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產煤最多的地級市,鄂爾多斯已成為全國首個億噸級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而煤炭資源蘊藏的豐富和煤炭所帶來的財富是否會給鄂爾多斯帶來“資源詛咒”?鄂爾多斯人正在用行動給世人一個答案。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包崇明日前在向全國網絡媒體記者介紹市情時表示,鄂爾多斯全市已探明的礦藏有50多種,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96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的1/6和1/3多,還有全國最大的整裝氣田——蘇里格氣田。
作為煤炭資源豐沛地區,鄂爾多斯市建設了世界第一條煤直接液化、國內第一條煤間接液化生產線,成為全國首個億噸級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煤炭產量由2000年的2679萬噸增加到3億多噸,洗選率達到40%,電力投運1200萬千瓦,努力建成過千萬噸的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和氯堿化工生產能力,初步形成煤-油、煤-氣、煤-醇等產業鏈,現代煤化工已成為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資源的豐沛固然令人欣喜,但經濟學上著名的“荷蘭病”(Dutch Disease)案例則又不免讓人對鄂爾多斯市的發展產生一絲擔憂。“荷蘭病”是指自然資源的豐富反而拖累經濟發展的一種經濟現象。經濟學家們則常常以此來警示經濟和發展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的危險性。荷蘭上世紀50年代因發現海岸線盛藏巨量天然氣,而迅速成為以出口天然氣為主的國家,其他工業逐步萎縮。資源帶來的財富使荷蘭國內創新的動力萎縮,國內其他部門失去國際競爭力。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荷蘭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經濟學上,將這類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簡單叫做“資源詛咒”。
為避免“荷蘭病”、“資源詛咒”,為避免重蹈許多資源型城市因資源枯竭而陷入困境的覆轍,近兩年,鄂爾多斯市開始把目光投向新能源:重點發展風能,穩步發展太陽能,加快發展生物質能,大力開發利用沼氣,打造新能源產業的示范區,實現全市經濟結構轉型。
鄂爾多斯市發改委主任張世旺介紹說,轉型的最重要方面就是在科學合理開發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同時,加快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構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產業體系。目前,全市已經形成10萬千瓦風電、205千瓦太陽能發電、2.4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尚有一批新能源項目在建和將建。
鄂爾多斯還從投資結構這個源頭入手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汽車制造為重點的先進制造業,建設了東勝-康巴什-阿鎮先進制造業基地,目前華泰集團5萬輛轎車、30萬臺清潔型柴油發動機和10萬臺自動變速器項目已經建成,精功集團1萬輛載重車、中興集團1.5萬輛特種汽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今年重點推動奇瑞集團30萬輛整車及零部件制造項目,汽車產業正在朝著規模化、配套化方向加快發展。
此外,鄂爾多斯更大力發展以金融和物流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東勝區50萬平米金融廣場建設即將建成,年內將入駐50家金融機構,達旗、東勝、阿康、札薩克四大物流基地加快推進,初步形成了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在研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時曾指出,今后10年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
鄂爾多斯正迎來西部大開發的下一個十年。在下一十年中,鄂爾多斯是繼續走資源開發的老路,還是擺脫“資源詛咒”,世人正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