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結束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上,山西省共獲簽約總金額1.4萬億元,“綠色、低碳、清潔”項目成為投資合作熱點。其中,晉、蘇兩省簽訂經濟合作協議,山西與中電科、華能、大唐、國電、中電投、華潤、中國化工、中國建材集團等眾多中央企業簽署多個合作框架協議引人注目。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今年7月山西省提出“實施轉型跨越發展戰略,實現由煤炭大省向現代化產業大省的跨越,實現由單一煤電基地向立體能源中心的轉變”以來,到山西考察和洽談投資的民間資本、跨國投資和央企越來越多。本屆博覽會簽約金額創下歷史之最,吸引了包括GE、日立、摩根士丹利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約3萬人參會。
“華能將投資500多億元在太原建設低碳循環經濟工業園,四臺35萬千瓦的熱、電、冷聯產發電機組建成后,可以為1.8萬平方米居民住宅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項目可利用城市中水和城市污泥發電。”華能山西分公司規劃部一位負責人說。“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華能集團將在山西投資1000多億元,用以推動山西潔凈煤發電技術,優化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結構。
山西雖然長期定位于能源重化工基地,但能源重、化工輕。化工占全省GDP的比重從1998年的9.78%下降到2009的5.8%。“山西化工行業極具投資機會。中國化工集團擬投資150億元在山西大同市建設藍星山西化工新材料園區。”中國化工集團藍星化工規劃部負責人張全喜說。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但對煤炭的高度依賴使山西產業結構單一、偏重,經濟易大起大落、高能耗高排放產業多、新產業和新項目少,發展后勁不足,在全國的排位連續后移。山西最近明確提出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基礎,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
去年以來,山西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煤炭資源整合,礦井數量從2598個減少到1053個,礦井整合后將全部實施機械化開采。“我們注意到中國實行了煤炭資源整合政策,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遇,我們希望在中國的市場能有更大的作為。”德國制造業協會礦機產業負責人克勞斯·施提克曼說。在本屆博覽會上,德國北威州的17個煤機制造企業參展。去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德國礦山機械第二大出口市場,達到2.33億歐元,僅次于俄羅斯。德國煤機制造企業海塞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尤希表示,公司將在一年內選擇好合作伙伴。考慮到靠近原料產地和市場,山西和內蒙古將是首選。
“山西轉型的總體定位是,以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基礎,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山西將由主要依靠資源初級加工向深度加工轉變,由粗放、高耗、低效、單一線性發展向集約、低碳、高效、多元循環發展轉變,最終實現綠色、清潔、安全發展。”
“現在的山西和中國其他能源地區與三四十年前的德國魯爾區很相似:環境污染重,經濟結構亟待調整。我們最終走了出來,我們也希望能用我們的先進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設備,來幫助有相同遭遇的中國地區,達到雙贏的目的。”克勞斯·施提克曼說。
“實現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的實質是,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變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低碳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山西將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積極推進能源經濟綠色化和高碳經濟低碳化。”山西省省長王君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