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水電
  • 【水電百年】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發展

【水電百年】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發展

2010-08-23 16:53:11 中國電力報   作者: 顏新華  

從沒有一種能源像水電這樣,既為生態環境作出巨大貢獻卻又因此飽受詬病。

從云南石龍壩走出來的中國水電,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走過了如同孩童曲折成長的百年行程:從幼年時期的懵懂無知到少年時期的逐漸覺醒,從青年時期的高度重視到成年期的制約因素,一步一步走出了中國水電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嶄新天地。

盡管仍有質疑的聲音,但水電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第一清潔能源的歷史地位已經確立,水電人在保護生態環境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已為世人所熟知。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水電人將把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千秋偉業帶入下一個百年。

意識覺醒:被動保護變主動單一電站保護變流域整體保護

“一邊是流走的你,一邊是無奈的我,地越種越瘦,人越過越窮,什么時候你才滋潤我啊,怒江———我的母親河。”這是原云南怒江州委書記解毅2005年在一次論壇上深情吟唱的一首詩。

在這次論壇上,解毅表達了加快怒江水電開發的心聲,并用這樣一句話結束了自己的講話:請北京給怒江一個發展的機會,畢竟怒江等得太久太久了。

然而時至今日,蘊含著豐富水能資源的怒江,在推進水電開發的征程中依然遇到了來自外部的重重阻力,而這一切的阻力都指向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這一原本應與水電發展和諧共存的外部要素,如今卻成為懸在水電開發者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恕誠看來,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源于以前水電開發在生態環境問題上重視不夠、投入不夠、努力不夠,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完全不存在了。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金生則向記者進一步梳理了我國水電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歷程:“從水電起源到1979年,應該說劃分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基本上水電開發的生態環保意識還沒有覺醒;1979年到2000年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水電開發的環保意識逐漸覺醒,環保理念逐漸完善,環境保護開始走向水電發展的中心位置,但這一時期重心仍然在水電開發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上;2000年至今為第三階段,這一時期生態環境在水電開發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成為制約性因素。” 

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王東勝博士也贊同這一觀點,他告訴記者,水電開發雖然已走過了百年歷程,但我國積極主動地、系統地開展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工作的歷史也只有30年。

王東勝說:“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1979年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引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這一制度沿用至今,并為后來國家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制奠定了基礎。”

30年光陰彈指而過。這期間,國家環境保護一系列法律法規相繼出臺,讓我國水電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此進入法治時代:1989年底《環境保護法》頒布實施,隨后《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陸續出臺,而更具歷史性意義的是2002年《環境影響評價法》的頒布實施,它首次確立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地位和政策保障。

內部意識的覺醒和法律法規的完善,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向了水電開發的核心區。早期的被動生態保護意識,已變成了積極主動的生態保護行動。與此同時,生態保護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成為當今水電開發的指導方針,并從單一電站的生態環境保護轉變流域生態的整體性保護。

行動深入: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生態環保成就輝煌

在水電人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的同時,社會各界對水電作為第一清潔能源的共識也逐漸形成。

“在所有的能源中,水電的開發技術是最成熟的,最關鍵的是水電不排放廢氣、廢渣、廢水,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它是可再生的,只要太陽不熄滅,水能就能年年重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這樣闡述了水電的生態效益。

在國家節能減排壓力日益加劇的今天,百年水電為國家清潔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也開始為人們所關注。

根據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自新中國成立至2008年,水力發電累計發電量67273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26.4億噸標準煤,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0億噸。如此成就,即使是那些反對水電開發的人也不得不嘆為觀止。

推動節能減排是由水電的特性決定的,而生態環境保護上取得的累累碩果則是水電人踏踏實實干出來的。

在廣西龍灘,有這樣一群特殊“移民”,它們從棲息地搬遷過來后,不但食物上更加有保障,而且連平時玩耍棲息的生活環境也沒有變化。這就是生活在龍灘庫區的5000多只獼猴。為了給它們營造新的家園,中國水電人費盡心血,專門制訂了詳細的保護方案,投資1250萬元,營造了一定數量的適合獼猴生長的“飼料林”,而且還將1.15萬株珍稀野生植物也一起遷移過來。

“為了擴大珍稀野生植物遷移保護成果,我們在塘英基地還建設了珍稀野生植物保護園,去年3月,廣西唯一一株百年紅豆樹還遷入了園中。不僅對珍稀動植物我們倍加呵護,對工程建設中被破壞的普通植被,我們也按照‘占一補一、占補持平’的原則,啟動了森林植被異地恢復工程,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縣,為補償植被恢復就投資9700萬元。”龍灘水電開發公司總經理戴波向記者介紹道。

因為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的突出成就,龍灘水電工程被水利部和原國家環保總局贊譽為全國水電工程建設的典范。

不僅僅是保護陸生生態,在反對水電開發者最為關注的魚類資源保護上,水電人更是費勁了心血。王東勝告訴記者,瀾滄江糯扎度、大渡河瀑布溝、金沙江溪洛渡、烏江索風營、思林水電站、黃河上游蘇只水電站等至少30個電站,均在建和已建設了魚類增殖站,以滿足魚類保護的需求,三峽工程、烏江索風營電站、黃河蘇只電站均實施了增殖放流。為緩減低溫水對下游生態的影響,光照、糯扎渡、錦屏一級等水電站均采取了分層取水。并利用支流建立魚類自然保護區等措施,為流域性魚類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是我們發展水電的第一原則。不管要增加多少投入,花費多大的力氣,就是讓建設的步子慢一點,甚至重新修改建設方案,我們也要確保當地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珍稀動植物不受影響。”大唐集團原總經理翟若愚的話道出了所有水電人的心聲。

盡管取得的成就足以讓水電人昂首面對各種批評聲,但精益求精的水電人仍然在探索更加先進、更加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盡可能消除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現在水電工程的各種技術,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下一個百年,水電人要努力的主要方向,就是加快水電建設環境保護技術的創新,不斷完善解決好水電建設的生態用水、低溫水、魚類洄游、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問題,努力提高水電生態環保能力。”賈金生說。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水電 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