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效果?“一地二用、農光互補”,探索疊加發展的新模式。 ">

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永仁縣:一地二用、農光互補,種桑發電“雙收益”

2025-01-06 11:06:05 解放日報   作者: 任俊錳  

迅速擴展的光伏產業與持續增長的蠶桑產業,如何實現“1+1>2”的效果?“一地二用、農光互補”,探索疊加發展的新模式。如果從傳統的平面角度來看,光伏與蠶桑均需大量占用土地;但若是換一個立體視角,光伏板下可利用的土地數量大、儲備足,為桑樹擴種創造良好條件。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縣因勢利導,積極探索“板下種桑”,將光伏發電與蠶桑種植有機結合,著力破解“地”“人”“利”難題,實現“企業(光伏企業)安心發電、公司(蠶桑公司)增量增產、群眾有效增收、集體壯大收益”多方共贏。滬滇協作整合項目資金,在維的鄉、蓮池鄉建設“農光互補”蠶桑產業示范園,通過麥地河提水工程,解決產業園用水問題;新建標準化蠶房投入使用,方便村民就近養蠶,為推進全縣萬畝光伏“板下種桑”開了個好頭。央企下屬的永仁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仁華電”)不僅免費提供板下土地,還自主投入300萬元修建高位水池,為桑樹滴灌提供保障。

“板下種桑”共富經

永仁縣光熱資源豐沛,年均日照達2836小時,是云南省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適宜區。走進永仁縣維的鄉,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太陽能光伏板。在光伏板下,一片片綠植枝繁葉茂。湊近一看才知道,原來是綠油油的桑樹。這正是永仁縣積極探索的“兩山”理念轉化新路徑——大力發展“板下種桑”,實現土地的立體化增值利用,破解光伏產業擴容與土地資源緊張矛盾,促進“寸土”生“寸金”。據介紹,維的鄉現有光伏電站4座,占地面積8000余畝,光伏板下可利用林地、園地面積達3700余畝。2023年,以維的觀音巖光伏發電項目為試點,發展板下種桑1000余畝。

“板下種桑”的奧妙是什么?永仁縣農業農村局蠶桑站站長蔣明書介紹,光伏板高度在1.5米以上,可在不影響發電的同時,種植農林作物;而桑苗喜陰,不喜歡陽光直射,生長要求與光伏板下的先天條件基本吻合。光伏板基本建于荒山,種植農林作物,還能改善植被覆蓋率。

落實到具體操作上,光伏板要加高加固,并改造提升板下土質,以適應種桑的需求。于是,鄉鎮黨委政府整合上級項目資金,配套建設蓄水池、機耕路、蠶房、大棚等基礎設施;鄉鎮集體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帶頭,承包光伏板下土地;村黨組織領辦蠶桑專業合作社,為承包板下土地開展種養殖的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政策咨詢、市場對接等服務。

維的鄉榮麗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文榮率先嘗試“板下種桑”60畝,并帶動10戶鄉民種桑400余畝,合作社至今累計吸納300余人次實現務工增收。“縣里派來了技術人員,還配套項目資金,修通供水管道。”維的鄉維的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婭麗說,“我們通過政策宣傳,發動群眾參與示范種植,第一年試種就取得了成功,極大鼓舞了大伙兒的積極性。”

“三方共贏”可持續

“板下種桑”力求集約用好土地,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助農增收。如何既做大蛋糕,還能分好蛋糕?為確保項目可持續發展,永仁縣先行先試,構建起“三方共贏”機制,確保企業、農民和政府都能從中獲益。

縣政府與永仁華電等新能源企業簽訂用地協議,主動提供資金支持,確保了土地的合理利用;企業等把光伏板下適宜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得以降低土地管理和安全生產成本,集中精力發展電力產業;村集體負責土地的承包和管理,農民承包土地種植桑樹獲得了穩定收入,并為賽麗繭絲綢公司等蠶繭加工企業供應優質原料。

據了解,新模式的聯農帶農效果明顯。鄉鎮統一流轉、集約化標準化管理土地,種桑農戶每畝土地租金省出約500元;每畝桑樹當年可養蠶1張,產繭50公斤,收益3300元;賽麗繭絲綢公司給予交售“板下桑”蠶繭的農戶每公斤補助0.5元。上海援滇干部算了一筆賬:通過減少地租、增加銷售、獲得補助等,種桑農戶第一年每畝可獲3800余元收入。目前,全縣1660畝“板下桑”可為農戶增收約635萬元,待豐產期每年為農戶增收923萬元。同時,讓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增收55萬元,待豐產期后每年可增收78.89萬元。

為進一步助力“板下種桑”新模式延展鏈條,上海援滇2024年投入資金,在維的鄉、蓮池鄉新建“農光互補”蠶桑產業園配套設施。建成后,配套設施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可供養蠶農戶就近租用,收益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加脫貧群眾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敢闖敢試新機制

“今年冬天合作社栽桑的時候,我一定要多租幾畝桑田來養蠶。”永仁縣蓮池鄉班別村村民高慶友高興地表示,“板下種桑”讓大伙兒實現疊加增收,收入達2萬余元,擴大蠶桑的信心更足了。所有出產蠶繭,都由賽麗繭絲綢有限公司負責收購。“群眾只管養好蠶,不愁銷路。”公司辦公室主任蘇元金說。

高慶友口中說的“租”,是永仁縣堅持實行的“343”利益聯結機制:即由鄉鎮人民政府(平臺公司)與新能源企業簽訂用地協議,投入項目資金平整土地,配套水利、蠶房等設施,根據地塊狀況合理劃分30畝至50畝競拍標的土地,通過市場競拍由村集體、小組、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桑養蠶,獲得的租金收益中30%用于平臺公司日常運營管理,40%用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30%用于幫扶農戶和脫貧戶、監測戶。

以滬滇協作打造的維的鄉“農光互補”蠶桑產業園配套項目為例,400畝蠶桑種植每年可收取土地租金12萬元,屋頂分布式光伏年收益約15萬元,3棟12套蠶房年收益約7萬元,提水項目收益約0.6萬元。年綜合收益34.6萬元,按“343”利益聯結機制進行分配,村集體可收入14.56萬元,低收入農戶約增收10.92萬元,戶均3640元。

滬滇協作深化與當地的合作,不僅在種桑技術和服務質量上給予支持,還在科技創新方面注入新活力。一方面,服務提質,支持村級黨組織領辦蠶桑專業合作社15個,并聯系嘉定區農委組織蠶桑專家,深入一線開展全周期指導服務,實現畝產蠶繭50公斤以上。另一方面,科技賦能,引進超級菌王益生菌用于農業生產。據介紹,該益生菌已在永仁縣四個鄉鎮試點,使每張蠶增加凈收益150元。2025年,全縣范圍內將推廣超級菌王益生菌,預計將為蠶農增收超500萬元。

滬滇協作增添“農光互補”產業發展動力。永仁縣光伏發電裝機規模130.8萬千瓦,已投產和在建的集中式光伏用地面積達3.39萬畝。同時,桑田面積越來越大,全縣可供種植的桑園總面積達2.2萬畝。2023年全縣蠶繭產值達5866.68萬元,蠶農戶均收入4.13萬元,增收效果明顯。2024年,1344戶蠶農的戶均收入將進一步提升,預計全年蠶繭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這只是一個開端,等桑苗長成獲得經濟效益后,我們將在更大范圍鋪開。”永仁縣維的鄉副書記仁德軍介紹說,“板上發電、板下種桑”兩個輪子驅動,實現了“企業減負、群眾增收、集體獲利”,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體現。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永仁縣,農光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