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做好碳足跡管理 提升國際競爭力

2024-06-03 10:31:48 中國環境報   作者: 宋楊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提到,擬于近期會同其他部委聯合印發實施方案,從產品碳足跡著手,完善國內規則、促進國際銜接,建立統一規范的碳足跡管理體系。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近日先后印發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對于企業來說,做好自身產品碳足跡管理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企業開展碳足跡管理的難題或者挑戰主要有哪些?未來應該如何推進這項工作?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南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中南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危平。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做好產品碳足跡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這些綠色貿易壁壘,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不僅是企業的長期規劃,也是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

中國環境報:對于企業來說,做好自身產品碳足跡管理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危平:企業碳足跡管理是從生產端來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一種手段,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碳足跡管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通過對自身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進行詳細分析和評估,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運輸、使用階段以及廢棄處理等各環節的碳排放量,有助于企業識別產品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和影響因素,了解碳排放的分布情況,從而為企業制定精準的降碳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碳足跡管理是實現我國制造業綠色認證、保障國際市場準入門檻和保持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在“雙碳”背景下,碳足跡已成為產品出海的綠色通行證。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規則將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納入必要的考核指標。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實施綠色貿易壁壘,對高碳排放商品施加更高的限制,可能會導致我國相關商品的競爭優勢下降。比如瑞典的氣候商店,根據商品對氣候的影響來定價,二氧化碳排放越多的商品價格就越高,雖然目前來看這還是一種新型模式,但在未來很可能被廣泛采用。我國作為出口大國,國際市場是許多企業的主要產品市場,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做好產品碳足跡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這些綠色貿易壁壘,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不僅是企業的長期規劃,也是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

第三,企業碳足跡管理是建設健全全國碳市場制度的根本保障。碳足跡管理疊加碳交易制度,已成為各國實現碳中和的“最優解”。碳足跡的核算、控制、認證等管理手段可以為碳配額分配、碳信用認證等提供重要抓手。在此基礎上,才能逐步擴大碳市場行業納入范圍,擴大碳交易覆蓋主體,從而實現碳交易在成交量、成交額等方面的突破。

最后,企業做好碳足跡管理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向利益相關方披露產品的碳足跡信息。這不僅是實現合規的要求,在投資市場上的意義也很顯著,因為ESG責任投資正與日俱增。投資者更加關注長期可持續性的投資,而不僅僅是短期回報,也越來越重視公司的可持續性表現。好的碳足跡管理將有利于高質量的可持續信息披露和溝通,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吸引ESG投資。

中國環境報:產品碳足跡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危平:產品碳足跡管理涉及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包括數據收集、評估分析、減排策略與監督、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是企業實現減排目標、推動綠色發展的主要手段。

首先,需要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評估,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運輸、使用階段以及廢棄處理等各個環節的碳排放量,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基于收集到的碳排放數據,可以對碳足跡進行分析和評估,識別產品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和影響因素,了解碳排放的分布情況,為企業制定更精準的減排措施提供依據。

其次,根據碳足跡分析的結果,制定相應的減排策略和目標,包括優化生產工藝、改進產品設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運輸距離等措施,并建立相應的監督體系,定期對減排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監測。

最后,碳排放管理需要向利益相關方披露產品的碳足跡信息,包括投資者、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政府監管部門、消費者等。通過透明的信息披露和溝通,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如何在確保計算方法透明性、可驗證性和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統一碳足跡核算方法,全面提高碳足跡核算結果的一致性、可比性和準確性,是目前碳足跡管理技術層面的一大難題。

中國環境報:據您了解,哪些行業或者哪家企業已經在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具體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經驗是值得總結推廣的?

危平:據我了解,目前電池、電子行業的碳足跡管理相對成熟,其他都還在探索之中。這兩類行業碳足跡管理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于海外市場要求供應商及出口產品標明碳足跡。企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跟蹤管理的核心是能耗和物料,目前在工廠、車間層面是可以實施的,主要障礙是在工序層面。由于產品種類繁多、工序復雜,很難做到對每道工序進行碳數據的有效采集、高效核算和分析。

也有一些企業探索建立碳足跡管理的數字化平臺。比如,螞蟻集團上線了螞蟻鏈企業碳中和管理SaaS產品——“碳矩陣”,可以實現企業碳中和數據統一平臺管理及數據可視化,以及鏈上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和頒發證書。

寶鋼股份已啟動智慧碳數據平臺建設。依托寶鋼股份大數據中心匯集碳相關各類數據,建設覆蓋公司全流程、全工序、全品種的碳數據平臺,為公司節能減碳戰略決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的量化工具和大數據支撐。碳數據平臺是公司重要的節能減碳、環境經營的數據平臺。結合公司“一總部多基地”的管理模式,基于“同一語言、同一標準、同一平臺、同一文化”,進行碳排放的測算,做到同質工序、同質產品的碳排放可對比、可管控、可降低。

中國環境報:目前,企業開展碳足跡管理的難題或者挑戰主要有哪些?政策層面或者技術層面都可以談一談。

危平:在政策層面,碳足跡管理涉及政策、法規和市場等多個方面。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推進,相關政策和法規可能會不斷調整和完善,給企業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在技術層面,準確收集和核算碳足跡數據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涉及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數據量大、來源多樣,而且處于不斷變化中,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和管理系統,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同時,核算方法的選取和標準的統一也是一大挑戰,不同方法和標準可能導致核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碳足跡計算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評價法(LCA法)、投入產出分析法(I-O法)、經濟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方法(EIO-LCA法)和IPCC方法。我們從學術層面算過,不同的核算方法對于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方式存在差異,對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也有較大影響。因此,如何在確保計算方法透明性、可驗證性和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統一碳足跡核算方法,全面提高碳足跡核算結果的一致性、可比性和準確性,是目前碳足跡管理技術層面的一大難題。

另外,開展碳足跡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包括數據收集、核算、報告編制等方面的成本。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可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能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因此,如何在保證碳足跡管理質量的同時控制成本,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環境報:國外是否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經驗?能為我國企業帶來哪些啟示?

危平:歐美國家和地區的碳交易市場建立比較早,體系也較為成熟,與之相應的,很多歐美企業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碳資產管理體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碳足跡管理。以法國電力和英國石油為例,他們都形成了較為獨立的碳資產管理組織體系,在服務于自身碳排放履約、補齊碳排放權缺口的同時,也通過積極的碳金融工具,有效盤活碳資產,實現經濟收益。

例如英國石油行業大部分的實體企業,都有一個碳排放工作組和管理委員會,由熟悉政策法規、合規、企業策略、交易、財稅、采購、銷售、法律、宣傳和系統建設方面的專家成員組成,負責溫室氣體的監測、報告、核查和企業所在區域碳排放控制履約。我國重點行業企業可以借鑒學習相關的制度建設經驗,緊跟國際、國內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或政策。各企業將碳足跡管理納入科學碳減排目標體系,并進一步納入企業戰略層面的ESG整體性提升中。

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降低碳足跡時,需要綜合評估技術創新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選擇適合自身的技術創新路徑,做好碳足跡管理的長遠戰略規劃,降低碳足跡管理對企業自身的風險沖擊。

中國環境報:您認為企業應該如何做好產品的碳足跡管理,有哪些具體建議?

危平:首先,建立系統全面的碳足跡評估體系,設定明確的碳足跡管理目標。企業可以通過專業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對產品的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使用及廢棄等各環節的碳排放進行全面評估,并設定清晰的碳足跡管理目標,將碳足跡管理納入企業的長期戰略規劃中。

第一步是建起來,第二步就是用起來。要建立碳足跡數據監測與報告體系,持續改進企業碳足跡。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碳足跡數據監測和報告體系,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碳足跡數據,對產品的碳足跡進行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改進。同時,關注國際和國內關于碳足跡管理的最新政策和法規動態,確保企業的碳足跡管理工作符合相關要求。

做好碳足跡管理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從本質上來說,技術創新是企業降低碳足跡的重要途徑,然而技術創新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和高投入。我們前期的研究發現,高碳風險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因而不得不降低其財務杠桿,企業陷入資金短缺或資本成本過高的財務困境風險也更高。因此,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降低碳足跡時,需要綜合評估技術創新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選擇適合自身的技術創新路徑,做好碳足跡管理的長遠戰略規劃,降低碳足跡管理對企業自身的風險沖擊。

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行業碳足跡標準的制定,保持與國內外同行的積極交流協作,包括國際上的標準制定和國內以行業聯盟為牽頭單位的針對各行業的標準制定。尤其是央企,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而不是被動的跟隨。這個方面我國相關部委近幾年已經做了大量的推進工作,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

中國環境報:您提到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會更加困難。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危平:由于資金壓力和技術能力等原因,中小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的動力不是很足。我認為有兩個模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一是銀企合作模式。2022年印發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首次明確提出了金融機構要實現運營和資產組合碳中和的目標。投融資碳強度的核算是銀行綠色金融考核評價中的重要內容。因此,銀行金融機構對企業客戶的碳盤查有明確的合規需求。而中小企業因為成本和技術難度的考慮,碳足跡管理的參與動力普遍不足。在一定財政補貼的基礎上,推動銀企合作模式,由銀行來指導,協助中小企業的碳足跡管理,這是一個雙方互惠互利的事情。

二是產業園區牽頭模式。各地的高新技術或創新創業產業園區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載體,對園區內的企業情況比較熟悉。由產業園區牽頭進行本園區企業的碳足跡管理的培訓、指導、開發等,比較容易組織執行,也能夠較精準地定位本園區特定行業企業的需求,而且能推動綠色園區的建設。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碳足跡管理,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