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遼寧直流輸電工程投運
連接內蒙古呼倫貝爾和遼寧的一條能源大動脈——呼倫貝爾—遼寧±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今天在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的伊敏換流站正式竣工投運,內蒙古東部大型煤電基地電力就此成功送出。
位于蒙東地區的呼倫貝爾市煤炭資源豐富,含煤面積24478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海拉爾盆地及其周圍的寶日希勒、大雁、伊敏、扎賚諾爾等礦區。已探明煤炭儲量306.7 億噸(相當于東北三省總和的1.8倍),預測儲量630億噸,遠景儲量在1500億噸以上,可開發裝機規模3700萬千瓦。呼倫貝爾褐煤屬優質褐煤,發熱量低、易于自燃、不便運輸的特點決定了主要用途是就地用于電廠發電。因此,該地區成為國家規劃中的大型煤電基地之一,對東北、華北等周邊地區的負荷增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東北地區的電力負荷集中分布在哈爾濱至大連及沈陽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附近的大中城市,這些地區的負荷占全區總用電負荷的60%左右,是東北電網的主要受端。但電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和黑龍江東部。東北地區電源和負荷這種逆向分布的特點決定了東北電網“ 西電東送, 北電南送”的格局。而遼寧是東北電網的負荷中心,其電力負荷約占東北全區電力負荷的一半,但其一次能源缺乏,長期主要依賴省外供應,一次能源消耗中70%為煤炭,燃煤電廠占總裝機容量的85%以上。
據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鄭寶森介紹,呼遼直流工程是東北電網首個遠距離、大容量直流輸電工程,輸電規模為300萬千瓦,額定直流電壓為±500千伏,額定直流電流為3000安,從首端伊敏換流站至末端穆家換流站(遼寧省遼陽縣境內)直流輸電距離為908公里。工程動態投資64.51億元。該工程于2008年3月經國家發改委核準,同年9月開工。工程的系統研究、成套設計、設備制造和施工調試全部由國內企業承擔,交直流設備實現100%國產化。工程投運后,將把送端的華能伊敏電廠三期、國華寶日希勒電廠一期、蒙東能源鄂溫克電廠一期共360萬千瓦電源送至東北電網負荷中心。預計每年可輸送電量超過180億千瓦時,每年減少原煤運輸超過1000萬噸。
針對公眾關注的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介紹,呼倫貝爾境內以大興安嶺為分水嶺,形成嫩江和額爾古納河兩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000多條,湖泊500多個,其中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兩個,呼倫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全市水資源總量317.09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1744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5.4 倍。全市地表水資源298.19 億立方米。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在地理分布上毗鄰,空間組合條件好,能夠充分保證大煤電基地的用水需求。他表示,內蒙古自治區積極支持“煤從空中運”和特高壓輸電工程,并期望呼遼直流工程送出的360萬千瓦電源能夠滿負荷運行。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