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全國首個新型工業化推進辦公室在上海徐匯設立

2024-09-26 09:05:18 上海經信委

編者按:

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為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市經濟信息化委聯合澎湃科技,深入上海各區,調研上海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最新進展,即日起陸續推出 “集群·新工業”上海新型工業化 “一區一特”系列報道。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新型工業化,是構建大國競爭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為進一步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市徐匯區在今年上半年的機構改革過程中,組建了區新型工業化推進辦公室(下稱新工辦),這也是目前全國首個新工辦。

雖然處于上海中心城區,但徐匯區在工業領域優勢明顯。近五年來,徐匯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0%,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23億元,位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位,制造業已初現回流趨勢;工業門類齊全,涵蓋工藝精品(如老鳳祥)、電子信息(如:捷普科技)、集成電路(如:先進半導體、貝嶺)、化學化工(如:液化空氣)、生物醫藥(如復宏漢霖)等行業。徐匯區也提出在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四個“千億級”產業外,重點圍繞高端制造業,打造新的第五個“千億級”產業。

據介紹,新工辦重點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先導產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底層技術、具身智能、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發展,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推動“工業上樓”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進而形成產業集群。

打造人工智能千億產業集群

推動工業升級

“近年來,工業發展已經從依賴土地等傳統要素轉向技術創新、知識創新、數字創新等新興要素,為此中心城區也具備了探索發展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型工業化作為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可能性。”徐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自2017年起,徐匯區便抓住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機遇,成為上海人工智能集聚發展標桿區域。在9月24日上海剛剛發布的首批11個“市區協同”千億級產業集群中,就涵蓋了徐匯區主導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千億產業集群。

為了推動大模型產業發展和應用賦能,通過市區聯手,全國首個、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在徐匯西岸落戶,目前已經擁有大模型重點企業超過200家,徐匯區內的備案大模型達到了23個,集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書生通用大模型、商湯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稀宇科技的MiniMax-ABAB大模型、階躍星辰的階躍大模型等底座基礎大模型。“模速空間”已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的前沿陣地,成為徐匯人工智能產業的全新名片。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底層技術、終端制造等集聚效應,進而帶動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譬如在能源領域,達卯科技參與徐匯大模型+虛擬電廠建設;在智能終端領域,浦江實驗室與極氪汽車開展多模融合的車域大模型研究。據了解,在徐匯區的漕河涇開發區內,很多先進的新興制造業正是得益于與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產業的結合,譬如醫療機器人等。

在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基礎上,徐匯區積極抓落地,完成首期“AI大模型+”場景需求與解決方案征集,聚焦重點領域,組織大模型+工業、醫療等領域供需對接活動近50場。”

“一企一策”推進工業上樓

集聚產業上下游

推動工業轉型,讓先進制造業安家落戶,最重要的一個要素是能夠為企業提供適合的工業載體。

從工業用地看,徐匯區雖位于中心城區,但擁有成片工業用地資源,存量工業用地及倉儲用地約318公頃,主要分布在國家級的漕河涇開發區區域,特別是仍保有成片工業用地約130公頃,具備有別于郊區工業園和其他中心城區的獨特區位優勢。

不過隨著產業升級,工業載體也面臨許多挑戰。

以漕河涇開發區為例,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時,已經在推動“工業上樓”,但隨著產業的升級換代,早年建造的工業載體也出現了一些短板。漕河涇開發區徐匯事業部總經理周羽介紹說,“譬如部分企業雖然辦公、研發、測試等環節在開發區,但因沒有合適的生產載體,部分產線已外遷;也有的企業雖有產線,但因載體不融合,產線與辦公研發分散、沒有集中。”

隨著更多先進制造業企業的誕生,辦公、制造一體的載體需求更加突出。生物醫藥與器械、檢驗檢測、精密儀器、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對載體的功能需求涵蓋了研發、檢測、組裝、生產等多方面。這類企業對樓宇的承重、層高、震動、柱間距、電容量、垂直運輸動線、氣體排放、污水處理、燃氣等硬件條件,以及租金都有相對固定的需求。

通過存量更新和產業上樓,可以打造新型空間,適配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區域內產業鏈完整閉環,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目前,徐匯正加快存量低效用地盤活再開發,完善“工業上樓”常態化工作機制,向集約要空間,加速吸引上下游制造業回歸和產業集聚發展。

“由于每個企業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我們在推進‘工業上樓’過程中也是‘一企一策’,根據不同情況制訂解決方案。”徐匯區新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該區主要通過三種路徑在推進“工業上樓”,“如果企業自身擁有廠房,并符合工業上樓條件的,我們會鼓勵企業自行廠房改造;如果企業自身對于投入廠房改造意愿不大的,我們也會推薦合作方一起投入改造,譬如漕河涇開發區與區內企業合作的工業上樓項目便屬于此類;還有一類,我們希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上下游集聚,比如將研發機構的用地和孵化企業的制造生產混合。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工業上樓建成一批高標準、高品質,同時租金相對更有吸引力的工業載體給在地企業,幫助制造業提質增效,進一步提高產業用地利用效率。”

通過工業上樓滿足制造業用地需求“應保盡保”,目前工業上樓項目在徐匯區已經開始啟動并有了階段性成果,老鳳祥項目作為中心城區第一個工業上樓標桿,獲評中心城區首個智造空間優質項目,打造成為時尚消費品制造業新標桿。同時徐匯區新工辦還在研究推進中心城區第一個外資企業工業用地上樓、以及中心城區第一個科研工業混合產業綜合用地(M0)等項目,不斷強化高端引領,推動產業集聚,助推實體經濟穩進提質。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新型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