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6日,隨著煤炭、石灰石等非再生資源的日漸枯竭,華鎣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
2010年7月底,連續生產30年的華鎣溪口水泥廠因產能落后停產關閉。
今年以來,華鎣已淘汰落后產能的水泥企業8家。
華鎣該走向何方?“推進產業轉型,避開單一的資源型發展老路,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新路。”華鎣市委書記田運剛認為,“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對石灰石資源的需求,也可以大大減少對煤炭的消耗。”
資源危機 煤礦產業優勢不再
華鎣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石灰石資源也很豐富,煤炭和水泥行業是拉動該市經濟發展的兩大龍頭。1998年,華鎣境內最大的煤礦——綠水洞煤礦因開發的一項大傾角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而揚名全國。然而,綠水洞煤礦負責人謝家鵬坦言,即使采用該技術,煤礦也最多只能再開采10年。據測算,截至2007年,華鎣市煤礦剩余可采儲量4157.9萬噸,僅占探明儲量的15.29%,預計僅可開采7.55年。
同樣,石灰石資源也在減少。鎣峰水泥背靠華鎣山,2億噸的石灰石儲量可以保證該公司50年內不會受資源枯竭的影響,但公司總工程師黃彬也坦言,“這樣優厚的自然資源,在華鎣再也找不到了。”
受煤炭資源日漸枯竭的影響,華鎣煤炭產業從2000年開始進入衰減期。2007年,該市煤炭產量相比鼎盛期最高年份(1999年)減少100萬噸,產值減少2.5億元,煤炭工業逐步失去了對工業和地方經濟的支撐作用。2007年,華鎣全市工業總產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為46.1億元、1億元,分別排名全省27個擴權試點縣市的倒數第二位和第三位。
節能減排 循環利用有限資源
今年6月8日,產能落后、原料逐漸枯竭的華鎣拉法基瑞安水泥廠停產關閉。而半年前,一條年產2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在華鎣山廣能鎣峰水泥公司正式投產。
擺脫對資源的依賴,并不意味著要放棄資源型產業,關鍵是要精吃“資源飯”。事實上,在《華鎣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規劃》中,水泥產業已被確定為過渡產業,避免市域經濟陷入產業斷檔危機。而新型干法水泥,則成為了新上水泥項目的一條剛性要求。
黃彬告訴記者,以一條2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為例,折算成標準煤耗,生產1噸旋窯水泥的熟料要105公斤標準煤,立窯則要150公斤左右。
在推進水泥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華鎣還著力推進資源從“一次利用”向“循環利用”轉變。今年7月,鎣峰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標煤2萬多噸,電費近3000萬元,產品綜合能耗可下降約18%,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6萬噸。
隨著資源循環利用的推進,煤炭生產過程中的固體廢棄物煤矸石也成了 “寶貝”。田運剛介紹,華鎣年產煤矸石100萬噸,對其進行有效利用,不僅消除了煤矸石帶來的環境污染隱患,而且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整合資源 構建多元發展產業體系
“水泥產業不管如何升級依然是資源型產業,而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在采訪過程中,田運剛反復說道,基于對煤炭行業的單一依賴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風險的反思,華鎣再也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進一個籃子”。
事實上,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華鎣工業起步早、產業種類全、熟練工人多;緊鄰重慶的地緣優勢,可以最大程度接受重慶的輻射,配套重慶發展機電加工業優勢明顯。
目前,華鎣已建立了慶華溪口機械加工園、廣華工業集中區機電產業園兩個機電加工產業平臺,入駐領創電子、正大汽配、嘉龍機械等規模以上機電加工企業36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汽摩配件、礦山機械、機械模具、農機制造五大機電加工制造體系。
資源產業轉型,僅靠一兩個產業難以支撐,必須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實現“百花齊放”。依托華鎣山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形成大川木門公司、黃花梨公司等龍頭企業;依托華鎣山中藥材資源,引進鎣康藥業等項目;大力開發旅游經濟,打造全國紅色精品旅游線路……2009年,華鎣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82.5億元,非資源型工業比重由2006年的29.8%上升到35.8%。
與此同時,華鎣還建立起資源開發補償、衰退產業援助、產品價格形成等機制,積極引導和規范各類市場主體合理開發資源。“資源是多樣的,包括礦產資源、旅游資源、文化資源、政策資源……通過對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好的機制,推進持續發展,華鎣就能順利度過這一轉型期。”田運剛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