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四川成都召開的中國化工學會2010年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高級顧問曹湘洪尖銳地指出,目前我國煤化工產業存在著過度發展和“有煤就化”的傾向。他特別強調,發展煤制油及煤化工產業必須適度、有序,全面分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決策項目的根本,煤炭生產企業與石油化工企業以資金為紐帶的強強聯合是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最佳選擇。
曹湘洪分析說,石油資源短缺是發展煤制油、煤化工的原始動力,但發展煤制油、煤化工產業受多種因素制約:我國煤炭儲量僅僅是相對油、氣而言較為豐富,人均占有煤炭資源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電力是我國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煤電又是電力的主要來源,2009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中煤電占80%,年耗煤約15億噸,約占全國一次能源總消耗量的一半。我國是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煤炭產區大部分為缺水地區,生態環境差。以神華寧煤和南非沙索公司合資的煤制油項目為例,項目采用各種節水措施后噸油耗水仍達8噸。此外,神華包頭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烴項目噸烯烴耗水達33噸。曹湘洪認為,煤制油、煤化工裝置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清潔生產壓力。
曹湘洪同時指出,煤制油及煤化工的經濟性和原油、煤炭價格密切相關。石油價格升高,煤制油及煤化工的經濟性改善,油價升高會帶動煤價升高,煤制油及煤化工的經濟性又會變差。中東地區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甲醇等成本低廉,這對我國以煤為原料生產的甲醇是巨大挑戰。
曹湘洪強調,我國煤制油、煤化工產業發展一定要把握好規模總量、資源使用、環境生態容量的度,在環境生態許可和水、煤資源有保證的前提下,確定規模總量,絕不能過度發展和“有煤就化”。他認為,應綜合平衡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投入及成本,優先保證電煤長期供應,形成合理產業布局。靠近電煤消費的煤炭產區不宜發展煤制油、煤化工;煤資源豐富的邊遠地區,煤炭外運成本高,水資源有保證,生態環境容量許可,可以適度建設煤制油及煤化工產業園區。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