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臨嚴峻挑戰。生產規模、生產方式、生產設備、技術、人才、資金——無不處于極度劣勢地位。”新疆天富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山煤礦礦長張曉明如是說。“我認為新疆本土煤炭企業尤其是原煤生產企業走到了十字路口——必須慎重選擇。”
南山煤礦地處石河子市西南60公里外天山懷抱中的石場鎮。年產原煤65萬噸。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氣候溫潤,開闊平坦;采煤工平均月薪2000多元人民幣。
南山煤礦原煤專供天富集團下屬的幾個電廠,總裝機容量年需原煤250萬噸,足見南山煤——“皇帝女兒不愁嫁”。
新疆不多的離城市近、環境優美、產品不愁銷路的煤礦——張曉明礦長感到如此危機,絕非危言聳聽。
2009年,南山煤礦招進新疆煤專74名學生,迄今只剩3名,今年從甘肅煤專招進60名,不到一個月走了3名。
由于全力投入技改擴產,截至7月31日,南山煤礦4個分礦產煤17.5萬噸,僅為往年同期的一半多——經濟舉步維艱。
然而,相比之下,新疆眾多煤礦遠不及南山煤礦幸運,1998——2008的10年間,1798個生產井減少到298個。2009年以來,更有不少規模以上煤礦也關閉或者并轉。
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占全國的40%,居全國之冠;已探明的儲量約170多億噸,名列全國第8位。
但是,基于國家戰略儲備和交通瓶頸等因素,新疆富饒的煤資源安睡于地下。
據悉,新疆煤炭市場消費年增長僅為10%左右,主要用于發電和城市居民取暖,少量用于農牧民燒飯取暖,少量銷往內地。2009年產量首次突破8000萬噸,達到8740萬噸,增幅29.2%,過剩已經出現。
新疆電網長期獨立,未與全國電網聯接,疆內企業發電供疆內自用。截至2009年底,新疆電力裝機總規模為1280萬千瓦——電力同樣過剩,目前還有在建電站826萬千瓦,最遲將于2014年全部投產。
據介紹,“十一五”之前,國家對新疆煤炭采取限制出疆的政策。新疆煤炭并未納入全國平衡體系,僅限于疆內平衡。
客觀原因決定了疆煤被限制出疆。山西、內蒙、陜西等地煤炭儲量豐富而集中,最近十年,國家將煤炭開發、配套鐵路建設的重點放在上述三省。新疆距離中國最大負荷中心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最遠,疆煤外運運輸成本最高。2009年,山西煤炭產量約6億噸,外調量接近4億噸,占比超過60%,新疆煤僅調出1200萬噸。
目前新疆通往外省的唯一鐵路大通道——蘭新線的核心任務是客運,非常有限的貨運指標被優先安排給了農產品。
此外,疆內平衡,致使新疆煤價優勢銳減。據悉,山西、內蒙等地熱值5500大卡的電煤坑口價可以賣到400元/噸,疆內同樣熱值電煤坑口價一般為120元/噸。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煤制氣、甲烷、甲醇、二甲醚或者煤變油,可以讓新疆煤炭優勢發揮。但是,受資金、人才、技術、觀念的制約,新疆的煤化工遲遲沒能起步——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成效甚微。
難怪有人說,新疆捧著金飯碗討飯。
國內外越來越多煤炭企業“搶灘”新疆
新疆煤炭的資源優勢早被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看好。還在幾年前,國投、國電、華電、新汶、魯能、神華、兗礦等,就攜巨資挺進新疆。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忽如一夜春風,資金如潮水般涌入,新項目接踵而至。華電、華能、保利、中電投、國投、中煤能源、湖南煤業、香港明基……新疆沉睡千年的戈壁沸騰起來,中國最后一塊能源處女地在外力的作用下,開始歷史性的蛻變。
準東、伊犁、吐哈、庫拜,天山南北、塔里木和準噶爾盆地四周……
簽字、奠基、開工……
截至目前,已有56家大中型企業參與新疆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近距離短兵交接,掀起了新一輪開發熱潮,動輒盤踞數以百億噸的煤炭資源。
鑒于新疆的地緣、交通現狀,幾乎所有擁有新疆煤炭資源的企業都宣稱將在當地投資煤化工項目,從事煤制氣、甲烷、甲醇、二甲醚或者煤變油的業務。
“幾乎國內所有具備影響力的煤炭企業都已進入,第一階段引入投資者的任務已經完成。”新疆發改委主管能源的副主任肖慶華稱,“競爭開始呈現出無序狀態,規范投資者市場行為,是我們現階段的任務。”
新疆的選擇與對策
“新疆的能源定位發生重大改變。我們爭取到十二五末把新疆建成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和大型煤電煤化工基地,完成新疆由國家能源儲備基地向國家能源基地的轉變。”肖慶華表示,“我們現在也要承擔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近兩年,新疆煤炭開發和煤電煤化工基地建設不斷提速,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劃將加快建設準東、伊犁、吐哈、庫拜四大煤電、煤化工、煤焦化基地和烏魯木齊、三道嶺等13個重點礦區、11個一般礦區,打造千萬噸級礦井和億噸級大型礦區,現已編制35個礦區總體規劃。
在準東、伊犁河谷重點發展煤制油、煤制烯烴等產業;在庫車、拜城重點發展煤焦化產業;吐哈盆地位于新疆東部,相對靠近內地煤炭需求市場,因而在規劃中令其扮演“疆煤東運”的主角。
“我們初步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煤炭總產量3.2億噸,其中外運5000萬噸,向外送電1760萬千瓦。已經核準的350億方煤制氣項目中也有大部分輸送至南方缺氣省份。”肖慶華說。
內地目標市場距離遙遠,外運路徑不暢;鐵路、電網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是新疆能源下一步能否實現大開發的瓶頸。
“我們‘十二五’期間要建設三條運輸通道,分別是到蘭州的運煤專線、目標在華中地區的±800特高壓電力外輸通道,還期望建立煤制氣、煤制油的管道外輸通道。”肖慶華表示。
2009年6月,新疆至內地名為“一主兩翼”的運煤鐵路線開建。到2013年,“一主兩翼”第一階段完工后,其運煤能力將達到每年5億噸,遠期則可以增加到每年10億噸。
新疆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向紅偉稱,新疆與西北電網750KV聯網工程很快即可投運,“使新疆電力通過融入西北電網聯入國家電網。”
向紅偉介紹道,“十二五”期間,新疆電力還將建成哈密——河南、準東——重慶2條±800KV千伏特高壓直流;“十三五”甚至還有兩條±1000KV特高壓直流連接到華中電網,以配合國家電網特高壓戰略,“最終實現新疆煤電、風電聯合開發,整體外送。”
新疆計劃在兩年內投入3億多元人民幣對吐魯番、哈密等地的煤炭資源進行勘查。今年上半年已探明各重要基地,累計獲得煤炭儲量1900億噸。吐魯番地區沙爾湖煤田煤層總數25層,單層厚度達141.91米;哈密地區三塘湖區域最大厚度達65.4米的可采煤層;昭蘇煤田勘探出一處純煤厚15米的煤層。
新疆本土“煤炭”準備好了嗎
就宏觀而言,借助外力改變新疆煤炭產業企業規模小、實力有限的局面,鼓勵內地大型煤炭企業進新疆開發煤電、煤化工業,有序、有效開采,是現階段比較可行的途徑。
對此,新疆人深信不疑。
微觀而言,面對國內外大中型企業投資浪潮的沖擊,新疆本土業界作何反應?
——也開始大做“煤炭”文章:
廣匯集團在哈密淖毛湖開發年產120萬噸甲醇、85萬噸二甲醚、5億方LNG煤化工項目。完工后,每年需要300萬噸煤。
中泰化學獲得準東煤田奇臺縣南黃草湖勘查區探礦權。3月4日,該公司發布《關于準東煤田奇臺縣南黃草湖勘查區詳查報告的公告》,披露了詳查結果,礦區煤炭礦產資源儲量共計147.31億噸,查明礦產資源總量103.62億噸。此舉為中泰化學開發煤化工奠定了基礎。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在庫爾勒市塔什店鎮西北15公里處創建了金川煤礦,年產煤最大規模可達180萬噸。
天富電力集團在沙灣縣境內創建了塔西河煤礦,年產原煤120萬噸,與南山煤礦共同給天富電力供煤。
新疆本土老煤炭企業的情形怎樣?
張曉明稱:引進人才,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生產方式,更新設備,提升技術。
為此,南山煤礦從2008年起啟動擴建技改項目。預計2011年8月竣工,采用先進的掘進設備,變“炮采”為“綜采”,年生產能力擴大到120萬噸。
“天富北熱電廠”與南山煤礦技改同步進行、完工,天富電力的總裝機容量擴大一倍,對原煤的需求也擴大一倍。
技改在全區展開。新疆自治區煤炭工業管理局局長王健表示,目前全區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90.57%,回采率普遍由30%提高到60%。
但是,由于資金局限,新疆本土煤炭企業擴能能力低下、周期長,成本高,競爭力小。
天富集團南山煤礦在新疆頗具代表性。張曉明稱,內地大企業在準東和黑山一帶開發露天煤礦,坑口價40元一噸,運到石河子才120元1噸,南山煤礦每噸成本不低于105元,稅后利潤不到10元。
于是,準東、黑山周邊的許多煤礦一夜之間關閉。
熱巖里的冷思考
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給新疆創造了重大歷史機遇,新疆能否具備世界性影響——新疆緊急抽調各路精英修訂各種規劃。
“我們初步設想,在‘十二五’期間煤炭產量的大約85%在疆消化、轉化;我們發展煤炭產業,而不是發展挖煤業;要尋求煤炭綜合利用、深加工的新路徑以惠及民生。”肖慶華表示。
對于內地企業瞄準煤炭大舉挺進新疆,新疆東西部研究院院長唐立久認為:“煤炭的開發也不能重走石油的老路。”唐立久說, “每個來疆投資的企業,必須設立具備完整法人資格的子公司,而不是之前的分公司。”
由此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固定資產巨額投資,將使得新疆財稅邁入急劇增長期。
任何能源重化工項目都將產生污染,新疆脆弱的生態,能承載得動洶涌投資開發潮的凈化重壓嗎?
新疆局部富水,整體缺水,卻往往以低水價引進大項目。項目引進之后,爭取用水指標令企業費神耗力。合理用水——政府的調控與引導手段能否顯威?
新疆迫切渴望發展,面對投資者往往釋放出巨大的熱情,看重眼前卻疏于長遠。
“建設新疆不能重蹈山西的覆轍。”唐立久說,“新疆更要考慮入疆企業有沒有或者延緩下一步的投資計劃。”
能源投資開發依靠龐大的資金與雄厚的技術,這令很多企業望而卻步,但是,顯而易見會由此造就一批區域能源寡頭——財富不均、市場壟斷、民生、就業等社會問題如何解決?
推出政策盛宴,中央和自治區政府更要接受治疆的新考驗。
沉睡被喚醒,荒原已沸騰;剝去石巖露煤層,地火在燃燒——畢竟,隨著國內大型煤炭開采和化工企業加速在新疆布局,國家能源重心西移已進入實質階段。
——新疆煤炭工業大發展勢不可擋,優勢資源轉換戰略見效期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