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要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創新,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方案》錨定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改革重點,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推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般來說,物流降成本的主要途徑是調結構、促改革。當前,我國物流行業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發揮不充分,物流信息數據開放互聯不足,全國物流統一大市場尚未完全形成,亟待錨定改革重點,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一是推進鐵路重點領域改革。聚焦鐵路貨運向鐵路物流轉型,改革鐵路運輸與調度生產組織方式,創新系列物流產品,完善鐵路物流服務價格體系,推進鐵路物流轉型綜合配套改革。二是推動公路貨運市場化治理和改革。推動公路貨運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全面提升公路運輸組織化程度和效率。暢通末梢網絡“最后一公里”。優化收費公路政策,推進貨車違法超限超載治理,降低公路貨運直接成本的同時,形成優質優價行業生態。三是推進物流數據開放互聯。推動公路、鐵路、水路、航空、海關等可公開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完善市場運作數據互聯、流通、交易機制,推動政府公共信息與市場運作信息互聯共享、多主體復用。
對比國內外物流成本水平發現,產業結構調整是物流成本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通常實物交流量越大,貨運強度越高,社會物流總成本就越高。物流降成本的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不能通過降低一、二產業比重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而要發揮物流嵌入供應鏈、聯動產業鏈的優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降本,實現物流降本路徑創新。一是提升重點領域供應鏈服務能力。推動物流向供應鏈服務轉型,培育物流龍頭企業,促進物流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圍繞重點領域,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大宗商品物流精細發展,實施“新三樣”物流高效便捷工程,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水平。二是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大型工商企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會化程度,加快與物流企業設施設備、業務流程、標準規范、信息資源等融合,開展產業環節橫向集成與產業鏈條縱向打通的組織創新,優化物流流程,減少庫存資金占用,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創新現代物流與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布局與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一體規劃、同步推進,創新“產業集群+物流樞紐”協同發展模式,解決資源能源、產能布局、消費流通等相互分離難題,減少無效、迂回物流活動,根本性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現代物流具有網絡規模經濟特征,需要打通“公轉鐵”、“公轉水”、多式聯運等堵點卡點,建設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硬設施”和“軟環境”。首先,整合提升物流樞紐設施網絡功能。調整優化國家物流樞紐布局,系統推進樞紐建設和組網運行,有效對接國家骨干物流網絡和重要資源物流通道,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降低物流網絡運行成本。其次,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聚焦多式聯運發展設施網絡不通、標準銜接不暢、服務主體不強問題,推動鐵路進碼頭、進園區、進廠礦,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鐵路貨運網絡工程,統一協同各種運輸方式規則標準。深入實施國家物流樞紐多式聯運工程,提高樞紐間鐵路聯運班列開行數量及穩定性,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提高全程服務組織能力。最后,優化運輸結構。優化主干線大通道,充分發揮鐵路、水運等大運量、高效率、低成本運輸方式基礎作用。穩步推進貨物特別是大宗散貨和中長距離運輸貨物“公轉鐵”“公轉水”。
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等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物流設施數字化改造積極推進,智慧物流設備加快應用,網絡貨運、無人配送、智慧物流大語言模型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現代物流成為凸顯科技創新應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先導性場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既應著眼于降低物流費用,更應提升物流服務質效水平和產業價值創造能力,培育物流領域新動能。加快推動物流裝備技術、服務應用領域科技創新,推進“人工智能+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技術服務等廣泛應用發展,構建技術應用供需銜接的物流產業新場景。創新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數據要素配置方式,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支持企業商業化創新應用。深化物流與先進制造、現代商貿、現代農業等產業融合,構建科技創新應用能力強大的制造產業鏈和供應鏈,培育智慧物流供應鏈組織新生態。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