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北京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承辦的"第九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京召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產業研究部部長武彩霞在“風光儲先進技術分論壇”上表示,隨著中國風電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突破,“中國陸上風電項目的平均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由2010年0.56元/千瓦時降至2022年的0.17元/千瓦時,十多年內下降近69.4%。”
中國風電發展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從2009年到2023年,連續15年新增裝機全球第一,從2010年到2023年,連續14年累計裝機全球第一,”武彩霞表示,2023年,全國(除港、澳、臺地區外)新增裝機 14187臺,容量 7937萬千瓦,同比增長 59.3%;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7219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 91%,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18.3萬千瓦,占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 9%。截至 2023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7460萬千瓦 ,同比增長 20%。從發電負荷側來看,2023年風電在我國電源結構中已占到接近10%。
2023年,我國在風電領域不斷實現數字上的突破。據武彩霞介紹,陸上單機容量已經達到10MW的級別,海上已經步入22MW以上。葉片方面,今年我國最新下線的葉片長度已經達到了143米,向大型化、輕量化、耐用、低成本方向不斷進發。陸上風輪方面,直徑突破260米,海上突破290米。輪轂高度也不斷實現突破,從2015年的100米,到2023年已經達到200米。
2023年我國風電發展迅速,但同樣面臨一些挑戰。武彩霞表示,在不同地區,風電面臨的挑戰不盡相同。在“三北地區”,面臨送出工程的建設滯后及并網消納的問題。在“中東南部市場”,則面臨土地、并網、商業模式等問題。而在海上風電方面,雖然大部分資源量都在深遠海,但是目前主要開發的是近海市場,尚且缺乏深遠海海域用海政策。
針對這些挑戰,也為實現巴黎協定的2030承諾,武彩霞提出,“還是得從三大市場去突破。”
拿“三北地區”舉例,陸上風能資源潛力巨大,而且伴隨著沙戈荒大基地建設,新能源消納成為重要問題。特高壓輸電網是一種選擇,但是武彩霞表示,“特高壓的條數是有限的,行業內未來不可能靠靠外送解決所有問題,我們的線路完全滿足不了這個需求。”
天上不行,只能看地下。“在同樣的電網和管網的建設成本下,通過管網輸送的容量是電網輸送容量的15倍,”武彩霞提出,在相同建設成本下,如果把西北部地區的綠色電力轉化為氫、氨、甲烷等這些原料,再通過現有以及新增管網輸送到中東地區,要比直接把西北部綠色電力通過電網輸送到中東南部地區效率更高。
“西北地區的整體消納方案,是把兩高企業通過產業轉移的方式引到“三北”區域,再結合‘三北’區域低可再生能源電價的優勢,轉化為其他產業的價值高地,”武彩霞表示,Power to x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式。未來,隨著因地制宜開發策略,我國風電還將迎來長足穩健的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