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REAMER MEDIA網站礦業周刊(Miningweekly)10月18日發布的文章稱,德國能源專家認為所謂的能源轉型是錯誤的。
德國上市公司HMS Bergbau集團股東謝爾尼考(Lars Schernikau)博士10月17日在非營利組織FFF Carbon于南非姆普馬蘭加舉行的“2024年米德爾堡煤炭會議”上表示,當前形式的能源轉型,即以風能和太陽能為基礎的電網大規模建設,旨在取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
他確認:“這是一件非常不舒服和不受歡迎的事情。”并強調了當前能源轉型帶來的許多經常被忽視的挑戰。
“這并不意味著每臺風力渦輪機和每塊太陽能電池板都是壞的,”謝爾尼考補充道,他概述了電網規模風能和太陽能的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能量密度問題。
謝爾尼考說:“盡管風能和太陽能看起來是免費的,幾乎是無限的,但我們每平方米獲得的能量卻非常少。”他同樣指出,其它未來的能源替代品,例如液氫(一種能源載體,而不是能源來源)僅提供石油提供的能量密度的一小部分,這將導致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環境影響。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的運行壽命非常有限
謝爾尼考還談到了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不佳的問題,并對它們的壽命表示擔憂。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的運行壽命非常有限。您必須每隔幾年更換一次它們,能幾年?我們不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是,它在電網規模上不會持續 25 年。”他說。
謝爾尼考和其他科學家目前正在開展一項詳細研究這個問題的研究。
他指出,中國最新的電網規模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為12至15年,與凈零排放分析中經常預測的25至35年相去甚遠。他澄清說,雖然住宅屋頂上的某些太陽能電池板可能可持續使用25至35年,但這是由于為了成本效益而對材料進行了優化,這種壽命并不適用于電網規模的基礎設施。
他指出,由于海鹽腐蝕等因素,風車,特別是海上風車的使用壽命通常只有8至15年。他補充說,“重新供電”是縮短風能和太陽能裝置壽命的另一個方面。
間歇性問題是另一個主要挑戰
謝爾尼考強調的另一個主要挑戰是間歇性問題。他指出,三年來進行的研究表明,當電力需求最低且發電量最高時,風能和太陽能確實能夠滿足能源需求。然而,它遠遠無法滿足任何階段的峰值能源需求。
由于電動汽車使用增加、人工智能支持的工業化、人口增長和總體人均需求增加,預計電力需求將急劇上升,這一事實將加劇能源這一短缺。
他引用了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該機構預測未來十年峰值電力需求將增加1.5倍以上,特別是在亞洲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
謝爾尼考警告說:“峰值電力需求的增長不會在 2050 年才出現。而就是十年后的事。”他強調,世界上沒有建造足夠的峰值電力發電廠來滿足未來的電力需求。他的中心論點是,新的優化燃煤和燃氣發電廠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不僅僅是更多的風能和太陽能。
他指出中國和印度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個經濟體都在投資風能和太陽能,同時對燃煤發電和清潔煤炭技術進行新投資,以確保有足夠的能源供應來滿足峰值電力需求。
Schernikau 指出:“中國幾乎每個硅冶煉廠都有一個專用的燃煤發電站。”
他進一步強調了太陽能系統因所需的超容量建設和輔助系統(如存儲、備份和傳輸)以及報廢處理而產生的隱性成本和環境問題。
例如在南非,自然太陽能容量系數為25%,這意味著能源產量明顯低于總裝機容量。
他說:“假設存儲或輔助系統為零,在南非你將不得不超容量建設四倍。”他補充說,在德國,自然容量系數約為10%,超容量建設將需要多達十倍。
使問題更加復雜的是,存儲能量以將其從白天使用轉移到夜間使用將導致重大損失,具體取決于所使用的存儲技術。他指出,電池存儲從始至終會導致約20%的能量損失,而氫存儲會導致高達80%的損失。
在德國,Schernikau 計算出,使用氫作為擬議的長期存儲解決方案,所需的超額容量建設可能會遠遠超過100倍,以補償存儲損失,并為僅十天的存儲積累足夠的電力。
他闡述了“技術作為解決方案”的固有局限性,認為風能和太陽能的能量密度無法通過技術來提高,技術也無法改變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和不可預測性。
“我無法改變陽光,無法改變每平方米的密度。而那些僅包含幾天存儲空間的系統必須超容量建設 100 倍以上,并且每12至15年更新一次。這是我們能源系統的可持續未來嗎?”他問道。
他還指出,隨著系統進一步優化成本,它們變得“更薄,更容易出現故障”。
風能和太陽能基礎設施中也普遍存在環境問題
謝爾尼考強調的另一個問題是風能和太陽能能源系統對輸入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他引用了國際能源署的說法,確認清潔能源系統比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統需要更多的資源,包括硅、鋁、鐵、鋼、銅、稀土和各種化學品。
除了超容量建設的要求之外,謝爾尼考強調,可再生能源系統還需要短期存儲(例如電池)和長期存儲,以及備用火力發電廠,以確??煽康哪茉垂5聡媱澥褂脷鋭恿醾溆冒l電站。
他指出,這與對新的、更大的、更復雜的輸電網和智能系統的需求相結合,顯著提高了成本。
“風能和太陽能所需的傳輸基礎設施可能是使用傳統電力系統的正常傳輸基礎設施的兩倍,”他補充道,并強調了經濟影響。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進步,謝爾尼考聲稱物理學和熱力學定律仍然是一個限制因素。
“你無法克服熱力學的損失。能源系統越復雜,損失的能量就越多,從而使生物圈因這些能量損失而變暖。”他解釋道,并補充說,由于這些低效率,可再生系統可能會自相矛盾地導致全球變暖,更不用說其大面積覆蓋安裝帶來的反照率變暖效應了。
風能和太陽能基礎設施中也普遍存在環境問題。謝爾尼考警告說,大規模部署太陽能和風能系統會帶來挑戰,包括它們對土地利用、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影響。
此外,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所需組件的可回收性較低,造成了嚴重的處置問題。
“再次回收需要能源和原材料來進行安裝和執行所需的流程。因此,實際上,未使用的舊風能和太陽能裝置就會被扔掉,因為它便宜得多。”他說。
向風能和太陽能轉型成本代價高昂
謝爾尼考對風能和太陽能在電網規模上的真正財務可行性表示悲觀。
“你不可能通過風能和太陽能賺到誠實的錢,這是不可能的。當我說誠實的錢時,我的意思是沒有別人的錢,因為你靠別人的補貼生活,而這些補貼是由納稅人支付的,”他說。
他通過指出德國等市場太陽能滲透率高所帶來的經濟問題來說明這一點,其中太陽能供應過剩導致價格大幅下跌。例如,5月份德國太陽能價格下跌了50%,減少了太陽能生產商的收入。謝爾尼考指出,德國和其他國家的負電價天數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高電費對家庭的影響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領域。 Schernikau引用了德國政府審計機構Bundesnetzagentur 3月份的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德國的能源貧困率已上升至25%,這意味著四分之一的家庭現在被列為能源貧困家庭。
他說:“對于這些家庭來說,電力變得如此昂貴,他們無法輕易負擔得起。”他警告說,這種情況可能會出口到包括非洲在內的其他地區。
謝爾尼考認為,在全國范圍內向風能和太陽能轉型并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應該避免的代價高昂的錯誤。他承認離網太陽能系統可能是有益的,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但一旦集成到電網中,它們就會增加整個系統的成本和效率。
“例如,使用太陽能來加熱游泳池就是一個好主意。然而,向風能和太陽能作為電網解決方案的過渡成本高昂,而且會對環境、經濟,當然還有人民產生影響。它不是一個過渡或解決方案,這正在成為一個大問題。”謝爾尼考斷言。
Schernikau 沒有將風能和太陽能視為包治百病的能源靈丹妙藥,而是呼吁要開發一種壽命長達150年的替代能源解決方案。
他表示,這樣的解決方案需要對研發進行大量投資,并補充說,現在就應該“緊急”投資于現有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核能系統,使其更清潔、更高效,以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謝爾尼考說,“讓我們清醒過來吧,趕快去處理這個問題,而不是逃避現實。”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