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風電產業急切呼喚理性成長

2010-09-20 08:18:03 新華日報   作者: 孫巡 翟慎良  

9月19日,超強臺風“凡亞比”在臺灣登陸后直指福建沿海。深夜,江蘇聯能風電運行部經理劉曉林盯著“凡亞比”,“它的尾巴要是掃過來多好啊,刮三四天,就能帶來兩百萬度電!”因為今夏“風不好”,他所在的如東漢能風電場嚴重“歉收”,“8月只發了542萬度電,不到去年同期三成。”

9月10日,國內首次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在北京開場,數十家能源巨頭聯合設備巨頭上陣搏殺,爭奪江蘇四座海上風電場投資經營權。當風電熱裹著數以百億計甚至千億計的巨資,從陸上“吹”向海上,惟有遏制資本沖動政績沖動,祛除盲目燥熱,理性成長,風電產業才能迎來“好收成”。

“恨不得天天刮風下雨”

這個鏡頭意味深長。

7月6日,如東東凌風電場總經理李貴桃站在“勵志菜地”中央,撥拉著枝葉,無比感慨:“每個員工分一塊地,種西瓜種茄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堅定信心,總有收成!”夏去秋來,西瓜早已收獲,“種”在海邊的47臺風機何時有“收成”,至今未知。

風電場生存,是風和銀行利息賽跑,風大就少虧,風小就多虧。這話在風電業內很流行。

“今年要虧七八百萬元!”東凌風電場一期裝機9.8萬千瓦,今年4月并網發電,“貸款5億元,每年利息3000萬元!”李貴桃說,“恨不得天天刮風下雨!早上起床,先看窗外,花動就開心,有風!”

東凌風電場的境遇,是江蘇陸上風電場的縮影。全省沿海灘涂規劃20多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200多萬千瓦,其中,10個建成發電,裝機容量100多萬千瓦。另有3個在建。當前,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原因有二:

上網電價不到位。國內前幾批風電場特許權招標,采取最低價中標,中標電價平均四毛多錢。“每1萬千瓦投資近1個億,發一度電成本0.6元,上網電價才0.4877元。去年,61臺風機發電不錯,還是虧了300多萬元。這還不含每年1000萬元維修費,風機廠保修兩年,后面自己掏。”華能啟東電場副總張水群說。全國首個風電場招標項目——如東漢能風電場壓力更大。江蘇聯能風電副總高金銳說,2004年,民企漢能以0.436元的超低價中標,一期10萬千瓦前年投產,“每年虧損1000多萬元,二期不上了。”

發電量低于預期,有“風不可測”的因素,但又不能都怨天。漢能風電場一年發電1500小時,比規劃少了四分之一。聯能風電運行部經理劉曉林說,風場周邊環境變化影響很大。“建場前是荒灘,后來,地方在這建化工園,蓋了不少建筑,把風機圈在里面,風力減弱不少。”

目前,沿海縣市對陸上風電場熱情下降。這不僅因為陸上風電資源所剩不多,更在于陸上風電場對地方貢獻太小。

“風電場不賺錢,地方收不到多少稅。”東臺風力發電開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晨杉說,風電場占地特別多,土地利用率特別低。風電場征地是“點征”,單臺風機占地很小,但間距很大。東臺神華風電場一期征地100多畝,實際占地近40平方公里,三年累計給地方納稅不過3000萬元。

“我們規劃20萬千瓦陸上風電,占地50平方公里,現在壓到8平方公里,給港口讓空間。”濱海縣發改委副主任顧偉生說,上風電,前五年沒稅收,之后,每年1200萬元;做工業區,50平方公里一年至少納稅30個億!

南通規劃陸上風電場153萬千瓦,除已建、在建、已批未建、已簽未批十幾個項目,尚余37萬千瓦資源。今年,南通發改委建議,嚴控陸上風電項目,原則上不許新建陸上風電場。

“跑馬圈風”何其熱

陸上風電窘境,并未澆滅風電熱,海上風電又在刺激各方熱情。作為全國七大千萬級風電基地之一,擁有1800萬海上風電資源的江蘇,正迎來一撥撥的能源巨頭。其中,除國電、大唐等五大電力集團,還有中廣核、中水電等,進駐南通的就有十幾家。

到2020年,江蘇規劃風電裝機1000萬千瓦,其中,700萬在海上。而遠景規劃裝機2100萬千瓦。“這里面,1300萬千瓦在鹽城。”鹽城發改委投資處仲明說。此次招標的海上風電場全在鹽城,盡管不過100萬千瓦,卻“空前地熱”。6月,省里組織企業赴鹽城現場考察,“開始報名130人,后來變成180人,最后到場210人,各大電力集團都來了!”顧偉生說。

“全省適合發展海上風電的海域基本瓜分一空!”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說。去年以來,能源巨頭與沿海各地達成合作協議的報道不斷傳來。少則開發100萬千瓦,多則開發200萬千瓦,甚至400萬千瓦——投資據稱高達900億元!盡管未經國家批準,所謂協議等于一紙空文,但其“圈風”之急切可見一斑。[page]今年,國家將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從3000萬千瓦調為1.5億千瓦,增量多來自海上風電。這大大刺激海上風電熱。沿海各省市都加快編制海上風電規劃。發展海上風電,不占陸上空間,且風力更好,但投資兩三倍于陸上風電,技術要求更高。從海上風機穩定性,到海上風電對環境影響評估,國內準備還不充分。如東能源局局長陸茵說,“丹麥搞海上風電,試驗風機防腐蝕,測試風機噪音對海洋生物影響……做了8年還在做!”

風場換風機,能換來“好收成”?

上好風電資源怎么換來上好“收成”?用風換風電場,用風電場換風機制造業。

從南通到鹽城、連云港,有風場的,包括靠近風場的縣市,多半已有風電產業園。鹽都,華銳;大豐,金風科技;東臺,上海電氣;南通,東汽;如東,廣東明陽;射陽,中船總公司;連云港,國電聯合動力……就近爭奪市場,國內風機制造前十強幾乎都已布局江蘇。“飯店就要開在飯館多的地方。服務好,就不怕競爭。”金風科技基建部副部長廖西信心滿滿。大豐開發區主任趙曉慶說,金風科技在大豐投資30億元,要換回兩個100億元:一個配套江蘇,一個從大豐港出口。

風機制造回報快回報大。華銳鹽都基地投產一年多,納稅近兩億元。鹽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朱靜說,華銳去年銷售30億元,今年要翻倍。“兩三年內,銷售可達300億元,納稅10億元!”鹽城在建四座10平方公里的風電產業園,規劃10年形成1000萬千瓦的風機產能,銷售2000億元。目前,已有20多個風機項目落戶鹽城,總投資300億元;而“綠色能源縣”如東提出,五年內,年銷風機400億元。以風電資源吸引能源巨頭,以能源巨頭吸引設備巨頭,進而集聚配件廠商,各地培育風電產業路數相似。南通一家風電場老總說,有些地方實行“捆綁招商”,能源巨頭不帶來風機廠,很難拿到風電場。

風場誘動,市場驅動,政府推動,風機制造產能過剩加劇。國內風機產能今年可達2000萬千瓦,三年后將達4000萬千瓦,而風機年均需求最多1200萬千瓦。國務院去年已把風機制造列入產能過剩行業,工信部今年提高準入門檻,新上項目只許生產2.5兆瓦以上風機,產能須達100萬千瓦。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操更生說,現有80多家整機廠最多五六家能跨過門檻,大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爭奪海上風電設備市場,沿海各地紛紛瞄準大型風機。華銳去年在鹽都推出國內首臺3兆瓦風機,5兆瓦風機有望近期在此下線;7月,金風科技2.5兆瓦風機在大豐下線;9月,上海電氣2兆瓦風機在東臺下線;連云港計劃年內拿出3兆瓦風機……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鄭源教授對此深感憂慮:“海上風機技術極復雜,歐洲搞了幾十年,問題還很多。國內風機廠引進技術,兩三年就做出3兆瓦風機,但都未真正投入海上使用,質量如何要打問號。”上海泰勝(東臺)電機公司副總崔廣程認為,國產海上風機是“大躍進產物”。即便1.5兆瓦風機質量也不穩定。張水群說,我們用的國產風機設計壽命20年,兩年就有5臺齒輪箱壞了。大型風機重達數百噸,難以長途運輸,市場半徑極小,銷地產最理想。未來十年,沿海三市規劃的整機產能,僅鹽城就已超過江蘇海上風機需求。

被“沖動”扭曲的“市場配置”

八成能源依賴省外的江蘇,風能尤為珍貴,必須把白白刮走的風變成取之不竭的電能,建設“海上三峽”,打破能源瓶頸;打造千萬級風電基地,投入兩三千億元,設備需求占一半,江蘇不能錯失這巨大的內需市場,必須“望風而動”,從綠色發展浪潮中尋找產業升級機遇,搶占新能源產業前沿。

“企業不怕產能過剩,不怕虧損,國家純粹杞人憂天!”在沿海地區官員中,持這觀點的不在少數。有人甚至認為,風機制造產能過剩,就是杜撰的“偽過剩”!關于新興產業發展,他們如此展望路徑: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精,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過程總得走,學費總得交,沒有低水平的量,哪來高水平的質?市場不可“規劃”,產能哪會“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產業規劃向來不成功,允許這里搞不準那兒上,沒人聽,不如一起搞,不“重復建設”怎么淘汰落后?

這套以“反規劃”、提倡“自由競爭”為核心的理論令人擔憂。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認為,發展新興產業,是要發揮市場配置作用,由企業自主投資,政府只能設置產業門檻,制定產業政策。把一切裝進規劃框子,排斥市場競爭,當年的沙鋼、今天的熔盛造船,都不會脫穎而出。問題是,當前風電產業“繁榮”背后是扭曲的“市場配置”。以央企為代表的能源巨頭不計成本“圈風”,既為擴張傳統能源積攢必需的新能源配額,更為圈占稀缺資源,信貸成本極低的它們,“不差錢”自然不怕賠錢。這資本沖動疊加政府政績沖動,使風電產業發展愈加燥熱盲目。濱海縣縣長李逸浩說,有些地方上風電場,建風機廠,不光追求傳統GDP,更是爭貼綠色GDP標簽。它們追逐央企,搞無限優惠,哪怕項目上不了,能造聲勢就行。

作為技術最成熟、成本最低的新能源門類,風電產業前景廣闊。江蘇電力總裝機容量中風電僅占3%,而丹麥這一數字高達20%。顯然,“過剩”的只是泡沫,而非風電產業。各地必須跳出用資源換產業,科學規劃,從搶巨頭轉向培植產業鏈,突破核心技術,提高就地配套能力,讓產業的根扎得更深,才能讓產業走得更遠。南通發改委提出,吸取陸上風電開發教訓,適度控制近海風電場項目,深入研究論證,待條件成熟,再按時序分步開發;鹽城市政府承認,推進風電場建設和風電設備招商中,存在很大隨意性、盲目性和無序化,出現多頭簽約、搶占資源、無力開發等現象。9月初,國務院將新能源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重申加強規劃統籌投資,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省有關部門強調,風電場建設必須服從規劃,風電設備制造要堅持集聚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風電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