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闞海東:氣候變暖導致健康問題凸顯

2023-09-06 08:41:01 中國科學報   作者: 張思瑋  

為更好地發出“中國聲音”,助力健康中國、服務全球健康,近年來,中國學者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并助力全球衛生健康事業,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就是其中一員。

“氣候變化與健康”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來,氣候變化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嚴峻挑戰,對此,我們該采取哪些行動?又該制定怎樣的健康策略?闞海東近日就相關話題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的采訪。

我國空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果

《中國科學報》:相比過去,近年來我國在控制空氣污染方面有哪些進展?

闞海東:毫無疑問,我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

2012年,我國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十條”;2018年,我國打響藍天保衛戰。“大氣十條”和藍天保衛戰是非常成功的兩個政策,使我國PM2.5濃度顯著下降。今年初,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地級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由2015年的46μg/m3降至2021年的29μg/m3。

不過,在室外污染方面,近年來我國臭氧問題日益凸顯。臭氧問題也叫“藍天白云下的污染”,夏天在天空很藍的時候,很多大中型城市往往伴隨著比較嚴重的臭氧污染。2013至2023年,我國中東部城市大氣臭氧濃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臭氧問題是下一階段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需要額外關注的問題。

在室內污染方面,一個標志性事件是我國在2022年頒布了新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以前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涉及的顆粒物指標只有PM10,而新標準首次納入了PM2.5,要求比室外標準還要嚴格。從這個角度看,我國2022年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修訂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室內污染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室外飄入的污染,隨著我國室外污染的改善,這部分影響已越來越低。另一個是室內產生的污染,特別是用生物質燃料取暖、做飯造成的室內污染,在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和某些四五線城市,這依然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

氣候變化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中國科學報》:當前和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帶來哪些健康問題?

闞海東:我國人口主要分布在季風氣候區,而季風氣候易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這是近年來我國熱浪、寒潮、臺風、暴雨等極端氣象事件不斷發生的原因之一。

2015年,《柳葉刀》曾發表一篇多國研究,比較了過高和過低溫度對居民死亡情況的不同影響,研究對象為澳大利亞、中國、韓國、日本等十幾個人口大國。結果顯示,應對溫度變化能力最為脆弱的國家是我國。

從地區角度看,近年來氣象監測顯示,我國北方地區升溫速度比南方地區快;而大氣科學研究也發現,未來氣候變暖在我國北方地區會更加嚴重。2018年,一項關于我國272個城市居民死亡和溫度關系的研究顯示,南方居民對于熱浪的適應性明顯強于北方居民。每年夏天,北方歸因于高溫的死亡人數多于南方。而且,由于北方居民長期生活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使用空調意識不強,因此他們在適應夏季高溫方面需要做更多準備。

從人群角度看,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老年人群以及社會經濟狀況較差人群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脆弱人群。老年人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對較低,因此適應惡劣天氣的能力較低。此外,研究顯示,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相比富人排放的溫室氣體要少得多,但他們受到的影響更大,這是一個不公平現象。

我國近期有一些利用醫保大數據開展的發病研究,提示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對人類心肺系統疾病,甚至腎臟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的發生都有影響。

精神衛生方面更值得關注。公眾普遍認為,霧霾天氣讓人心情抑郁,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無論是霧霾還是高溫熱浪等氣候變化,對精神衛生指征的影響都非常顯著。我們課題組近期開展的研究發現,氣溫的上升對于我國人群自殺率有顯著影響;隨著氣候變暖,以自殺為代表的精神衛生問題日益凸顯。

有效科普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中國科學報》: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我們現在應該采取哪些行動?

闞海東:這個問題反映了氣候變化在代際間的不公平性。

目前滯留在大氣層里的溫室氣體主要是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人制造的。目前空氣升溫很難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但氣候變化造成的不良后果將由子孫后代承擔。我們需要為下一代做什么,是人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量科學研究證明,霧霾、氣候變化有害健康,還需要做大量科普工作向青少年推廣這些科學知識。

去年,歐洲科學家發表的一篇論文比較了老年人和青少年對一次熱浪極端氣候事件的反應。研究發現青年人的身體雖然更健康,但氣候變化對他們的健康反而產生了更大危害,他們不太愿意采取適應性或規避性的行動,青年人在熱浪期間的住院風險超過了老年人。因此,我覺得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空氣污染,如何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把環境與健康的信息傳遞給他們,是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的問題。

《中國科學報》:你覺得目前我國科普情況如何?

闞海東:從政府層面看,科普是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的工作。在我國的科技獎勵體系中,除了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之外,還專門設有科普獎。青少年更樂于和新媒體打交道,傳統科普媒體如何更好地覆蓋兒童和青少年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何吸引校園里的學生關注科學知識,并將其通過教材等方式傳遞給學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建立防止氣候變化影響健康的陣地

《中國科學報》:為了更好應對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帶來的挑戰,應該制定什么樣的健康策略?

闞海東:從健康策略角度來看,加強對氣候變化的相關預警、預報是當務之急。上海氣象局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針對一些老年脆弱人群如老慢支患者,發布寒潮、熱浪預警信息。結果顯示,無論是通過手機短信還是微信發布預警信息,都能降低老慢支發作的風險。

在醫療衛生系統,我國應擴大整個醫療保健系統的覆蓋面。隨著我國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向大城市聚集,農村老齡人口相對增加,要加強農村老年脆弱人群健康的保障力度。

此外,應加強科研成果的宣傳普及,政府層面也要積極采取適應性措施,如每隔一定空間距離提供熱浪、寒潮的避難場所,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增強整個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彈性等。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氣候變暖,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