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韓國電池企業在美“碰壁”

2024-03-26 10:15:30 電池中國網

盡管是美國的盟友,且享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法案)稅收優惠政策,但韓國電池巨頭在美的投資也同樣碰壁,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正在猶豫或者放緩在美投資。

中國電池企業“不讓進”,韓國盟友“不信任”,美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要停滯,還是等待其他機會?

據外媒報道,由于美國政府未來可能削減對海外企業的補貼,韓國企業正在思索如何應對。韓國業內人士表示,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這三大韓國電池公司對北美的投資計劃正在推遲。

在IRA法案等政策刺激下,中國電池企業被排除在外,這也讓韓國企業看到了巨大的機會。事實上,目前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已經成為韓國電池企業重點深耕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韓國電池巨頭在美國已有、在建、規劃的電池生產基地已經達到16個。韓國三大電池企業均希望在2025年左右,實現大部分基地的全面投產。

事實上,韓國電池企業在美投資放緩,或受挫在去年11月就已有端倪。

2023年11月,LG新能源宣布,將在密歇根州的工廠裁員170人;同年9月,SK On對位于美國佐治亞州工廠也進行了裁員,解雇了100多名員工,并推遲與福特合資的肯塔基州電池工廠的投產時間,隨后,SK On還對佐治亞州工廠進行了減產。

據悉,目前韓國電池巨頭在美放緩投資建廠,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需求低迷。

由于美國市場的電動車普及已經進入停滯期,銷售增長速度放緩。瑞銀分析師此前將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今年的增長預期從45%下調至10%。據報道,目前包括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都暫停了在北美擴大電動汽車產能的計劃。

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需求低迷,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價格、充電基礎設施價格居高不下,導致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出現下降。

目前,北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是由韓國、日本電池廠商提供,均主要以三元電池為主,成本相較于中國市場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價格要高出不少。

報道稱,受美國市場需求不利因素影響,韓國電池企業在北美的投資成本負擔正在增加。

二是《通脹削減法案》開始引發韓國企業的不信任。

《通脹削減法案》作為重振美國制造業,吸引盟友投資的重要法案,對韓國電池企業利潤貢獻頗豐。

數據顯示,LG新能源2023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創下7312億韓元的歷史新高,但這是在加上IRA的2155億韓元稅收優惠之后實現的。如果IRA被廢除,LG新能源的營業利潤可能會減少30%。另一家韓國電池企業SK On,如果從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中剔除美國補貼的2099億韓元,那么SK On第三季度的赤字接近3000億韓元。

然而,《通脹削減法案》正面臨不確定性。特朗普2023年9月在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罷工集會上表示,“如果我重回白宮,我將在就職第一天廢除IRA(法案)。”

此外,由于電池企業可從IRA法案中獲得的利益高達數百億美元,美國汽車制造商和本土電池企業正試圖限制政府對國外電池企業補貼。特朗普主張的“美國優先”,韓國電池企業擔憂,如果特朗普在大選中獲勝,那么韓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優惠政策可能面臨被取消或縮水的風險,這無疑會影響到韓國企業的投資收益和長期發展戰略。

三是,美國本土電池企業正在興起,享有政策優勢或大于韓國等企業。

事實上,除了韓國三巨頭在美國進行大規模建廠,美國本土企業也在布局動力電池項目。比如,3月18日,美國電池制造商American Battery Factory公司(ABF)與先導智能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先導智能將為ABF公司提供總目標為20GWh的鋰電池智慧產線服務,助力ABF公司建設美國本土首個磷酸鐵鋰電池超級工廠。

除了美國本土企業,來自其他地區的電池巨頭,也在考慮進入北美市場,中國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布局美國市場,提供較三元電池更具成本優勢的磷酸鐵鋰電池,未來也將對韓國電池巨頭在北美的三元電池產能形成競爭壓制。

當前,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需求較弱,仍然是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成本偏高,市場化驅動力較弱所致。但從長遠來看,汽車電動化正成為趨勢,尤其是基于電動化的汽車智能化發展,將推動汽車產業變革。未來,美國市場仍然是全球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市場之一,無論是韓國電池企業,還是其他地區電池企業,都不會放過這個巨大的市場。

拋開政策因素,韓國電池企業也已經紛紛錨定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包括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都已經明確,在未來兩到三年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希望通過低成本的電池路線驅動主機廠電動化步伐。

當前,中國電池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一方面要盡量規避美國政策風險,但更重要的是,仍然是基于低成本、先進性的電池技術,與美國主機廠、儲能系統廠商合作,通過市場化手段,深耕全球市場。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韓國電池企業,電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