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南昌:到2027年基本建成“無廢城市”

2024-12-27 09:30:59 南昌市政府

日前,南昌市政府印發《南昌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提出 ,到2027年,基本建成“無廢城市”,完成240個“無廢細胞”建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在2025年基礎上鞏固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全文如下:

南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昌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灣里管理局,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西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西監管局,市直各有關單位:

《南昌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十二屆市委第174次常委會會議、市政府2024年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2024年12月11日

(此件主動公開)

南昌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發〔2023〕30號)、《“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江西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贛環固體字〔2024〕221號),推進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統籌管理水平,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全面落實省會引領戰略,加快打造“一樞紐四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推動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主線,以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五大類固體廢物為重點,健全完善政策制度體系,集成創新科技治理體系,推動營造綠色市場體系,探索建立協同監管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固體廢物管理體制機制,以“無廢城市”建設的良好成效為“美麗中國”建設江西樣板南昌篇章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多元共治。構建黨政主導推動、部門協同推進、企業自我約束、公眾積極參與、社會組織監督的多方共建格局,全面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固體廢物產生量大、污染風險高、收運體系不完善、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處置能力不均衡、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等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持續提升城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結合當前我市產業結構、發展階段,重點識別固體廢物領域短板和弱項,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壓實責任、完善措施、精準發力,促進形成“無廢城市”建設長效機制。

堅持創新發展。推動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和管理創新,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模式,建設一批重點示范項目,打造“無廢贛凈”南昌特色亮點。

(三)工作目標

1.到2027年,基本建成“無廢城市”,完成240個“無廢細胞”建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在2025年基礎上鞏固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2025年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達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農膜回收率達到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50%,城鎮新建建筑星級綠色建筑占比30%。)

2.到2030年,全面建成“無廢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主要農業廢棄物處理利用水平以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險廢物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無廢城市”建設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四大體系健全完善,無廢理念深入人心,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頂層設計引領,健全政策制度體系

1.健全固體廢物管理制度。鼓勵出臺針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政策文件。研究制定“無廢城市”建設制度指標體系,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納入對各縣區(開發區)、灣里管理局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內容,強化地方主體責任。集成工業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經濟、鄉村振興、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改革和試點經驗。[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灣里管理局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縣(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灣里管理局落實,不再列出]

2.建立健全聯動體制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管格局。落實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政策。推廣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工具。實行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依法依規將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企業納入信用評價體系,建立規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市生態環境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委金融辦、市國資委、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西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固體廢物分類統計。開展固體廢物基礎數據調查工作,完善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建筑垃圾的統計。將工業固體廢物統計與排污許可有機結合,督促企業依法提供工業固體廢物數據信息。完善危險廢物統計范圍,依托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單位,將小微企業和社會源的危險廢物納入統計體系。探索開展建筑垃圾統計,對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有效管控。定期開展生活領域和農業領域固體廢物相關信息的統計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主要類別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引導產業綠色轉型,促進提升工業固廢利用質量

4.推動工業固廢減量化。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從嚴把關危險廢物產生量大且處置困難的項目。引導企業開展生產和用能設備更新,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績效分級工作,推廣先進適用環境保護技術。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推動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嚴格落實能耗、排放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落實工業領域減污降碳要求,持續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持續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礦山建設。深入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汽車制造、造紙、化工、電鍍等行業綠色轉型。嚴格落實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企業開展自愿清潔生產審核。加強工業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監管,探索污泥多途徑消納處置技術路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能力。拓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途徑,支持電力、鋼鐵、化工等企業及園區建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設施,推進方大特鋼提升鋼渣等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進粉煤灰、冶煉廢渣等在建材生產、有價組分提取、生態修復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在廠區內、園區內、省域內協同循環利用,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推進“無廢企業”培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動再生資源產業化利用。鼓勵鋼材加工生產、汽車制造、造紙等企業與廢鋼鐵、廢舊輪胎、廢塑料、廢紙等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合作。鼓勵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提高資源高值化綜合利用水平,向下游鋼材、有色金屬、零部件再制造等產業鏈延伸拓展。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生產設備實施再制造,有序推進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加快引導玻璃瓶、塑料瓶等飲料包裝物同級化、高值化利用項目集聚,鼓勵進賢縣建設醫療器械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7.踐行綠色低碳生活風尚。宣傳“光盤行動”,倡導“文明餐桌”,促進餐廚垃圾源頭減量,公共機構推動無紙化辦公。加快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和循環化,推動郵政快遞業實現綠色轉型。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防治,依法依規有序禁塑限塑,開展江河湖庫“清漂行動”。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引導公眾購買節能、節水產品。大力開展“無廢機關”“無廢醫院”“無廢社區”“無廢鄉村”“無廢景區”“無廢學校”等“無廢細胞”建設,廣泛推廣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形成崇尚綠色的社會氛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管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水利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廣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和污泥無害化處置。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統籌體系,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應用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進行全過程監管。推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作用。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治理,鞏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成效。積極推進廚余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提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提升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水平,提高餐廚垃圾轉化工業級油脂、沼氣的產量和應用范圍。維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推進城鎮污水污泥就地深度減容減量。探索采用“生物質利用+焚燒”等處置方式,健全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體系。(市城管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健全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探索再生資源物資回收利用與垃圾分類回收“兩網融合”,推廣“在線收廢”模式。根據生活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現狀科學制定工作計劃,在公共機構(如機關單位、醫院、學校)試點實行“兩網融合”。積極探索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等多方參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大力培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龍頭骨干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構建再生資源回收、運輸、分揀拆解、處理利用全品類一條龍回收模式。(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供銷聯社、市管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展綠色建筑,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10.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體育館等建筑,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總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含地下室)的房地產開發住宅及公共建筑達到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對使用財政性資金實施的醫院、學校、辦公樓、綜合體、展覽館、會展中心、體育館等新建建設工程推廣綠色建材,積極應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完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穩妥有序推進南昌市建筑垃圾處置專項規劃各項任務落地實施,將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范圍,保障設施用地投入。(市城管執法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推進建筑垃圾分類收集、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產品,提高建材循環利用率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引導在具備條件的縣區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為核心,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積累經驗,逐步再向全市推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市城管執法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強化建筑垃圾監督管理。加強建筑垃圾分級協同管理,落實屬地和部門監管責任,提升合力監管水平。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灣里管理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統籌做好轄區內建筑裝修工程、拆除工程、小散工程等建筑垃圾處置工作,加強分類篩選和減量化管理,強化再生利用和處置,合理規劃布局建筑垃圾中轉場,加強建筑裝修垃圾產生、運輸、消納管理。加強上下聯動和聯合執法,加大對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建筑垃圾等各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消除環境風險,提升治理水平。(市城管執法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嚴防環境風險,完善危險廢物治理體系

13.實施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提升行動。持續深入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監管“五全”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和規范化環境管理水平。鼓勵危險廢物產生量較大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大型企業集團配套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貯存、預處理和利用處置設施。科學引導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發展,鼓勵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利用處置企業做大做強,鼓勵采取多元投資和市場化方式建設規模化危險廢物利用設施,鼓勵現有資源化利用工藝和設施提檔升級。探索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含油金屬屑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管執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優化收集利用處置結構布局。加快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升技術,實現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政府宏觀引導、市場自主調節,深入推進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以及小微企業、科研機構、學校等小量產廢單位危險廢物規范化收集轉運試點工作。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物分類收集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鄉收集、縣集中、市處理和“小箱進大箱”的收集周轉模式,實現醫療廢物收集全覆蓋。(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提高環境應急保障能力。將涉危險廢物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納入政府應急響應體系,督促指導涉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全面實施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制度,依法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管理。統籌謀劃醫療廢物處置應急能力建設,建立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等應急處置設施清單。(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升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16.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從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污染設施建設、管理措施等方面全面規劃,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施用、增加有機肥施用,改善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全面實施科學使用農藥,禁止使用低效、高毒和高殘留農藥,提高病蟲害統防統治效果。推廣清潔養殖技術,因地制宜發展發酵床養殖技術;推廣節水型飲水器,發展清污分流、干濕分離、高床養殖等生態養殖技術。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清潔工程,積極引導散養密集區建立養殖小區,使分散養殖逐步向養殖小區轉移,逐步實現分散養殖污染集中治理。積極引導中小規模養殖場發展“養養結合”“養種結合”“養養種結合”“養種養結合”等多種形式的生態立體農業,打通糞污資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實現立體種養。(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進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建立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激勵機制和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機制。推動農用塑料廢棄物納入再生資源物資回收利用網絡和農村環衛清運網絡,統一回收分揀,分類處置利用。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推動收儲中心建設、秸稈收儲、秸稈粉碎還田等工作。統籌農業固體廢物能源化利用和農村清潔能源供應。(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18.推進農村固體廢物治理。結合地理特點、民俗風情,將“無廢”理念納入村規民約,推動“無廢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積極推進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探索建立適合農村固體廢物管理的長效機制。(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科學技術支撐,推動完善“無廢城市”技術體系

19.強化技術支持。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共性問題研究,加快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推廣應用。鼓勵科研院所、企業等申報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市場導向明確的綠色技術創新。著力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加速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各類資金、基金的引導作用,加大綠色技術創新項目股權融資力度。鼓勵引導科研院所、科研基地、重點實驗室等積極參與綠色技術交易。大力推廣應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持續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和綜合利用。(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強化示范帶動。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及有關單位參與固體廢物資源化、無害化技術標準與規范制定,促進上下游產業間標準銜接。以產生量較大的冶煉廢渣、污泥等為重點,探索適合本地的綜合利用模式,探索建設一批示范項目。加快建設創新平臺,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建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創新平臺、科研基地,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要素保障,建立健全“無廢城市”市場體系

22.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積極申報中央、省級、市級生態環保資金及地方政府專項債,落實有利于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稅收、價格、收費政策。支持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建設。支持協同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的“無廢城市”建設項目申請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資金。加大對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生產有機肥及推廣使用加厚塑料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和配方肥等補貼力度。生活垃圾、餐廚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通過產生者付費等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完善綠色市場機制。推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對“無廢城市”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循環經濟領域,推動形成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保險機構開展綠色保險業務,建立健全保險理賠服務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綠色產業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發行債券以及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等方式再融資。鼓勵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西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西監管局、市國資委、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優化市場營商環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強化產業培育和市場化體系建設,打造一批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干企業。鼓勵專業化第三方機構從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污染治理與咨詢服務,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專業化服務。加強“無廢城市”建設的市場化投融資機制和商業模式探索,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深化政銀合作,依法依規探索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推動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工程項目設施建設運行。(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執法局、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市委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強化協調聯動,構建聯防聯控聯治監管體系

25.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公開制度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開展危險廢物經營單位“五全”環境監管體系建設評估,實施分級管理。推動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形成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南昌市工業固體廢物監管平臺的監管作用,精準數據采集和實時傳輸,實現醫療廢物、危險廢物和一般工業固廢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及時、準確、動態地掌握醫療廢物、危險廢物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等信息,追蹤醫療廢物和工業固廢合法合理處置過程。推動固體廢物管理數據化方向發展。(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強化固體廢物環境執法,推進非現場執法工作,通過“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執法”等方式,常態化開展執法監管。加強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固廢違法傾倒行為。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持續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落實,依法追究損害生態環境責任者的賠償責任。(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執法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檢察院、市衛生健康委、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托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面部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任務,統一指導、協調、督促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市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各地“無廢城市”建設相關領域任務實施監督指導,統籌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強化政策、資金和技術等要素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支持區域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通過貸款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加大對“無廢城市”重點領域技術創新、標準制定、項目建設支持。利用股份合作、債券發行、前期適度補貼等模式廣泛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無廢城市”項目建設。倡導綠色消費,強化政府綠色采購,各級采購主體應落實節能產品強制采購、環境標志產品優先采購政策。對“無廢城市”重點支撐項目建立“綠色通道”,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三)強化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按照各自主管領域重點工作任務,面向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廣泛開展“無廢城市”宣傳教育,重點宣傳“無廢城市”建設新政策、新成效,擴大公眾對“無廢城市”的知曉率、認同感、參與度。通過推動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基地及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提升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識。加強固體廢物信息公開,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公眾和社會組織依法參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社會監督。通過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和微信、微博等多種媒體,深入宣傳“無廢城市”建設、多角度宣傳“無廢”理念、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南昌,“無廢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