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對麥芒背后,誰心里都已清楚,煤電的“暗戰”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
接踵而來的變化,讓煤企們和煤商們再度焦慮起來。
這些消息包括:
1、動力煤的市場煤價格跌破長協價
2、內貿煤的價格逼近進口煤價格
3、電廠高庫存,煤企高產量以及進口煤高增長
在行業外看來它們可能很不起眼,但對能源從業者卻好似石破天驚。因為它們共同指向一個趨勢:那就是煤價雖然短期反彈,但因需求太弱,仍深不見底且易跌難漲。
而對于礦方,即便目前煤價連續下跌,但仍能保持淡定。因為“從絕對值來看,現在的煤價還是歷史高位,2014、2015年時候一、兩百也賣過。現在這個價格,礦上利潤還是很不錯。”榆林一位分析師稱。
煤商焦慮與減產保價
某大型煤企曾打破多年來季度末調價慣例,提前一個月下調長協價,正是企業面對價格快速大幅下跌造成的市場價與長協價嚴重倒掛的既無奈又理性的選擇。
一般是每季度末調長協價,但因為市場價持續下降,下游戰略客戶壓力比較大,為保客戶只能調價。”該人士稱,“當然,同時也會通過主動減產、減少供應來保價。而在火電企業作為下游的動力煤領域,電煤的長協定價由來已久,數年間歷經多次變化調整,最新執行的規則機制是在2021年底重新確定下來的。
2021年9月開始,電煤異常緊張,煤價瘋漲。2016年動力煤期貨價格突破每噸700元時,已經引發各界驚奇,誰也想不到5年后的秋天,動力煤價能沖上每噸2600元。
彼時,煤電企業或無煤可買,或無錢買煤,或臨時停機,共有超過20個省級電網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少數省份出現拉閘限電,國家相關部門開始重新考量長協價的定價模式。
最后的結果是,動力煤簽訂長協按照“ 基準價 + 浮動價 “ 的價格機制實行,其中基準價定為“5500 大卡動力下水煤(產地運到港口)675元/噸 ,同時限定秦皇島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長期交易價格區間為每噸570—770元(含稅);
也就是說,合理區間內的定價理論上由買賣雙方根據市場形勢而定。于是,隨著市場煤價一路下行甚至偶有跌穿區間上限,200元差價悄然成為上下游博弈的重要“戰場”。
“煤企與電企常年都在博弈中,現在市場煤價格下來了,一點變化就會引發心理上的很大變化。比如煤企認為這是短暫的,等日耗上去了價格還會回去,現在已經大概到底;而電企則希望借著這個趨勢把價格再拉下來些,你是電廠你也會這么想。”某大型煤企人士分析稱,“煤企肯定是希望簽到最高價,但只要有供需就有博弈,接下來假如煤價還是繼續跌有些事情就不好說了,畢竟現在執行的保供價都是價格區間的上限。”
地處蒙東的某能源相關人士稱,的確已有遇到“電廠不履約長協,消極拉煤,市場更便宜就從市場買”的情況。煤企目前能做的是會對客戶做信用評級考核,合同量兌現不到一個百分比,或者以后價格就不給長協或者重新考慮是否合作。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