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德國宣布延長核電運營引爭議

2010-10-18 09:07:35 科技日報

9月28日,德國財政部的核燃料稅征收計劃最終敲定。而在此前十天,記者曾在柏林勃蘭登堡門前親歷了德國民眾反對核電的示威游行。浩浩蕩蕩的示威游行隊伍和隨處可見的反核電旗幟與標語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過,喧鬧背后所掩藏的復雜背景卻不是示威者的寥寥數語和一句“核電?不,謝謝!”的簡單標語所能解釋的。

2010年3月以來,德國各界圍繞新的“國家能源框架”以及“延長核電運營時間”等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到了金秋9月,德國政府終于宣布,執政聯盟高層將著眼2050年的“國家能源框架”達成一致,將平均延長德國核電站運營期限12年,而核電企業則需要繳納巨額的稅費,其中部分用于推廣和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源框架計劃到2050年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電力消耗總量的80%。然而,可再生能源領域對核電企業送上的巨額支票并沒有感到高興,反而對新的“國家能源框架”充滿疑慮,認為該戰略規劃并沒有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而延長核電運營時間則會對再生能源的研發和推廣造成更大的傷害。反核電人士更是就此在德國各地組織了多次抗議示威活動,9月18日在國會大廈和勃蘭登堡門前的示威抗議便是該活動的高潮之一。

各方博弈能源戰略

德國是一個能源資源并不豐富的國家,除了煤炭資源以外,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絕大部分依靠進口,因此,保證能源供給安全一直是德國歷屆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為充分利用德國的科技優勢來保證能源安全,德國將能源戰略的重點放在了技術創新上。德國經濟技術部于2008年夏,通過招標委托弗勞恩霍夫協會對德國的能源戰略提供政策性規劃建議。2009年3月,弗勞恩霍夫協會公布了由數百名專家歷時近兩年做出的“德國2050能源戰略規劃報告”。考慮到核能的復雜性和爭議性,該報告并沒有包括核能。關于核能的研究由政府委托科隆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等機構進行,于2010年8月底發布了研究報告。經過公開辯論,德國政府綜合各方意見,提出了德國著眼未來40年的“國家能源框架”。

不過有人還是質疑這一著眼未來40年的預測規劃是否有實際的意義,認為這么長的時間內很可能會有新的發明改變世界。一個簡單的例子足以說明關于未來的預測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1860年時德國人口超過4100萬人,按當時的人口增長率預測,30年后德國將有4900萬人,150年后的今天將有2.5億。而現實并非如此,預測者沒有也不可能考慮到兩次世界大戰和避孕藥對人口產生的巨大影響。

受該能源框架影響較大的可再生能源領域也直接表達了自己的疑慮和不滿。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BEE)主席迪特馬·舒爾茨(Dietmar Schuetz)說,政府向生物能源轉換的宣言“只是美麗的抒情詩”,實際行動上卻完全是另一套,跨入可再生能源時代或許只是空談。德國風能協會(BWE)主席赫爾曼·阿爾伯斯則認為“國家能源框架”給風能領域以沉重打擊。他批評說,盡管實際上德國的風電技術潛力至少是4.5萬兆瓦,而框架規劃到2050年德國僅有約3.6萬兆瓦的風電并網,這一目標對風電領域而言可能在今后5年內就能達到,那以后的35年是否就不再有風電項目規劃呢?因此推論,風電顯然受到了限制。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常務董事比約恩·哥拉斯曼也表示,數量控制意味著抑制增長。他還批評說,“國家能源框架”制定過程中政府與四大能源集團有密切的電話聯系和協調,而可再生能源代表只被告知了最后的結果。與之相應的背景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現在的工作崗位和產值都可能比核能工業要大,但卻遭受到冷遇。

考慮能源問題不可能將核能割裂開來。而在德國,核能一直備受爭議。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德國曾有過大上核電的提議。時任總理的赫爾穆特·施密特認為,到1985年德國將需要超過100座的核電站才能滿足電力需求。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尤其是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后,德國的核電發展遇到越來越大的阻力。對核的恐懼和對核廢料需長期處理的擔憂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反對核電的行列。在綠黨的大力推動下,格哈德·施羅德領導的紅綠聯盟政府于2001年12月通過法案,決定在2024年前停止德國全部(當時共19座)核電站的運營。

事易時移,轉眼到了關注氣候變化的年代,對核的恐懼似乎已被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擔憂所取代。作為不產生溫室氣體的清潔能源,核能又重新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在時隔30年之后,重新開始修建新的核反應堆;德國北面的瑞典在2010年6月解除了新建核電的禁令;南面的意大利自1987年停用核電之后,其電力供應一直依賴外國,2009年也重新回歸核電,計劃將來修建至少4個反應堆。為了保持或擴大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大部分的西歐國家除了新建和重建核電站外,還紛紛延長核電站運營時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才宣稱核能是過渡的橋梁,并通過艱苦的談判,統一了政府內部的意見,與核電企業達成共識,最終同意延長核電平均約12年的運營時間。而作為回饋,德國核電運營企業將繳納巨額的稅費,其中的一部分將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延長核電運營四大原因

其實,德國政府決定延長核電運營時間的原因很多。不僅僅是為了便宜穩定的能源供應、眾多的工作崗位以及四大能源集團的利益,也是為了保持德國在世界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先地位。

首先,這是目前德國政府應對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的策略之一。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仍有23%的電力由核電提供,這個比例遠大于可再生能源的16%。而據核電企業億昂(Eon)公司的總裁約翰·蒂森估計,核電的平均價格至少要比其他方式獲得的電力便宜20%至25%,如果按原定期限關停核電站的話,德國的電力生產成本將大幅上升。一個極端的研究顯示,未來25年,德國的電力成本可能會從現在的每千瓦時6.5歐分上升到23.5歐分,而這一成本最終都將由普通民眾來承擔。因此,延長已進入收獲季節的核電的運營時間,可以節約德國人民的錢。

其次,這是昂貴的可再生能源短期之內還不能完全實現自我發展的結果之一。自2000年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以來,德國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10年來投入了巨資,建設了超過21300臺的風電設備以及大約13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收集裝置等。時至今日,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供電已占供電總量的16%。不過,上述成績的代價非常昂貴,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德國政府一直靠補貼支撐著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例如太陽能發電,即便是現在,每千瓦時的價格仍在30歐分以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可能與普通化石能源和核能競爭。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巨大。例如離岸風電場的擴建,據官方的保守估計,到2030年就需要約750億歐元。對于經歷了經濟危機,剛剛走出衰退的德國而言,能否繼續進行這樣奢華的投資似乎還有不少疑問。目前,德國政府已陸續修改法令,逐漸改變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政策,如減少部分太陽能發電入網的補貼等。現在又從核電企業征稅用于發展可再生能源,從經濟的角度看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再次,這是德國政府實現氣候保護承諾的重要措施之一。核電不產生影響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也屬于清潔能源,延長核電運營時間將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有氣候變化總理之稱的默克爾積極推動延長核電運營時間,不僅為了達到到205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削減80%的目標,更是希望繼續保持德國在世界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先地位。(本報柏林10月12日電)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德國 宣布 延長 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