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找尋應對氣候變化的“藍色方案”

——2024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平行論壇綜述



2024-11-21 09:23:06 科技日報   作者: 駱香茹  

“人們通常認為,我們在陸地上感受到的氣候,和海洋離得比較遠,但其實這完全是誤解。”前不久,2024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平行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喬方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論壇上,多國專家圍繞“致力藍色防災減災,共同設計應對氣候變化的海洋解決方案”主題,分享了各國面臨的氣候問題以及海洋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藍色方案”。

多種手段治理海洋災害

喬方利認為,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發揮著絕對的控制性作用。

舉例來說,當前人類面臨著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問題。“保守估計,90%以上增加的熱量進入了海洋。如果增溫全部累積在大氣中,大氣可能早就崩潰了。”喬方利說。

同樣,氣候變化也會對海洋產生影響,造成海洋災害。

“海洋是人類的朋友,但人類卻不是海洋的朋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前執行秘書弗拉基米爾·拉賓寧說,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加劇了海洋災害的發生。

海洋與氣候息息相關,海洋災害可能會帶來強降雨等現象,進而誘發氣候災害,而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也會加劇海洋災害。

論壇上,不少海洋研究與管理領域的專家分享了各國面臨的海洋和氣候災害帶來的巨大威脅及應對措施。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前所長張海文介紹,今年4月,自然資源部發布了《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該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災害為主,13次災害過程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5億元,死亡失蹤8人。張海文補充,總體來看,我國海洋災害的特點是種類較多、分布海域較廣、發生頻率較高,造成了重大損失。在治理方面,我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不僅啟用了中國海洋預報網絡,還推動建設海洋綜合減災社區,取得了良好效果。

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島國對海洋和氣候的防災減災需求十分迫切。

馬達加斯加漁業與藍色經濟部區域司司長諾里亞里拉·米阿里佐介紹,馬達加斯加深受颶風、干旱、強風、海平面上升等海洋和氣候災害威脅,政府通過建設預警系統、開展漁業管理的相關培訓等方式應對海洋災害。但海洋和氣候的預報精度亟待提升。

斯里蘭卡國家水產研究局局長阿魯拉南坦呼吁:“希望更多國家加入到全球海洋的觀測與數據收集中,提高海洋和氣候災害預測能力,讓海洋的未來更美好。”

馬爾代夫氣候變化、環境和能源部副部長易卜拉欣·米姆拉說:“氣候變化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全球性問題。我們呼吁全人類共同設計海洋防災減災解決方案,提升預測預警能力。”

海洋科學研究成破題關鍵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如何進行海洋防災減災?

“只有科學才能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拉賓寧說。

IOC提出的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以下簡稱“海洋十年”)正試圖用10年時間破題。目前,“海洋十年”批準了56個關于海洋的大科學計劃。

“‘海洋十年’的目標非常明確——以海洋科學研究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確保在這一框架下進行的科學研究有助于全球海洋治理,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海洋生物多樣性喪失等與海洋密切相關的風險。”拉賓寧說。

“海洋十年”已在我國開花結果。此前,喬方利在“海洋十年”框架下,聯合50多個國家的學者,共同發起“海洋與氣候無縫預報系統(OSF)”國際大科學計劃。基于這一大科學計劃,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創建的“海洋之神”早期預警通用系統在論壇上正式向全球發布。

該系統目前涵蓋全球海洋數值預報、海洋珊瑚礁白化預警、海上搜救預報和海上溢油應對等四大子系統,未來還將陸續推出臺風預報和氣候預測子系統,助力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使人類迎來可預測的、安全的海洋。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