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糧食安全問題是對全人類的挑戰

2010-08-20 10:23:04 學習時報

應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邀請,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意大利前總理羅馬諾諾普羅迪出席了最近在北京召開的糧食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普羅迪指出,目前人類面臨最尖銳的危機是金融危機,最可怕的危機是糧食危機,最令人警醒的危機是氣候變化。這三個危機互相緊密聯系。現在地球每天要增長22萬人,2050年全球人口將突破90億。全球化給人們帶來了對糧食的更高需求,隨著貿易的開放,區域性的糧食生產競爭將進一步凸顯當前面臨的糧食危機。

政策引導 

全球化的發展使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也使人類對水和糧食的需求劇增。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挑戰是丟失越來越多的糧田,而水資源緊缺加劇了糧食危機。普羅迪指出,在水資源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人們不應該把有限的水資源用于生產經濟作物的糧食生產上,而應該更多用在真正滿足人們生存需求的糧食生產上。現在人們面臨糧食和燃料的競爭問題,進一步說就是用于燃料的經濟農作物和用于生存的農作物的競爭。

普羅迪指出,糧食安全還與政府管理有密切聯系。服務、基礎設施、交通等等,都成了人類開發新農田的障礙。糧食需要增加產量,特別要增加現有農田的產量。為此人們只能依賴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能夠保證可持續的糧食生產。全球對農業的研發對增加糧食產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農業科學研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印度、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人們覺得很難改變全球糧食生產遞減的狀態。眾所周知,歐盟從純糧食出口狀態變成純進口的狀態。這是由于人們太注重生物燃料的生產,把大量的農田用來生產經濟作物。如果歐盟的這種狀況得不到改觀,糧食會日益減少,最終會釀成嚴重的糧食問題。當然在糧食發展方面面臨這個問題的不僅是歐盟,美國也一樣,現在很多國家出臺了糧食安全政策,特別是在非洲。人們也可以通過這些政策和市場的調節,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幫助貧窮國家發展。

糧食供求平衡 

近年來,糧食問題得到一定的解決,但不能盲目樂觀,因為發展中國家占了全球進口糧食的1/3,而且還在不斷發展。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已發出警告,世界糧食安全是虛假的,因為目前的糧價相對低,但人們生產糧食的投入非常高,即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如果糧食危機加劇,其程度將遠遠超出每個人的想像。

普羅迪指出,金融危機對于糧食的供求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種植、投資和貿易方面。世界上貧窮的國家因無法獲得足夠的信用來購買糧食,而比較大的糧食出口國也因為缺乏資金難以獲利。糧食市場波動性很強,很難預測,現在很多國家選擇易貨貿易或者貨物交換來進行糧食貿易。

如果說世界的糧食供求還相對平衡的話,那是因為目前還有大約10億饑民沒有錢買糧食。如果他們有錢購買糧食,全球的糧食供應就會出現緊張,糧價就會迅速上升,這對于世界上六七十個糧食進口國將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面對這樣脆弱的糧食平衡,人類不能無動于衷。到2050年,地球預計新增30億人口,其中2/3生活在亞洲和非洲,有8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超過47億,他們中大部分人沒有足夠的錢來養活自己。

環境影響 

普羅迪指出,環境安全也能影響糧食安全,因為沒有足夠的清潔水、肥沃的土地或者適當的天氣,就不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同樣,人們不能有效應對環境退化,就會影響農業的未來。所以,需要特別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對于農業的影響。我們正在探索環境友好的農業技術、農業做法,這樣的努力一定要繼續下去。科學家們正在改善光合作用的效率,生物技術可以使鹽堿地長出作物,還可以利用肥力不夠的農田。

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農業耕作占到了二氧化碳排放的25%,還有50%的甲烷排放也是由于農業生產引起的,化肥的使用占到了大氣中一氧化碳75%的排放,人類必須對此采取措施。

氣候變化使企業和社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造成發展中國家大量的饑餓人群和移民。人們有必要改變現有的農業政策,讓農業生產力更好地發揮出來,保證糧食供應,幫助世界上糧食短缺的國家。這就要求農業政策進行改革,特別是減緩濕地氣候變化。南半球國家有必要引入土地改革,讓窮人獲得更多土地。有必要采取更多的環境政策來保證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滿足人們的糧食需求,應對氣候變化。

充分利用市場與貿易保護 

可以看到全球化帶來的是兩極化。有人認為,它會帶來人類的解放,讓人們有更多的產品進行消費和享受,如果限制市場準入,就會導致市場的失靈。也有人認為,全球化減少了就業機會,而全球化的贏家是那些企業、投機人,這也顯示出危機治理的困難。

普羅迪并不認為在全球市場體系當中,對于物質的追求會產生一個理想的社會,會帶來理想的成果。他支持市場全球化,在他看來一個有效的市場會推動發展,自由貿易對于所有人來說是件好事。應鼓勵人們追求利潤,同時要保證把追求利潤的行動賦予人道的色彩,也就是要更好幫助那些競爭能力不強、比較邊緣化、脆弱的群體或者國家。人們需要在國際貿易當中有更多的責任感、更多的公平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這也意味著有必要對發展中國家給予特殊對待,比如允許他們短期進行貿易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追趕上那些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發展中國家有權利而且有這樣的機會來保護自己,免受糧食進口帶來的嚴重后果。這個問題是多哈回合談判的焦點,并最終導致談判的失敗,短期看來,恢復多哈回合談判比較困難。

普羅迪指出,對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來說,各自的不同情況使他們根本無法充分利用自由化的市場。人們可以看到,國際談判中權力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失衡,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自由調整市場獲得很多的收益。發達國家有能力進行調整,應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波動,而發展中國家能力有限,不得不接受很多苛刻的條件才能進入世貿組織的框架當中。

世界面臨著糧食緊缺問題。對于糧食出口國,他們會有更多的市場機會,而糧食進口國會存在更多的競爭。因此,人們會看到不同類型的貿易保護主義,生產大宗農產品的國家會拒絕出口,或者設立一些出口的限制,或者直接開展物物交換,而不是現在的這種貿易。易貨交易會影響資源的有效分配和糧食儲備,同時也會限制競爭、并導致糧價上漲,這種情況不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

應對策略 

面對上述種種挑戰,國際社會應高度重視,共同采取措施,尤其是發達國家要幫助發展中國家。必須提高現有耕地產量,重視農業科技,探索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改善資源效率;必須停止能源作物與糧食作物的競爭,把保證糧食供應放在第一位,采取激勵措施抑制這種非糧食性的生產;必須保護并開拓更多的耕地,控制城市化進程對農田的占有;必須更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推廣先進的灌溉技術,用最少的水種出最好的糧食;在國際貿易中應有更多的責任感、更多的公平性,有必要對發展中國家給予特殊照顧,使它們免受糧食進口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必須改變現有農業政策,讓農業生產力更好地發揮作用,保證各國國內的糧食供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