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水電
  • 張國寶在水電百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張國寶在水電百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2010-08-27 10:50:33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新華社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 張國寶

同志們:

一百年前的8月21日,農歷七月十七日,由云南民間資本集資興建的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在昆明市郊滇池出口螳螂川上動工建設,開創了中國人自己建設水電站的歷史。工程歷時21個月,實際耗資50余萬銀元。電站建設按國際招投標程序,成為中國最早進行全球招投標的股份制企業之一。工程同步建成了當時我國電壓等級最高(23千伏)線路最長(34公里)的輸變電線路。此后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一批批大中小水電站如雨后春筍般矗立在大江大河的干流支流上,中華大地許多地方通過發展水電陸續告別昏暗的松明油燈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從上世紀初小型的石龍壩電站,到本世紀初雄偉壯觀的長江三峽工程,中國水電走過了光輝燦爛的100年歷程,建成了大中小型水電站45000余座,總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已雄居世界第一。100年的櫛風沐雨,祖國從積貧積弱的艱難歲月走向安定團結的和平發展年代,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水電事業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偉大縮影。百年滄桑巨變,中國的水電事業歷經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自2004年起我國的水電總裝機容量就連續位居世界第一,水電建設的綜合技術水平邁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水電得以長足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社會主義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得益于堅定走改革開放之路的發展方向,得益于幾代中國水電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無畏奉獻。在這里,我們應向廣大中國水電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有關各方、新聞媒體高度重視中國水電百年紀念,多位中央領導專門做出批示、發來賀信和題辭,一些水電戰線的老領導、老專家殷切寄語,對中國水電100年和全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表示祝賀。今天,我們隆重慶祝中國水電百年,主要目的是回顧紀念中國水電發展的歷程,總結發展成就和經驗,分析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今后水電發展的任務,推動水電科學有序發展。

一、光輝的歷程

人類利用水力發電伴隨著對水資源的探索利用而開始。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就研制出了水車、水磨等利用水能做功來發展生產和滿足生活需要的器具,是古人開發利用水能資源的雛形。水力發電誕生于工業革命時期,1878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水電站,這在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水利到水電的質的飛躍也是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的重要進步。我國開始利用水力發電一百年,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水電大國和強國。石龍壩電站建設和運營初期聘請了兩名德國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專家,一對在20世紀初在這個水電站工作的德國Von Karl、Mosig夫婦在1927年德國西門子雜志第七卷第一期發表了《云南府:中國第一個水電站》,他們這樣寫道:“在這個國家偏僻的內地,在那遠離世界潮流和西方文化隔絕的地方,也已有人將西方技術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一些卓越的知識分子和敢于開拓的人士就是這么干的……”。

回首百年,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中國水電事業的發展前赴后繼,奉獻畢生。1910年,抱著“實業救國”理想的民間人士,在云南螳螂川修建了石龍壩水電站,480千瓦的電能為昆明市民送來了第一縷現代工業之光,建造了真正意義上中國第一座水電站,并運行至今。就是這座由中國人自己出資興建的水電站,開始了中國水電事業艱難而輝煌的征程。雖然起步比法國世界第一座水電站只晚了20多年,但是,舊中國戰事連年,民不聊生,水電建設坎坷艱難,水電開發速度遠不及歐美等強國。直到1949年解放,全國水電總裝機僅36萬千瓦,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而主要還是日本占領東北建造的豐滿水電站。

國運興,則水電興。新中國建立后百廢俱興,水電事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水電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

歷史不會忘記,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集體十分重視水利水電事業。毛主席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豪邁詩篇。周恩來總理1957年12月為全國電力會議題詞“為充分利用中國五億四千萬千瓦的水力資源和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遠大目標而奮斗”。中國水電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不畏艱難,矢志奮斗,翻開了中國水電發展嶄新的一頁。建國不久,建成了新中國“自主設計、自制設備、自己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并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和三線建設時期掀起了兩次水電建設的高潮,自力更生建設了一批中小型水電站和三門峽、劉家峽、丹江口、烏江渡、葛洲壩等大型水電站,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優質的能源電力。這一時期,我們查明和規劃了水能資源,鍛煉和壯大了水電隊伍,積累和發展了技術和裝備,為中國水電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

歷史不會忘記,是小平同志帶領中國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為水電發展注入了創新前進的活力。由于水電建設投入大,工期長,尋找建設資金的出路,探索引導建設體制的改革,成了中國水電繼續前進的重要課題。利用外資和集資辦電,為水電建設和發展引入了新的模式與理念。魯布革水電站開創了項目管理體制和建設模式的先河,在水電建設管理上形成了“魯布革沖擊波”,使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巖灘、漫灣、水口、隔河巖五個百萬千瓦級水電站相繼實行了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建設監理制,這些項目在工期、質量、造價等方面取得了公認的成績和進步,被業內譽為“五朵金花”。根據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司法》,對清江、五凌、烏江、黃河上游等公司進行了建立流域梯級開發公司的改制,完成了水電建設公司從以業主負責制到項目法人責任制的根本性轉變,極大地推動了水電的發展。開放的形勢下,我們打開國門,放眼世界,引進世界的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不少水電工作者參觀了巴西的依泰普、埃及的阿斯旺水電站,大開了眼界,水電技術水平上了一個大的臺階。

歷史不會忘記,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以非凡的膽略開工建設了三峽水利樞紐,使百年三峽夢想從宏偉藍圖變成了偉大的工程實踐。西部大開發再次給水電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1992-1999年,水電投產連續七年超過300萬千瓦,我國水電建設出現了又一次高潮。到1999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7279萬千瓦,年發電量2129億千瓦時,裝機和年發電量的世界排名分別提升至第2位和第4位。

歷史不會忘記,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帶領我們走向輝煌。進入新世紀,龍灘、小灣、景洪、瀑布溝、拉西瓦等一批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電東送”戰略實施之后開工的大型水電站相繼投產發電,我國水電在裝機容量與發電量、設計與施工、設備制造與運行管理等方面全面跨越,突飛猛進。2004年和2005年,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先后躍居世界第一;2003年至2009年,我國水電投產容量的增幅每年超過1000萬千瓦,2009年達到2369萬千瓦,創歷史最高水平。到2009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9629萬千瓦,年發電量5717億千瓦時,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分別是建國初期的545倍和476倍。日前,以小灣4號機組投產為標志,中國水電裝機已突破2億千瓦。在水電快速發展的同時,以三峽工程為標志,中國的水電技術邁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水電已邁入大電站、大機組、高電壓、自動化、信息化的新時代。迄今,我國已從一個開發利用程度低下,裝機和電量水平很小,技術和設備制造水平落后的水電小國和弱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公認的水電大國和水電強國,中國不但水電裝機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水電在建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水電在國際水電市場也嶄露頭角,蘇丹的麥洛維水電站,馬來西亞的巴貢水電站,等等,由中國水電建設者建造并提供設備,水電已成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中國水電人的身影已滿天下,中國水電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那對在石龍壩工作過的德國夫婦,在近一個世紀之前曾預言,再過一百年中國將是世界上的一個水電大國。目前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

二、輝煌的成就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冠全球。我國水電事業日新月異,成就斐然,令世人所矚目。

(一)查清了水力資源狀況

水電站大多地處深山峽谷,人煙稀少,勘探和建設條件十分艱苦。為了最大限度地摸清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情況,為水電開發提供依據,國家先后組織了幾次水力資源普查和復查工作,幾代中國新老水電人不畏艱險,爬山涉水,翻山越嶺,克服了重重艱難困苦,深入河流險隘腹地,一次次掌握的資料更加準確完備。許多水文地質工作者從大學畢業就在深山老林,年復一年積累水文資料,送走了孤寂的一生,為建立和補充完善我國水力資源查勘數據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后,燃料工業部、水利電力部分別于1955年、1958年和1977~1980年組織了三次全國水力資源的普查與核查,基本摸清了中國水力資源的狀況。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技術水平、經濟社會及生產條件均發生了一定變化。為更好地開發和利用中國的水力資源,2000~2003年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全國1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歷時3年,對全國水力資源總量進行了復查。復查的范圍涵蓋了我國大陸境內河流裝機容量1萬千瓦及以上的3886條河流。查清了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和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分別為6.944億千瓦、5.416億千瓦和4.0179億千瓦,并對臺灣水力資源情況進行了了解。2006年,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50多名科技人員徒步考察了雅魯藏布江河谷,第一次詳實記錄了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水力資源情況。水力資源復查成果,為我國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我國地域遼闊,山川眾多,地形起伏,不僅常規水能資源豐富,而且抽水蓄能發電場地也相當多,據全國23個省市區初步研究和普查結果,已查明的優良抽水蓄能電站站址250余處,總裝機容量可達3.1億千瓦,工程技術經濟指標優越,開發價值高,可以滿足我國能源優化結構和電網安全運行的需要。

(二)水電開發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

水電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關心和重視水電的規劃建設,但由于歷史的種種原因以及建國初期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后,改革開放前我國的水電建設相對較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重新調整了水電資源開發戰略,不斷加大水電建設力度,一項項國家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水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平均年投產量逐年上升,為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源源不斷地貢獻著清潔能源。進入新世紀,水電建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繼續加大開發力度的同時,不斷完善水電開發方針,提出了有效開發水電的新思路。2004年9月,我國水電總裝機突破了1億千瓦大關,2010年達到2億千瓦,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國家。我們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了水電裝機容量比建國50年的總和將近翻了兩番的超越,水電能源開發利用率也從改革開放前的技術可開發量不足10%提高到34%。目前全國已建和在建的30米以上的大壩近5200座,其中壩高100米以上的大壩有140多座,這些大壩和水電站集中體現了中國水電人的無限智慧和無窮創造力。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為改善和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三)水電壩工技術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水電科技工作一直堅持以科學技術為引領,以電力建設為主戰場,以國家重大工程為依托,以科技成果工程化為基點,不斷推進水電建設和科技進步,走出了技術、資金和環保要求的約束,壩工技術不斷提升。到目前為止,包括200米級特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技術、200米級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技術、300米級特高拱壩及100米級特高碾壓混凝土拱壩技術、壩工基礎工程技術、高速水流的消能工技術創新在內的重大關鍵技術得到全面突破。這些頂尖的壩工技術使我國的水電事業躍升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最高峰,我國的壩工建設水平在數量規模、技術難度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已進入世界先進和領先行列,為我國電力科技做出了卓著的貢獻。汶川大地震使中國的水電工程經受了一次考驗,在特大地震下沒有一座水電大壩垮壩。

(四)水力發電設備國產化水平顯著提高

從1927年研制成功第一臺水輪機算起,中國水電設備工業已經走過了80多年的歷程。舊中國的水電設備工業十分落后,沒有專業的水電設備廠,水電設備產量很低,生產的水電機組容量小,技術經濟性差。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是中國水電設備工業由小到大蓬勃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我國自主研制生產了混流式、轉槳式、沖擊式水輪發電機組,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使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進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我國水電裝備水平不斷邁向新高度,前后經歷了劉家峽、龍羊峽、巖灘、廣蓄等一批單機容量30萬千瓦級型機組投入運行,單機容量40萬千瓦的李家峽,單機容量55萬千瓦的二灘,特別是共30多臺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三峽和龍灘機組順利投產;正在建設或擬建設的溪洛渡、向家壩、拉西瓦、白鶴灘、烏東德等電站,單機容量普遍采用70萬千瓦并擬向100萬千瓦機組邁進。通過三峽等工程“技術轉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的實踐,我國大型水電裝備制造業僅用了短短7年時間,實現了別的國家幾十年的大跨越,標志著我國進入自主設計、制造、安裝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時代。目前,我國已建單機容量5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32臺,在建109臺,在建已建總裝機容量達9075萬千瓦,已建在建數量均居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隨著寶泉、惠州和白蓮河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通過統一招標和技貿結合的方式引進抽水蓄能機組的研發和設計技術,以及其后的黑糜峰、蒲石河等抽水蓄能電站機組作為后續依托項目,使得抽水蓄能機組設備國產化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已進入大容量、高水頭、高揚程的時代,機組設備制造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大促進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發展。

(五)大型水電站的建設推動大容量、遠距離、高電壓輸電技術屢攀新高峰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滿足大容量、長距離的送電需求,我國電網系統運行電壓等級也在不斷提高。國家步入改革開放新時代后,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電力工業的飛速發展,電網建設很快步入超高壓輸電時代。高壩、大庫、大電站的建設促進了大電網和高電壓的蓬勃發展,豐滿電站220千伏、劉家峽電站330千伏、葛洲壩電站500千伏、公伯峽電站750千伏以及向家壩電站±800千伏直流等高壓輸電線路相繼建成投產,推動我國電網建設技術不斷提高,達到了世界交直流輸電技術的領先水平。

我國有70%以上的煤炭和水力資源位于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而經濟發達的東部能源資源匱乏,用電負荷相對集中。為了改變這種不均衡的能源結構,國家全面啟動了“西電東送”工程?!拔麟姈|送”戰略的實施,不僅為東部提供大量清潔電力,而且促進了區域聯網,目前“西電東送”北、中、南三大通道送電能力已達到6000萬千瓦。為了進一步滿足我國西部水電開發輸電需要,國家已啟動建設的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輸電示范工程順利進行,作為國家電網的骨干網架,跨接各大區域電網,將對實現跨大區跨流域輸電、水火電互濟調節和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起到積極作用。

(六)水電開發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我國水電建設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電力的同時,在水資源綜合利用,推進節能減排、改善大氣環境,促進“西部大開發”,發展區域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防洪、航運、灌溉、供水、養殖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僅三峽工程就可使長江中游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大大降低了洪災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讓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1500萬人口得到安全保護。100年來,我國水電累計發電量7299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了27億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0億噸,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小水電是水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點多面廣、資源豐富的優勢,在解決偏遠地區用電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小水電開發,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和“以電代柴”等工程,解決了全國二分之一地域、三分之一縣(市)、3億多農民的用電問題,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在加快西部水電開發的同時,帶動了當地公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地區工業、農業、旅游業、商業、養殖業等的發展,進而帶動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對擴大就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今天,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中國水電正以其在清潔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地位,顯現出歷久而彌新的動人魅力。民生水電、綠色水電、生態水電、和諧水電,正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奏響我國能源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時代強音。

三、成功的經驗

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100年來,幾代中國水電人奮發有為,大膽創新,推動我國水電開發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卓著成就,總結中國水電的光輝足跡是留給世人的巨大的經驗財富。

一是與時俱進,水電開發遵循了國家能源戰略發展方向。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政策方針,從建國初期的水主火輔,到水火并舉、因地制宜多搞水電,再到改革開放后的水火并舉、逐步把重點放在水電上,“九五”“十五”期間的優化發展火電、大力發展水電、適當發展核電、同步發展電網,到“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水電始終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形勢下,在保護生態、妥善解決移民問題的條件下,大力發展水電成為國家能源發展的重要方針。從2000年至2009年短短10年間,我國GDP由9.9萬億元增長到33.5萬億元,全國發電裝機容量也由3.19億千瓦增加到8.74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容量由7935萬千瓦增加到1.97億千瓦。我國的水電開發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國家能源戰略發展思想指導下,水電發展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推進改革,水電開發呈現了多元化發展格局。在國家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和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改革思路指引下,我國的水電體制改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啟動,經過不斷完善,完成了由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的變革。計劃經濟模式主要是自營制,市場經濟模式則是從改革開放以后的投資包干責任制、概算總承包等過渡模式,經歷了魯布革招標承包制的沖擊,逐步形成了以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和建設監理制為內容的三項制度,進而發展到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項目法人負責制。如今,中國水電開發早已由單一形式走向了多元化發展格局,為水電開發注入了活力,使水電開發更加靈活和有序,進一步加快了我國水電開發建設的進程。

三是科學規劃,促進了水電開發的可持續發展。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能源資源的儲量和評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總目標緊密相關。中國水電開發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前后四次的水力資源普查和復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對準確地摸清了全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情況。通過科學規劃和布局,精心設計和施工,嚴格質量和管理,優先發展大江大河水電建設,逐步形成了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南盤江紅水河、瀾滄江、黃河下游、黃河中游、湘西、怒江、東北、閩浙贛等十三大水電基地規劃,實行資源優化配置,有序推進了我國水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促進了水電事業可持續發展。

四是重視環保和移民,實現了水電開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重視環保和移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是水電建設的前提條件,是當前我國推進水電合理、有序開發的科學理念,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更為中國水電人所共識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認真加以貫徹落實,實現開發與環保、移民致富的多贏。多年來,水電開發移民工作在不斷摸索中前進,移民舉措也在不斷調整完善。移民方針由過去的安置性移民向開發性移民調整,即不僅僅是對移民進行資金上的賠償,更重要的是通過后期扶持政策,使移民的長期生產和生活得到科學合理的保障,實現移民工作“移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同時將移民的開發性安置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在搞好移民搬遷的基礎上,水電開發更加重視實施移民安置的后期扶持政策,開發業主單位在充分理解和貫徹國家關于水電開發中的移民安置政策條例的前提下,創新出富有區域特點和地方特色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幫助移民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推動電站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多年來,水電工作者不斷強化提升環境保護的理念,無論在規劃設計階段,還是施工建設期間,以及竣工撤場后場地清理和植被恢復,都十分重視環保。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新時期水電建設對環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做到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的“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實現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真正達到水電開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五是堅持改革開放,不搞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前人和他人的經驗和智慧。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迅速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包括石龍壩在內,我國吸收和學習西方的文明技術才開創了中國的水電事業。強調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決不是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在新形勢下,我們也不能妄自尊大,要不斷吸取他人一切先進的東西。

六是大力推行科技自主創新,推動壩工技術進步和加速裝備國產化進程。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引領下,依托重大工程項目,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和堅決貫徹自主創新,我國的水電壩工技術、設備制造技術和建設施工裝備現代化水平突飛猛進,使我國水電建設的設計、施工、制造、安裝、運行、管理等水平大幅提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引進核心技術并舉的方針,充分發揮了國家重大工程對水電科技創新和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的帶動作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了一條裝備國產化的成功道路。水電建設周期大大縮短,百萬千瓦級的水電站由過去8年左右建設周期縮短到5~6年,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設成本,提高了水電的經濟效益,增強了水電的市場競爭力。水電建設質量大幅提高,2008年爆發的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很多城市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而震區內所有水電站沒有一座出現垮壩事故,也沒有造成一起次生災害,地處震中的沙牌電站高、薄的碾壓混凝土拱壩安然無恙,紫坪鋪水電站在震后第五天就恢復了發電。我國的電站大壩建設質量經受住了最嚴峻的考驗。

四、形勢與展望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破壞和能源資源緊缺,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2009年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了“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莊嚴承諾。水電是我國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規能源資源,更是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資源最明確、技術最成熟、最清潔和最經濟的能源,隨著我國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壓力和責任越來越大,水電對我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和效果將愈加顯現。我國水能資源世界第一,技術可開發量5.42億千瓦,以目前的1.85億千瓦(常規水電)計算水電開發利用率也還只有34%左右,仍遠低于發達國家60~70%的平均水平。隨著國家核電建設步伐加快和風電快速發展,區域性電網運行中峰谷差日益加大,亟待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以發揮其削峰填谷、保障安全運行的重要作用,這也進一步為水電發展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機遇。根據最新規劃,為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目標,屆時水電裝機容量須達到3.8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3億千瓦,抽水蓄能5000萬千瓦。我們只有下決心有序開發利用水電,才能進一步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實現2020年節能減排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的承諾,推進國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安全可靠清潔的能源資源供給已成為經濟平穩、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站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的歷史新起點,需要廣大水電工作者認清形勢,既看到水電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也要充分認識當前水電發展面臨的環保、移民等突出問題帶來的嚴峻挑戰,要統一思想,團結一致,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家在生態環保、移民安置、耕地保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法規,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努力把水電開發打造成為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和諧工程,造福人類社會,惠澤子孫后代。

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水電和諧維護社會和諧。廣大水電工作者要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進一步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理念,提高認知水平,從單純的工程水電轉變到生態水電,從純粹的技術工程轉變到社會工程,更加重視移民利益和生態環境保護,把水電開發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工程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保證我國經濟建設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以水電和諧維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

二是貫徹建設生態文明理念,構建水電開發的生態工程。合理有序開發水電、保障電力供應,實現國家確定的中長期水電發展目標,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新理念,遵循“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的根本原則,進一步加大電站建設施工中的環境保護力度,完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真正把水電開發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工程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實現流域水資源的綜合開發,使水電建設有利于環境保護,建設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用科學有序的開發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三是做好移民和穩定工作,構建水電開發的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是黨的十七大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移民工作是水電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移民穩則建設順,移民富則水電興。要進一步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在做好環保和移民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的方針,切實加強水電建設中的移民工作和穩定工作,不斷探索和創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使水電建設與移民利益更好地結合,讓廣大移民群眾自覺支持和擁護水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團結,著力構建水電開發的民生工程。

四是加大水電輿論宣傳力度,為水電開發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當前存在一些反壩反水電的輿論,并有一定的市場。對水電的利弊得失要進行科學的分析,趨利避害,認真整改水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接受輿論監督,同時要正確引導社會各界對水電的客觀認識和判斷。做好水電開發輿論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新形勢下水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我國水電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積極向上的正面宣傳,重點宣傳大巨型骨干水電工程的突出社會經濟效益,為水電開發釋惑解疑,努力提高水電開發在社會各界中的形象,為水電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以水電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支撐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五是深入推進流域梯級開發與統一調度,實現水電開發綜合效益。要認真總結流域開發的經驗,堅持流域梯級開發方針,搞好流域梯級聯合統一調度和科學調度。以提高和保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電網安全運行為目的,在合理解決發電與水利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上下游和相鄰省區之間,電站和電網之間的利益、矛盾的基礎上,加快進行流域梯級統一調度的研究,加快推進流域梯級統一調度,爭取早日實現全國各大流域的梯級電站群綜合統一調度,促進流域電站綜合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六是不斷完善水電建設體制機制,促進水電建設持續健康發展。針對水電開發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著力解決影響水電進一步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建立健全水電開發法規制度,研究制定《水電開發管理條例》,明確水電開發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范水電開發秩序;完善水電項目建設管理程序和辦法,明確前期、核準、建設等各階段的要求,建立符合投資體制改革要求和水電建設實際的核準制度;加強水電價格形成機制和合理定價機制研究,根據電價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積極推動水火電同網同價和競價上網改革;研究完善水電開發相關政策,將水電開發與移民脫貧致富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使水電開發更好地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

同志們!

回顧百年歷程,中國水電的輝煌成就令我們倍受鼓舞和驕傲;展望未來發展,中國水電的開發建設將更加健康有序。中國水電事業前程似錦,中國水電人任重道遠,更艱巨的任務等待著水電同仁們繼續發揮聰明才智,銳意創新,再創輝煌。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國家能源發展政策,凝聚起廣大水電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厲,開拓進取,積極投身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事業,大力發展和創新水電科學技術,為推動水電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再立新功!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張國寶 水電 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