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凝心聚善。11月26日,走進第九年的鳳凰網主辦的“行動者聯盟2024公益盛典”于北京成功舉辦。本屆盛典以“跨界、互信、可持續”為主題,在下午的高峰論壇現場,各界嘉賓匯聚一堂,圍繞殘障共融、臨終關懷、非遺傳承、ESG創新、科技慈善等議題,分享公益故事與問題解法。
“行動者聯盟2024公益盛典”高峰論壇現場
殘健共融、生命關懷 公益讓世界越來越好
本次高峰論壇由鳳凰衛視主持人王峰擔任主持。活動開始,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總編輯鄒明以《小善撫慰人心,行動傳遞大愛》為題發表開場致辭。
“不辭小善,不為小惡,永葆公益之心。始于足下,積極參與,永懷行動之念。秉持善念,共建共識,永記聯盟之志。”致辭中,面向公益行業過去一年的種種問題與挑戰,鄒明倡導社會各界回歸初心,洞察社會對公益的多樣性需求,不斷探討公益新模式和最優解決方案,然后付諸行動。
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總編輯鄒明
去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我國對殘障人群、老年兒童的權益保護將提供更切實的法律保障。但如何持續深化無障礙建設,推進包容型社會建設?高峰論壇上,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以《舞動無聲:推動無障礙,讓城市更有溫度》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在這場由手語完成的演講中,她回溯了我國公眾對無障礙理念認知的不同階段,更從社會日常、人文藝術、科技創新等不同角度,分享了無障礙發展的最新成果。邰麗華強調,“無障礙”不僅是物理環境的建設,更是一種社會理念,涉及情感共鳴、同理心和包容性。“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多元化地生活在社會中,都有自己去演繹生命精彩的方式。”邰麗華呼吁大眾求同存異,用人文的情懷包容社會、包容你我他,從而讓無障礙建設迸發更多光芒。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
長久以來,死亡被看作是老年人的自然終點,而不是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然而有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每年仍有49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近一半為新生兒,許多患有重病的孩子面臨著無處就醫、無處可去的困境。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癌癥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蘿在題為《我的科學與兒童癌癥公益之旅》的演講中介紹了我國患癌兒童的救治現狀。他介紹,中國癌癥患兒整體生存率顯著低于發達國家,公開平臺上也明顯缺乏有公信力的科普信息。
“事實上,兒童癌癥是非常能治的。最常見的兒童白血病現在五年生存率已經超過90%。”李治中表示,遇到兒童腫瘤不應恐慌,但是在中國,兒童癌癥患者家庭面臨信息不對稱和錯誤觀念的問題,導致許多孩子未能得到及時恰當的治療。面對這一現狀,李治中呼吁用“專業點燃希望”,公益組織可以在匯聚社會資源和專業知識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兒童癌癥的科學防治中去。
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癌癥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蘿
本次高峰論壇的第三場演講由歌手孫悅帶來。她分享了自己兩年來探訪了14個長期主義的人和地方的獨特經歷。從體驗野林挖參,到在深山里吹玻璃……通過與不同領域的非遺匠人深度接觸,孫悅感受到了長期主義對人的積極影響。“只有對一件事心生喜悅,才能自然而然的長久堅持,并且理所應當的收獲‘悅來越好’。”堅持做歌手32年,孫悅已經用行動證明自己對于長期主義的熱愛。未來,她呼吁更多人找尋熱愛、堅持熱愛,在時間中“悅來越好”。
歌手孫悅
分享善、討論善、傳播善,每年的行動者聯盟公益盛典,“善學對談”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環節。今年的“善學對談”,著名主持人、它基金理事長張越圍繞善在不同領域的邊界問題,與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國際廣告協會全球副主席張國華,華大集團CEO尹燁展開觀點交鋒。
“善學對談”環節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國際廣告協會全球副主席張國華首先就商業廣告與公益廣告的差別問題進行了回應。“商業廣告是推銷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公益廣告是傳播真善美的信息。商業廣告主要使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引起注意,吸引消費者去購買和消費;公益廣告沒有商業成分,主要是傳達善念,激發出人們心底更多的善良。”張國華表示,人類內心深處的“善”需要被激發,需要有一個激活點,這個“點”就可以是公益廣告。“激活人們的善意,我們對公益廣告的未來發展還是很有信心的。”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國際廣告協會全球副主席張國華
善意是天生的嗎?如何從基因的角度對善加以解釋?對此,華大集團CEO尹燁表示,“很多人好奇基因‘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其實基因‘性本私’。所有基因存在的生理學功能就是不斷復制自己,實現族群的傳遞。大家再拍一拍自己的腦門,大腦的額葉里又有無數神經元,它們讓人在自私的基因中生長出無私的人性,也就是‘利他主義’,比如為了民族、為了大義、為了別人付出自己的生命。如何能用無私的人性克服基因的自私,也是我們關注的內容。”在長期研究基因科學之后,尹燁認為,人類并不能夠簡單地用基因或者任何一種手段把人簡單地區分為好還是不好。想要解決人類惡的問題,不是先做分類,而要努力讓他們向善。“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讓土壤變好。土壤好了,開的每一朵花就都是善。”
華大集團CEO尹燁
面對新環境下的新挑戰,中國的慈善事業將何去何從?著名主持人、它基金理事長張越認為,公益和商業可以相互促進,媒體和公益也應該互通互融,媒體的參與對于公益思想的傳播至關重要。她強調,公益的推廣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持,呼吁社會各界用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能力為這項事業添磚加瓦。
著名主持人、它基金理事長張越
科技創新、ESG共建 善意讓未來綻放更多可能
當下“碳達峰”“碳中和”的課題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ESG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聚焦ESG領域的中國方案,本場圓桌由北京銀杏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達沃斯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張伯駒擔任主持,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慈善總會家風傳承與慈善信托委員會總干事傅昌波,中金環球家族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劉蔓,Brand Finance中國區總裁陳憶登,《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中文版出版人兼主編、共益企業中國董事會主席沈東曙參與討論。
“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ESG方案”圓桌環節
作為中金環球家族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對于中國企業在全球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實踐中的新角色與責任,劉蔓表示,隨著全球財富和文明外溢的收縮,中國企業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ESG方面的話語權,從學習者、跟隨者,嘗試轉變為引領者和倡導者。
“慈善公益的經濟學本質是財富和文明的外溢”,劉蔓認為,這一理念在ESG實踐中尤為重要。她指出,隨著互聯網革命、移動互聯網革命和全球化分工的歷史性紅利爆發,商業上成功的企業逐漸將ESG作為固本培元的重要工具,成為企業和家族文化品牌的核心組成。而優秀的ESG實踐也能降低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風險折價,獲得更積極友好的資本市場認同。劉蔓呼吁,企業在認知、產品、協作生態到資本市場有效溝通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永不停息的持續迭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中金環球家族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劉蔓
Brand Finance中國區總裁陳憶登則從全球化的品牌咨詢專業視角出發,強調了透明度和標準化在企業ESG實踐中的重要性,呼吁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們一直在說,可以把ESG報告看作未來企業的第四張財務報表,因為它涉及整個企業的未來發展。”陳憶登表示,中國在ESG方面的國際標準化和透明度仍需提升,與國際標準的對接也亟待加強。“整個體制和系統的設計是不是符合中國的實際需要;從經濟發展水平到產業結構,整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是不是適合中國企業開展ESG工作……有了這樣的國際標準作為游戲規則進行‘監控’,然后不斷讓自己得到非常客觀地提升,這是中國企業未來非常需要去做的。”
Brand Finance中國區總裁陳憶登
“中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跟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ESG治理推動的框架高度吻合,甚至是超越的。中國政府這些年來推動2030碳中和、碳達峰的計劃以及大規模減貧、鄉村振興和’一帶一路’,這些大的國家政策已經體現出了ESG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共享發展、可持續發展。”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慈善總會家風傳承與慈善信托委員會總干事傅昌波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已經進入ESG快車道,三大證交所5月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指引》,財政部發布企業《企業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其實是從重要的經濟政策層面推動商業向善或者ESG框架進入到實施層面。”
未來,如何讓文明變成主導的力量?對此,傅昌波認為,可持續發展和共享發展,非常重要的是要三部分的合作:公共政策提供的是前提,社會板塊提供的是創新的探索,可以彌補那些陽光照不到的縫隙;但要推動共享繁榮,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基礎仍然是市場和商業。傅昌波呼吁三部分攜手同行,發展高效慈善;促進商業向善,提升向善商業。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慈善總會家風傳承與慈善信托委員會總干事傅昌波
《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中文版出版人兼主編、共益企業中國董事會主席沈東曙先生對于世界各國的共益企業及其理念有著深入觀察和研究。在他看來,商業世界里,有些地方其實可以交融,資產負債表可以互相支撐。但還有那些不能交融,不能進入資產負債表的價值。“這就需要一些人主動探索,重新定義個人的成功、企業的成功、商業的成功,更多地關注公共生活、參與公共生活,這就是共益企業。美國有40多個州已經通過共益企業登記標準,意大利、韓國通過《共益企業法》,也有專門的企業社群組織。中國也在做這樣的共益企業社群,幫助他們進行全球的交流和認證,互相學習,提供實踐交流。這樣的社群和ESG交流是相輔相成的。”
沈東曙介紹,過去的40年,中國在這方面是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和探索,體量在全球都是可觀的。他特別強調了中國企業在全球ESG運動和共益企業理念發展中的獨特角色,“我們可以把自己定位為中國人,也可以把自己定位為新興市場國家,如果跟新加坡、阿布扎比相比,我們會發現很多共性,這些共性特別能夠帶來交流和互相學習的價值。”
《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中文版出版人兼主編、共益企業中國董事會主席沈東曙
動蕩不斷的國際局勢下,中國企業將如何參與全球治理、深化ESG實踐成果?張伯駒為本場討論作總結發言。他提出,ESG的概念需要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形成有效的生態系統;同時也著重強調了社會責任和道德在企業治理中的重要性,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ESG的實施,以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銀杏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達沃斯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張伯駒
過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公益慈善事業也注入了嶄新勢能,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公益項目擁抱新技術,嘗試數字化轉型,實現效率提升與服務擴展。第二場圓桌以“科技創新與慈善應用”為主題,鳳凰網副總編輯、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女童保護”發起人孫雪梅擔任主持。
抖音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產品與運營總經理羅海岳首先分享了互聯網視域下的慈善倫理觀察。他表示,互聯網平臺上的慈善倫理問題并非新問題,但互聯網不同的媒介確實放大了這些問題。當然,平臺應治理不良內容,保護用戶和捐贈人的體驗。“只有治理了不好的內容才是對大家最負責任的做法,也是給健康的內容足夠的空間。”羅海岳表示。
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羅海岳非常看好以AI為代表的科技手段能給公益事業帶來的推動與助力。他說,AI在用戶端可以更好地了解捐贈人的訴求,讓用戶以自己最喜歡、最適應的形式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公益內容,參與到公益中來。“我們非常期待AI能夠幫助公益機構降本降效,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情,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改變正在發生。”羅海岳表示。
抖音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產品與運營總經理羅海岳
在隨后的討論中,螞蟻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螞蟻集團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王曉晶,益語智庫數字化戰略專家、顆粒公益傳播發展中心創始人顧源源,修正藥業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胡櫻馨,vivo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天潘分別分享了所在企業在慈善領域的創新應用。
“過去八年,螞蟻森林已經積累了超過7億的用戶,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看不見的綠色做起,這就是技術帶來的新的可能性,把人和自己的行為以及地球與生態鏈接在一起。”螞蟻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螞蟻集團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王曉晶表示,在普惠理念的加持下,科技將從工具轉變為人與人的鏈接,為生活創造美好。
螞蟻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螞蟻集團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王曉晶
多年來,修正藥業在社會責任和慈善項目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科技創新成果。胡櫻馨介紹,為了從源頭上保證藥品質量,建立長期穩定的藥材原料供給渠道,同時也為鄉村振興做貢獻,修正集團在加強中藥材收購管理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自己的中草藥栽培種植基地,并成立了GAP辦公室。“通過‘公司基地+合作單位+農戶’的模式,修正藥業已建成多個標準化中藥材栽培種植示范基地,帶動農戶20869戶,農戶戶均年增收16000多元,形成一套可持續發展模式。”她表示,未來,修正藥業將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持續推進公益普惠,守護人類健康。
修正藥業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胡櫻馨
vivo在無障礙建設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近年不僅和公益機構聯合發布“聲聲有息”公益計劃,也通過推出vivo看見、vivo讀譜等功能,為視障人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vivo看見,視障群體可以通過手機實時觀察環境,還可以讀取文本。很多中途失明的人重新學習盲文是很難的,但通過我們的產品可以實現無障礙閱讀所有出版物,解決了現在很多視障領域的最大痛點,就是盲文資料的缺失。有了AI產品以后,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張天潘表示,為了實現科技普惠,未來vivo將與更多友商共建新型無障礙標準,讓更多弱勢群體享受科技向善的成果。
vivo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張天潘
益語智庫長期為公益組織提供咨詢服務和是智能化解決方案。論壇中,益語智庫數字化戰略專家、顆粒公益傳播發展中心創始人顧源源從需求端出發,展示了科技在提高公益項目效率和效果方面的實際應用。
“有個公益組織叫藍信封,每年動員幾萬大學生給留守兒童寫信。2017年,我們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參與進去,現在,藍信封公益每年能在通信的幾十萬封信中篩選出七八千個可能存在心理疾病的孩子,都是在孩子們的通信過程中被無感發現的。我們知道中學生心理量表效果一直很差,但是技術幫我們那些需要深度幫助的孩子篩選出來,給予他們幫助。”顧源源表示,作為公益效能提升的工具,科技定然能夠助力公益事業發展,“這就是技術的美。”
益語智庫數字化戰略專家、顆粒公益傳播發展中心創始人顧源源
科技浪潮席卷下,公益慈善如何在堅守初心的同時向好向新?孫雪梅最后強調了科技在公益領域的“雙刃劍”效應,并且呼吁行業在利用科技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帶來的倫理挑戰。
鳳凰網副總編輯、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女童保護”發起人孫雪梅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事業的深入展開,保障鄉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成為了新階段的新議題。但由于鄉村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薄弱,一部分鄉村居民仍在面對“沒錢買藥,不會吃藥”的問題。為了解決鄉村家庭用藥的難題,修正藥業、鳳凰網公益、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將聯合發起“修正小藍箱行動”,通過對家庭常備藥和應季藥物進行分類儲備,提供基礎用藥指導說明,助力鄉村家庭提升健康意識、解決突發疾病問題。在高峰論壇現場,修正藥業集團總裁修遠,修正藥業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胡櫻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楊志媛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鳳凰網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崔娜上臺,共同見證“修正小藍箱行動”公益項目啟動。
行動者聯盟2024公益盛典由鳳凰網主辦、鳳凰網公益承辦,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提供聯合支持,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長江商學院、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 紅十字國際學院提供學術支持,鳳凰新聞客戶端提供指定資訊平臺支持。同時感謝本屆盛典的聯合贊助鶴山市東古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愛心伙伴修正藥業。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