的最佳道路。當前,光伏行業可能看重產能、產量、垂直一體化,但未來,差異化、高效率、低成本勢必會是光伏企業“乘風破浪”的強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光伏行業需要新勢力和新資本,同樣也需要新鮮血液。光伏人才是支撐光伏行業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重要支柱。據統計,2025年中國光伏從業人員需求總量將達到334.2-400.8萬人,2022-2025年新增需求累計將達到88.2-154.8萬人,年均新增需求22.1-38.7萬人,其中,2022年新增從業人員需求將超過26.4萬人,光伏相關產業人才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隨著光伏與農業、交通、建筑、通信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在應用層面,復合型人才也將更為稀缺。大力推動光伏從業人員培養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促使光伏行業不斷技術迭代的根本,因此,重視高層次人才吸引、規范人才正向流動能夠一定程度上助推行業的良性發展。
為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穩定、高質量的光伏供應鏈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兼顧光伏供應鏈的成本和韌性是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的挑戰之一。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的永恒主題,除技術革新外,供應鏈各環節還具有諸多值得探究的議題,比如:從技術發展角度看,哪種技術路線有望快速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光伏行業如何更好地助力農村能源低碳發展及新能源汽車下鄉?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