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氫能
  • 氫能再加速:行業多頻共振,蓄勢迎候裂變

氫能再加速:行業多頻共振,蓄勢迎候裂變

2023-09-08 09:49:54 鈦媒體   作者: 胡珈萌  

“雙碳”時代,綠色優先,氫能因其蘊藏豐富、消耗時不產生溫室氣體、儲存時間長等特性備受矚目,被視為未來工業脫碳、能量長周期儲運、商用車燃料電池等領域的主力。此前從未大規模商業化的氫能賽道,也被普遍認為具有“從零到一”的歷史性機遇,根據鈦媒體APP此前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在“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上預測氫能是有“10萬億”規模潛力的產業集群。

近期,鈦媒體APP觀察到,氫能賽道從政策端到企業端,出現了不少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磅事件,各方都明顯加快了前進速度。

政策、規劃密集出臺

作為傳統領域的“新興勢力”,氫能因成本高昂、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在起步階段缺乏競爭優勢,想要發展,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驅動效應尤其明顯。

2022年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指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并分2025、2030、2035年三個節點設立了具體的階段性目標。規劃的發布引發了“風口”開啟的預期,地方政策、投資方、企業形成了一波“賽跑式”入場的浪潮,但也同時在缺少清晰商業模式、市場化需求的情況下催生了大量難以消化的產能,并產生了盲目跟風、低水平重復建設、跑馬圈地等問題。此后,在政策端“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穩慎應用,示范先行”等導向和入局者“碰壁”的前車之鑒下,行業“虛火”漸去,頗沉寂了一段時間。

今年8月8日,又一國家層面政策出臺,國家標準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態環保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這是我國首份氫能標準體系頂層設計指南。根據能景研究的統計,《指南》出臺前,我國氫能領域共發布各級標準292項,數量不少,但嚴重“偏科”,存在標準集中于產業鏈下游、企業主體參與較少、滯后于產業發展等問題,所以亟需國家出臺頂層標準,健全完善全產業鏈體系,打破各環節固有壁壘。有業內人士指出,《指南》的意義不在于直接解決成本、需求等難題,而是通過推進標準的設計、出臺,讓規范走在產業前面,間接引領各方在同一體系內開展合作,逐步解決產業制、儲、運、加、用各環節的問題。

除《指南》外,近期氫能也在各行業、地方政府的政策規劃中頻頻出現。近一個月來出臺的《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等方案中,數次提及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氫能應用場景打造等相關內容。

地方政府層面,浙江、新疆、廣西、寧夏、吉林等地近期陸續出臺氫能產業相關發展規劃、行動方案。其中,新疆政策力度最大,先是于8月末印發《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氫源開發、氫能應用充分聯動等主攻方向,并對三年中每年的示范區建設進度、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氫燃料電池車產量等做了具體的目標規定。隨后,有“氫十條”之稱的《自治區支持氫能產業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緊跟而上,公布了對氫能企業在企業培育、推廣應用、金融支持等10個方面的專項支持政策,并提出成立氫能產業發展聯盟。

省、市、自治區之外,西安、鄂爾多斯、包頭、湖州等20余個副省級市或地級市也于8月至9月間紛紛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或規劃,形成集聚之勢。

政策密集出臺對行業形成了利好預期,光大證券研報稱,《指南》等政策的密集發布有利于行業形成共振,氫能產業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

制氫、用氫兩頭火熱

相比于政策,8月份還有讓行業更興奮的大事件發生。

8月30日,中國石化宣布,其建設的新疆庫車綠氫示范基地項目(以下簡稱“庫車項目”)全面建成投產,電解水制氫能力2萬噸/年,全部就近供應中國石化塔河煉化公司,用于替代煉化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氣制氫,實現脫碳綠色發展。

該項目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直接制氫項目,也是我國首個實現綠氫規模化工業應用的項目。消息發布后,不少媒體以“零的突破”“業界沸騰”形容項目投產的意義和引起的反響。

一個項目的投產緣何能讓行業如此關注?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規模突破。這主要是指庫車項目的投產將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產能、規模快速提升到了2萬噸/年的數量級。所謂可再生能源制氫,即通過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直接發電制取氫,與目前仍占主流的化石能源制氫相比,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溫室氣體,因此產出的氫被稱為“綠氫”。綠氫是國家氫能規劃中明確的未來重點方向,但目前受到制取成本高、電源不穩定等問題影響,產能、規模一直上不去,國家規劃中,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目標定為10-20萬噸/年,新疆行動方案中2023年全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設定為2萬噸/年以上,與庫車項目的年產能相同,可見該項目規模的突破意義;

二是示范作用。工業領域脫碳是氫能應用的主陣地,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測,到2060年工業領域氫氣使用量將占到氫氣總量的60%。但目前,工業用氫,尤其是鋼鐵、化工等行業,主要還是使用化石燃料燃燒制氫,這種氫氣在制取過程中產生大量碳排放,因此被稱為“灰氫”。工業領域對傳統能源依賴性強,脫碳難度大、進展慢,綠氫也始終難以在主陣地批量取代灰氫。而庫車項目是我國首次實現綠氫在工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每年可減少碳排放48.5萬噸,示范作用明顯。此外,項目對于制-用一體化項目的建設、氫氣就近應用的發展方向也都有示范作用;

三是帶動效應。氫能與更早進入發展軌道的儲能相似,在初期面臨成本高、需求弱、技術創新慢、商業模式不完善等問題,為了推動產業發展,都采用了央國企牽頭打造大基地,創造產能和需求,刺激全產業鏈盡快創新技術、降低成本的方式,庫車項目即是此中代表。根據中國石化介紹,庫車項目突破性地解決了新能源波動電力場景下柔性制氫等技術難題,重大設備及核心材料全部實現國產化,其需求直接促進了國內電解槽等相關產業規模大幅提升。

據鈦媒體APP了解,中國石化早在2021年就提出了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的目標,近兩年相關業務布局、建設明顯加快,在2023年半年報中,中國石化稱公司致力于大力開拓氫能應用場景,積極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除了庫車項目投產,8月份氫能領域還有兩大龍頭億華通與金風科技簽訂風氫一體化產業合作協議、中石油首個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開工等重要企業動態,綜觀這些引起關注的事件,多與制氫、用氫相關,這也與我國目前氫能產業制、用“兩頭熱”的現狀相符。

制氫方面,如前文所述,我國目前通過化石能源、工業副產制取的氫占多數,未來的方向是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的方式制取綠氫。雖然受成本、技術制約,當前產出能力和商業化進程均較慢,但業內對該領域普遍給出了高預期,據中國氫能產業聯盟預測,2060年我國氫能產量將達到1. 3 億噸,而其中1億噸都來自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國電投、隆基、陽光電源等龍頭公司在電解槽等相關設備領域都有布局,而隨著需求漸旺,入場者也越來越多。

應用方面,主要用于工業、交通、電力、建筑四大能源消費領域,其中又以工業、交通為核心應用場景,具體如工業領域的煉鋼、煉油等,交通領域的公交、重卡燃料電池。目前我國交通領域應用發展較快,工業領域也通過庫車項目等示范項目漸漸顯露出迭代趨勢。得益于氫能在新舊能源間的耦合作用和世界范圍內脫碳的大趨勢,氫能應用需求在未來的增長空間較大,也是該產業被視為下一個“萬億風口”的基底所在。

儲存、運輸仍有瓶頸

制氫、用氫的“兩頭熱”激發了上下游的熱度和潛力,但也同時顯示出中游儲存、運輸環節“中間冷”的現狀。

在目前的氫能產業鏈圖景中,儲、運環節嫁接著制、用兩端,雖然初始階段國家倡導的一體化項目、就近應用場景減緩了儲、運壓力,但長期來看,想要大規模商業化、實現產業長足發展,想要平衡我國中西部制氫產量大、東部沿海用氫需求多的差異格局,儲氫、運氫必須跟上兩端的發展速度。

氫存在密度小、易燃易爆、在純凈狀態下不易運輸等自然屬性,儲運難度本就較大,目前相關環節發展相對較慢,當前的技術解決方案,普遍欠缺經濟性。

具體來說,我國氫能儲運環節還存在三個比較明顯的瓶頸:

一是核心部件產量、性能相對較弱。目前,氫氣的儲存方式主要分為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和固態儲氫三種,氣態儲氫主要通過儲氫瓶實現,因其成本相對較低而發展較早,已產生了中材科技、中集安瑞科等年營收百億以上的板塊龍頭。但目前我國儲氫瓶始終受其核心部件(閥門、 內膽、高端碳纖維)等產量較低、性能參數較弱的制約,產品儲存密度、效率較低,與國際先進制造工藝存在代差。而業態儲氫目前處在示范階段,固態儲氫則仍在研究階段,兩者都亟待核心材料、制造工藝等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是儲運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受到技術、基礎設施等制約,我國運氫主要依靠長管拖車,但這種方式多適用于短距離運輸,難以經濟、高效地在長途運輸中實現。運輸方式的限制推高了成本,目前不少加氫站運營成本的7成都消耗在了儲運環節。目前業內較多觀點認為管道運氫是未來大勢所趨,能夠平抑運輸成本,但我國在這一領域還處于示范階段,無法規模化應用。

三是安全隱患仍較大。氫的易燃易爆性質是行業老生常談的話題,一旦泄露不僅可能形成噴火,還易引發爆炸,導致嚴重安全事故。此外,金屬材料容易在接觸氫的同時形成“氫脆” ,導致強度降低、壽命受損。目前無論相關材料技術還是配套的檢測、預警等安全技術,都還不足以消除儲運環節的安全性隱患。

新興產業想要完成“從零到一”的裂變,就總要一次又一次地蓄力加速,氫能制、用兩端已在多方助推下嶄露頭角,或許,下一個實現突破的就會是儲、運關鍵環節。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氫能產業,電解水制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