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10月21日電 正在此間召開的第三屆中國-東盟電力合作與發展論壇傳來的消息表明,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電力合作,蘊藏著超過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但中國企業在具體項目與東盟國家對接過程中,應逐步化解各類市場風險。
東盟電力加快“互聯互通” 中國技術加速“走向東盟”
由東南亞10國組成的東盟,其目標是在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包括三個支柱:“政治和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常年研究東盟問題的專家、廣西師范大學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辦主任陳雄章認為:“經濟共同體是核心意義,而東盟國家正在強調的各國之間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領域的‘互聯互通’成為建設‘經濟共同體’最堅實的基礎。”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國際合作部副處長鄧小文介紹,東盟國家之間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電源建設和電網建設水平差距更是懸殊,既有高壓輸配電和電網建設較為完善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也有大量電力資源尚未開發,本國電力缺口嚴重的越南、泰國等國。
鄧小文說:“從加快經濟發展角度來考慮,東盟各國之間電力‘互聯互通’,是提升本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的最有效措施,也是今后20年乃至100年經濟發展的‘奠基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謝振華認為,中國電力工業在設計、工程建設、設備制造、運營管理以及電力環境保護等方面已具相當規模,“在解決東盟國家的電力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完全可以實現技術實力與市場資源的全面對接。”
“萬億美元市場”大幕初啟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學者認為,東盟各國電源建設、電網建設及其帶來的相關系列產業,蘊藏著上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這一市場的大幕剛剛開啟,正在向縱深持續發展。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成套工程部主任韓圣健介紹,從2004年開始,東盟各國一直是中國機電設備和成套工程出口最重要的市場。2006年中國機電工程和成套設備出口東盟各國22億美元,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這一數字還超過43億美元,僅2010年上半年與東盟國家的簽約量就達到56億美元。
韓圣健說:“今后5年至10年,中國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機電工程和成套設備需要出口,東盟市場是最為重要的區域之一。到目前為止,東盟各國與中國機電工程和成套設備的累計簽約量已達300億美元。”
陳雄章分析認為,300億美元僅是目前簽約量,按電源建設帶動鋼鐵、水泥等相關系列產業發展來算,在未來20年左右,東盟電力市場蘊藏著上萬億美元的巨大潛力。
事實上,近幾年我國兩大電網和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電力企業紛紛進軍東南亞電力市場,初見成效。如國家電網公司接手經營菲律賓國家電網公司僅一年效益豐厚,2009年全年共取得投資回報約3.3億元人民幣。
鄧小文表示,南方電網公司從2004年9月通過多條220千伏、110千伏線路給越南缺電省區送電,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積送電150億千瓦時,創匯7億美元。他說:“這還僅僅是電力輸送創下的效益,更多的產業鏈效應尚未計算在內。”
多重風險需逐一化解
匯率風險、地質勘探風險、勞動力準入風險……這是困擾中國-東盟電力合作的諸多風險。
——匯率風險。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市場風險,需要比東盟國家資金和技術實力更為雄厚的中方企業“提前評估”“提前分擔”。
廣西大學經濟學博士范祚軍認為,東盟國家在簽訂具體條款時,會讓中方承擔匯率損失,因為東盟國家確實缺少匯率方面人才,中國的企業應該“將心比心”地為這些國家考慮,“舍小利賺大錢”,打開市場后再謀求持續利益。
——地質勘探風險。需要通過“彈性條款”“預留條款”與東盟國家進行磋商與合作。目前,我國電力企業在投資越南、柬埔寨等國的水電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對當地的喀斯特地貌狀況不熟悉,導致簽約之后發現僅解決地基問題就遠超工程預算。
韓圣健說:“這需要通過與項目業主進行全面細致的談判,通過彈性條款、預留條款等方式,讓對方理解中方的擔憂,密切溝通才能利益共享。”
——勞動力準入風險。金融危機下東盟國家的勞工組織更加注重保護本地就業崗位,而大型的水電建設、電網建設工程,在用工高峰期往往需要2000名至3000名的技術員工進駐項目所在地。而項目業主往往只愿意提供商務簽證,駐留時間、待遇等都有限制。
資深律師吉昆峰認為:“勞動力準入風險是不容回避的難題,中方企業需要加快與東盟勞工組織的聯系,做好勞工組織的工作,適當騰出崗位空間‘讓利’所在國勞動力,才能為今后的發展奠定更長遠的基礎。”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