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電力工業嬗變騰飛發展的30年,從沖破體制機制重重藩籬到破除行業壟斷探索市場化路徑,從裝機規模高速增長破解電力緊缺到電源結構持續優化、不斷提高清潔能源發電比例……中國的電力工業克服了布局結構、體制機制、市場環境等方面存在的諸多矛盾與困難,在轉型的陣痛中實現了加速發展。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的迅速回暖企穩態勢令世界矚目。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電力工業在2010年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電力需求和消費逐步回暖,發電裝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輸變電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國處于新一輪經濟和電力發展周期的起始階段。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電源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966億元,其中水電402億元,火電736億元,核電359億元,風電460億元。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4713萬千瓦,其中水電950萬千瓦,火電3291萬千瓦,風電454萬千瓦。電網基本建設完成投資1693億元,電網建設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2599萬千伏安、線路長度19613千米。
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之源,中國的電力工業在即將來臨的“十二五”階段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又將面臨怎樣的發展契機與挑戰?帶著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就當前電力工業發展進行全局性探析。
記者:改革開放為推進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過去的30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電力工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階段。能否請您簡要介紹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王志軒:改革開放以來,電力工業的穩步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提供強有力的能源支撐。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僅為185萬千瓦。經過了30年的發展,我國電力工業與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規律呈現了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發電裝機規模從1978年的5712萬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87410萬千瓦,31年累計增長了14倍,發電裝機容量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自2009年4月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突破8億千瓦,我國電力裝機容量2010年再次邁上新臺階。2010年中期,我國電力裝機容量突破了9億千瓦,并確定了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嶺澳核電站二期一號機組為突破9億千瓦標志性機組,中國電力工業特別是清潔能源及其相適應的電網建設發展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我國發電裝機突破9億千瓦,是中國電力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實現了新跨越,也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集中體現。
記者:相信中國電力工業的跨越式發展不僅體現在裝機容量的突破,更體現在我國如此大規模的電網建設上。此前,國家電網公司方面就表示,到2020年,國家電網將建成以“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為中心,東北特高壓電網、西北750千伏電網為送端,聯結各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
王志軒:的確如此,在電力裝機穩步發展的同時,我國電網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到39.94萬千米,比上年增長了11.29%;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17.62億千伏安,比上年增長了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電壓等級的跨區、跨省、省內骨干電網規模增長較快,其回路長度和變電容量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6.64%和25.97%。
應該看到,目前我國電網規模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特別是隨著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產,±800千伏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投入運行,±800千伏云南—廣東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運行,使得我國直流、交流最高電壓等級分別由±500千伏和750千伏提高至±800千伏和1000千伏,遠距離大容量輸電能力增強,為全國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更高等級的網絡平臺。
而且,今年7月青藏聯網工程全線開工以及新疆與西北電網聯網工程擬于11月投運,也標志著我國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西部地區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西電東送”通道規模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記者: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我國的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和突出,為此我國也加大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力度,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我國電力工業在此方面取得的進展。
王志軒:新世紀特別是“十一五”規劃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在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要求下,在高效、環保、安全、節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電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發電比例持續提高。火電機組繼續向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方向發展。截至2010年8月底,全國已投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27臺,是世界上擁有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最多的國家;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重已經從2000年的42.67%提高到2009年的69.43%。
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全國今年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已成為世界上水電裝機容量規模最大的國家。2009年底,全國核電裝機容量908萬千瓦,位列世界第九位,核電在建施工規模2192萬千瓦,在建施工規模居世界首位;截至2010年8月,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2294萬千瓦,并網風電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四年翻倍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可以看到,此次核電機組成為9億千瓦的標志性機組,其重要意義也在于表明我國清潔可再生能源呈健康發展態勢,體現出電力全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積極性和巨大成就。
記者:不過,從總體來看,電力工業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雖然在金融危機后我國發電供應能力比較充足,但是在各地區的結構不平衡問題也較為明顯。您認為下一階段,我國電力工業還需要解決哪些關鍵的問題?
王志軒:能源和電力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現階段,我國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于能源需求仍然很大。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人口總量大、人均用電水平低,電力需求增長空間較大,但我國能源資源與消費布局呈逆向分布,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能力不足。客觀上要求必須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充分發揮現代電網在大范圍、大規模、高效率優化配置能源資源,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促進可再生能源年開發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同時,應加快特高壓交直流后續工程建設,構建堅強主網架,促進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和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動電源與電網、電源基地與輸電通道、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電力系統智能化發展。
記者:2010年是“十一五”的結局之年,我國即將邁入“十二五”階段,目前國家“十二五”規劃也正在積極地制定之中。此前中電聯也組織了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規劃制定的進展情況?
王志軒:中電聯作為電力行業的聯合會,非常關注政府在電力規劃方面的相關事宜,與此同時,中電聯也組織了相關的企業、專家研究編制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作為協會組織,規劃的研究既要從行業發展角度,也要從電力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希望本著這樣的兩個角度,規劃可以為向政府提供建議,反映行業意見,以便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規劃能夠考慮到電力行業和企業的利益。
組織開展電力工業的“十二五”規劃研究工作,是中電聯第五屆理事會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中電聯自3月中旬啟動該項工作以來,專門成立了行業發展規劃部及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編制專家組。現已完成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初稿,目前正在內部討論中。
至于該規劃將對哪些重點問題予以關注,我想我們首先需要關注的是行業發展的問題。盡管中國電力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裝機容量突破9億千瓦,但是我國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從自身發展而言,電力工業還需要得到快速的發展。而且,在與發達國家電力工業發展的進程比較中也不難看出,我國還遠遠不能達到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階段時的裝機容量和人均用電量,我國電力工業在“十二五”甚至2020年還需要要加快發展,因此這一階段應關注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的問題。
其次,我國電力工業也應關注發展的質量問題。由于受到資源稟賦因素的制約,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利用現狀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轉變電力工業發展方式,實現煤電發展的清潔化以及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達到15%、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對中國的電力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規劃中我們也將非常關注煤炭的清潔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希望在“十二五”期間能夠推進大型水電的建設以及更加積極、穩妥的加以推進風電、太陽能建設。
記者:談及水電的發展,此前由中電聯發布的《2009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中曾經指出,由于受到生態環境和移民等問題的制約,近年來我國水電發展幾乎陷入停滯。此外,“十一五”期間,我國水電開發已經大幅滯后于規劃目標。“十一五”期間原本規劃水電開工量約7000萬千瓦,而實際開工量只有2000多萬千瓦。對此,此前有媒體也曾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在一些重點區域,中國的水電開發程度已經接近飽和,對此您如何看待?您認為適合我國水電發展的合理程度應是多少?
王志軒:數據顯示,2007、2008、2009年全國核準的水電容量分別僅有234萬千瓦、724萬千瓦和737萬千瓦,遠小于這幾年的投產規模,導致水電在建施工規模逐年迅速縮小,2009年底僅有6725萬千瓦。
而對于我國水電開發的合理程度,我國政府也曾下大力氣進行普查,應該說現在得到大家普遍認同,也是國家向全世界發布的中國水力資源狀況是: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和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分別為6.9億千瓦、5.4億千瓦和4.02億千瓦。但我國目前水電裝機容量為2億千瓦,即使同經濟可開發容量相比,我國的水電發展也還存在很大差距,而水電的發展對于我國能否完成我剛才提及的我國對于世界的減排承諾意義重大。
記者:針對上述情況,您認為對于設備企業而言,要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王志軒: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最大的挑戰就是低碳技術。目前,我國常規污染物的控制技術同世界水平是持平的。這不僅是一個核心設備的效率問題,包括污染控制設備、運輸包裝環境,因為最后碳足跡是要算總賬的。隨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如何進一步提高設備效率,也包括輔機的制造能否更加節能、能否實現單位發電量最大化,并使最終折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最小或將是設備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這需要設備制造企業在每一個很小的環節上都做出做大的努力。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