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冬能源保供進入資源儲備關鍵期。
10月30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延慶的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西沙屯天然氣分輸站。作為首都“城市供氣生命線”,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承擔北京市超過95%的天然氣輸送任務,目前已形成“五大進京通道”和“七環(huán)”環(huán)京管網布局。
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今日,陜京管道天然氣系統(tǒng)累計輸氣量已突破7000億立方米,保障了首都及管道沿線超1.2億人民的生活和1000多家大中型企業(yè)工業(yè)用氣。
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作為天然氣“全國一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及永唐秦線、唐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大唐煤制氣管線等,總里程超過5500公里,設計管輸能力為每年800億立方米,供氣范圍覆蓋北京、天津、河北、陜西、山西和內蒙古共計三省兩市一自治區(qū)70多座城市。
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的建設發(fā)展,不僅為管道沿線帶來了穩(wěn)定可靠的天然氣供應,更在推動區(qū)域社會經濟、民生保障和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測算,7000億立方米輸氣量可累計帶動下游經濟發(fā)展35萬億元,對我國綠色、清潔、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巨大。
從清潔能源替代和其產生的環(huán)保效應來看,70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應用,折合替代標煤9.32億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0.24億噸,減排二氧化硫3360萬噸,產生的環(huán)保效益相當于植樹31.79億公頃的闊葉林,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升級轉型。
作為清潔能源,天然氣在促進北京市能源轉型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據了解,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27年來的安全運行和可靠供應,推動天然氣在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從1997年的0.5%提升至目前的35.8%,使北京市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
北京市燃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許彤回憶:“當年,北京市從用蜂窩煤到人工煤氣,再到天然氣,每一次能源轉型都帶來了顯著的環(huán)保和社會效益。今天,我國在城市氣化方面僅用20多年時間走過了歐美發(fā)達國家200多年的道路。”
談及7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北京市的意義,許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意味著北京市所有城市居民、20多萬農村用戶、90%以上采暖、每年410多億度電都用上了清潔能源。這不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質量,還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環(huán)境。”
對于民眾來說,天然氣供熱系統(tǒng)具有溫度可控、供熱穩(wěn)定等優(yōu)點,能夠提供更加舒適和便捷的供暖體驗。
北京市大興區(qū)北臧村趙家場村村委會書記翟紹同頗有感慨:“以前燒煤的時候,家里到處都是煤灰,村子道路上全是黑灰,空氣不好,還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風險。如今農村也用上了天然氣,不出爐灰,安全、省事又省心,干凈多了。”
隨著國家經濟和民生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一趨勢也直接推動了天然氣輸送量的持續(xù)增長。
自1997年陜京一線建成投運以來,輸氣量由每年2億方逐年遞增,截至目前累計輸氣突破7000億方,離不開陜京管道“開門辦網”的助推作用。
2019年12月,國家管網集團的成立拉開了我國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的“大幕”。負責運營陜京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的北京管道公司圍繞構建“X+1+X”油氣市場體系,著力打造“公平開放大平臺”,充分發(fā)揮管網“1”的聯(lián)通作用,為上下游企業(yè)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橋梁,使得天然氣資源得以高效配置。
經過三年的改革發(fā)展,北京管道公司的托運商從開放前的9家迅速增長至目前的115家,管輸商品量連年大幅提升,累計降低社會用能成本逾20億元,上下游各方均享受到綠色發(fā)展的紅利。
國家管網集團在成立后的5年里,通過建成投用開放服務及管容交易平臺,公平向所有客戶提供管輸服務,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fā),管網儲運設施實際使用客戶增至超200家,管輸能力較組建之初增長約48%,天然氣管網平均負荷率提升至近80%。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國家管網集團累計建成石油天然氣管道1.2萬公里,日供氣能力超10億立方米。國家管網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十四五”期間,國家管網集團加快構建布局優(yōu)化、覆蓋廣泛、功能完備、外通內暢的“全國一張網”,預計新投運管道里程約2萬公里,進一步擴大油氣能源的供給量和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