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2010-08-05 10:16:28 中國環境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情:一是美國高科技產業,二是中國的城市化。

快速的城市化在帶來城市面貌巨大改變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城市病”,這些“城市病”嚴重干擾并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為此,我們必須思考: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什么樣的理念讓城市更美好?什么樣的城市能讓地球家園更美好?而對這些問題的深刻反思,必將一步步引領人、城市和地球家園實現和諧共存。

本期專題報道針對“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旨在反思我國城市在規劃、建設以及體現“以人為本”的城市本質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并借鑒世博會匯聚的國際成功案例,期待能對人們建設“理想之城”有所啟發。

 

 

 

理想城市離你有多遠?

 

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每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盡相同,但一個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然包含以下元素:

——干凈、漂亮。

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白天萬里無云,入夜星光點點,環境優美,城市亮麗整潔。

——方便、快捷。

交通方便,上下班無論使用哪種交通工具,單程不超過半小時。最好可以步行,既靈活,又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和諧、舒適。

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城市景觀如自然天成,甚至可以光著腳丫踩著青草。

但是對比我們目前生活居住的大多數城市,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些要求。

比如,對于許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來說,僅僅是“過馬路”這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也變成了麻煩事:

從自家居住的小區到馬路對面的超市買些日用品,雖然超市近在咫尺,但是你必須先步行一段時間到小區大門;穿過門口的一座天橋到馬路對面,然后再折回一段路程,才能到達目的地。當采購完畢,你還得大包小裹地再從原路返回。這一來一去,光在路上的時間就要花費幾十分鐘。

如果是去上班,單位在城南,住在城北,要是趕上堵車,一天在路上就要耗費幾個小時。路上的奔波,不僅身體疲勞,還要忍受空氣污染。

這是你想要的城市生活嗎?顯然不是。

要回答“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城市”這個詞的本質上。

作為人類聚居的最高級形式,城市就是人們為了獲得更美好的生活而聚居的地方,它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城市的本質就是以人為本,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加舒適、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早在2300年前,古希臘先賢亞里士多德就已經指出:“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聯合國人居署在1996年發布的《伊斯坦布爾宣言》中強調:“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

然而,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高聳入云的煙囪和轟隆的機器聲在促進城市工業水平提高、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也給城市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城市一方面成了經濟財富積聚的中心,另一方面也成了改變自然生態格局、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溫室效應突出等問題最為嚴重的地方。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貧民窟、人口擁擠、失業嚴重、資源短缺等“城市病”接踵而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城市的發展逐漸偏離了以人為本的軌道。患上多種病癥的城市,肌體不再健康,也讓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逐漸降低。

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顯示,地球上的城市僅占陸地面積的2%,城市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0%,卻創造了全球財富的80%,同時排放了全球80%的污染物。

以環境問題為例,最早步入工業文明的世界發達國家的許多城市,在城市化過程中,就曾經由于過多地強調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導致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患上了“城市病”。以英國倫敦煙霧事件和東京光化學煙霧事件為代表的環境公害事件迄今依然讓人記憶猶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中國市長協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9年卷指出,過去60年來,中國的城鎮化水平有了飛快發展,到2009年底,城鎮化水平已達到46.59%。

專家預測,未來15年,全國城鎮化率將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500萬人,城鎮化率將達50%~60%,城市人口、資源與能源消耗將持續增長。

伴隨快速城市化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在中國大小城市的蔓延,有的還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如各地“攤大餅”式的城市規劃格局,不僅讓城市越來越擁擠,而且割裂了城市的生態系統,導致各種環境問題不斷出現;諸如市區交通堵塞、空氣與噪聲污染加劇、土地資源的低效率消耗等發達工業化國家城市中曾經歷過的“城市病”更是層出不窮。

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將展示世界各地在城市發展中遇到的挑戰,為破解城市難題提供了極好的平臺和契機。

作為世博會150余年歷史上的首創,上海世博會開創性地在世博園里開辟了“城市最佳實踐區”,占地面積達15公頃。這些從全球選拔出來的數十個城市案例,分別從宜居家園、可持續的城市化、歷史遺產保護與利用、建成環境的科技創新四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展示。這里匯聚的不僅僅是人們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想象,更是可以復制的城市模式,和可以延續的城市夢想。

 

 

1 交通堵塞如何疏通?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汽車文明來勢洶涌,汽車開始走進普通家庭,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道路、更大的停車面積,也意味著將排放出更多的尾氣。汽車文明帶來的諸多問題如何解決?

 

不萊梅案例

德國不萊梅城市案例館副館長李雅明告訴記者,“汽車共享”模式為解決城市交通堵塞提供了解決方案。

“汽車共享”的模式是:當需要汽車的時候才開汽車,用完后將汽車歸還,一車多人共享。李雅明說,這樣帶來的最大好處包括:不需要使用汽車的時候可以節約停車費用;需要汽車時24個小時都可以借到汽車;根據自己的需要借到適合的車,比如搬家時需要大型的運輸車、旅行時就可以用小一點的車。

在不萊梅全市范圍內,Cambio汽車租賃公司為5000多名客戶提供超過150輛的汽車,共有40多個網點,全天24小時服務。而站點通常直接設立在公共汽車和鐵路站點旁。“與普通的租車相比,‘汽車共享’很方便,用一張專用的卡,輸入密碼,就可以把車借走了。”李雅明說。

研究表明,10輛共享汽車起到的作用相當于95輛私人汽車。由于有5000多名客戶參與“汽車共享”,這個城市的汽車減少了1000多輛,騰出了許多空間。此外,“汽車共享”在降低噪聲、減少尾氣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而根據2006年瑞士聯邦能源局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位“汽車共享”的參與者每年能夠節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達290公斤,大大減少了環境的負擔。

李雅明說,“汽車共享”之所以能夠成功,還在于為客戶節省了費用,因為與私人用車相比,“汽車共享”每年可節省相當于1萬公里所需的費用,而這并不影響使用者的駕車方便,相反更增加了汽車使用的靈活性。

 

 

2 歷史風貌如何保護?

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將許多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也裹挾了進來。是拆毀包含歷史文化內涵的建筑而以高樓大廈代之?還是做到有序規劃,確保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代化發展和諧共存?

 

巴黎大區案例

法國巴黎是聞名世界的歷史古都,市中心保存著許多古老的建筑。一個古老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不失去自我?巴黎對城市進行了合理規劃,讓古老和現代和諧地結合在了一起。

巴黎大區案例館主管李浩介紹說,巴黎是圍繞著塞納河發展起來的,許多歷史街區都在這里,為了保護巴黎的歷史風貌,保護歷史街區的老建筑,在巴黎的市中心,嚴禁建造高樓。而城市的發展需要一些高樓,巴黎市政府專門在城市邊緣地區辟出一塊地方,來建設新興的商業區,這里有辦公大樓和高檔寫字樓。由于分區明確,不會對整個城市的古建造成破壞。

拉德芳斯是位于巴黎比較偏遠地方的一處街區,巴黎市政府專門在這里建設了一些商業中心,以滿足商業和辦公的需要。而高達180米的透明的“三角塔”就位于凡爾賽宮附近,離市中心有一段距離,作為一處多功能辦公樓,下面就是商業中心。由于整個城市規劃事先考慮到了保護整個城市的歷史風貌,新建筑的建設并沒與城市保護產生沖突。

據介紹,在巴黎市政府推出的《城市地方規劃》中,確定了城市發展的3個目標:第一,完善所有巴黎市民的生活品質;第二,縮小巴黎各階層之間的差距;第三,盡可能地匯聚起巴黎地區優勢,推動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顯示,巴黎市將被分為4類功能區:普通城市區、城市服務區、綠色城市區和自然林業區。其中,集大部分現代化城市生活功能于一身的普通城市區占據面積最多,但政府有意在未來降低這些區域的人口和建筑密度。

 

 

3 人與城市如何和諧共存?

當城市的數量越來越大、城市變得越來越大、更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之后,人們開始發現,本該為人類生活提供便利條件的城市卻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城市如何持續發展才能更加宜居?

溫哥華案例

走進加拿大溫哥華城市案例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璀璨奪目的溫哥華夜景,并配以3分鐘視頻:騎自行車的年輕人、笑容歡快的游客、認真忙碌的工人……這是一個宜居、人和整個城市和諧相處的城市。

“溫哥華案例展示的是建設一體化的街區,在一個大的街區中把住宅、學校、醫院、大型購物場所都建立起來,人們不去城市的中心就能享受到一切便利,這對于減少交通堵塞和空氣污染也有幫助。”溫哥華城市案例館媒體聯絡人陶亮說,位于溫哥華咸水灣的福溪地區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而這也正是溫哥華城市案例館所展示的主要內容。

福溪地區舉辦過1986年世博會和2010年冬奧會,通過改造,這里已經擁有眾多社會、經濟、文化遺產的新型社區,亦使溫哥華成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陶亮說,為了讓城市的發展更適宜居住,溫哥華在城市建設中,非常注意整個區域在發展密集式市區與廣闊的公園和空地之間取得平衡,從而達到適宜居住的環境;而馬路旁邊的樓房低層用作零售及商業用途,令街道更加人性化、方便出行和充滿活力;在海邊走廊建起了人行道和自行車道,長達22公里,這是全市最受歡迎的公共設施;由于城市建設中注重了人的因素,如今溫哥華市區內2/3的地區都可以通過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到達。

福溪沿岸的城市建筑體現了如何借助社區、構思和機遇去創造經久不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遺產。這也是福溪在短短數十年間已經成為全球最環保、最宜居和最可持續發展的城區之一的原因。

 

 

 

4 水系怎樣恢復生機?

很多城市在河道改造時對河道進行襯砌,用水泥把河道硬化,使河流成為一條“死河”。此類城市河流改造嚴重割裂了河流的自然生態系統。如何讓城市河流重現生機?

 

瑞士三城案例

走進瑞士巴塞爾、日內瓦和蘇黎世三城展館,最大的亮點是水池上方的360°電影館,在這里參觀者將如同親臨巴塞爾、日內瓦、蘇黎世這3座城市之中。14臺高端放映器在高達3.6米的圓形屏幕上呈現出美妙的影象。特別定制的高科技攝影機和充滿藝術感的后期制作,使得水畔24小時高質量生活得以完美呈現。

瑞士三城館館長趙楊巧賢以蘇黎世為例,介紹了當地治理河流水系的經驗。

趙楊巧賢說,由于在蘇黎世多數溪流被埋于地下用做污水渠,蘇黎世城主要投資于污水收集和處理。同時,蘇黎世在地下水集水區附近建立了保護區,以保護飲用水的質量。

過去20年中,蘇黎世還重新開放了封閉河道,并恢復了諸多溪流的生態環境。蘇黎世河流和溪流已成為在城市范圍內空間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考慮的重要因素。溪流可以在住宅區內提供有價值的自然空間。迄今,已有約50個項目竣工,近16公里的溪流實現重新開放、恢復和重新自然化。

“世界上能擁有蘇黎世這般多噴泉的地方寥寥無幾。”趙楊巧賢說,蘇黎世有1200個噴泉,主要用于美化城市。其中約320個噴泉和80多個消防栓均通過長達150公里的分離式泉水網供水,大多數噴泉水源于蘇黎世周圍山丘和森林中的泉水,這些泉水自15世紀以來便川流不息。而自來水廠員工負責噴泉的定期維護和清潔,他們每周檢查和清潔蘇黎世公共及私人噴泉,為保持蘇黎世高水準的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

 

 

網友暢想理想城市

非電非磁的艾桃妖

兒時有個想法,把大雜院改高樓,現在我特別懷念大雜院生活,一個老大娘照顧整個大院的火爐子,人與人之間沒有那么冷漠。

yoyoflyshe

這個城市可以不用那么時尚,但它要有內涵,要讓人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種文明的、和諧的城市精神;可以沒有綿長的歷史,但它要與時俱進,能夠讓人體會到一種青春的活力。

飛揚的沙粒

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環境雅靜,空氣清新。清晨,漫步林陰小道,感受大地給予雨露的滋潤;中午,穿梭陽光大道,體會都市呈現繁榮的景象;傍晚,起舞倪虹廣場,展現人們熱愛生活的激情;夜晚,酣睡燦爛星空,享受自然賦予人生的寧靜。

 

央視網友

少一些污染,多一些自然;少一些紛爭,多一些和諧;少一些忙碌,多一些享受;少一些災難,多一些安詳。

快樂005

理想之城,就是一句話:空氣清新,春暖花開,春暖夏涼,一年四季分明。

拳頭小孩

我理想中的城市里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綠色,路邊有水有花,有數不盡的生機……我理想中的城市里沒有了污染,所有的能源都來自風、水、太陽光……我理想中的城市里人們相互尊敬,友愛。僅憑道德就可以維持社會的秩序,甚至沒有了法律。我理想中的城市里建筑、道路都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不分你我。

huyilili

沒有眼淚,只有歡樂。沒有枯燥,只有精彩。沒有歧視,只有平等。沒有禁錮,只有自由。沒有地域,只有大同。清晨,當鐘聲敲響,當白鴿飛翔于云端,當陽光灑滿了江面,當孩子們笑時露出潔白的牙齒,當老人們交談時眉眼彎成弧線。于是,便看到了那個最最精彩的城市。無限幸福,無限向往之現代桃花源。

hylxy

我的理想之城是和諧安寧,秩序井然的城市。生態環境美好,交通便利,既有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也有高科技的現代產業,還有時尚的元素。生活節奏不是太快,平常能夠有閑情逸致或是看書或是散步,抑或是和家人一起短途旅行。消費水平不是特別高,工作壓力不是很大。多元文化和諧并存,城市發展和諧有序,這就是我的理想之城。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城市 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