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的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0年三季度,該指數為101.8點(該指數確定2003年的水平為100點),比上季度上升0.4點;剔除隨機因素后,該指數為102.3點。這說明,今年三季度,我國煤炭產業繼續保持上季度以來的平穩運行態勢。
三季度我國煤炭產業景氣度穩步提升,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
一是經濟周期。在國家擴大內需和4萬億元投資的拉動下,經濟轉暖的勢頭十分明顯。煤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產業景氣度隨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而提升有其客觀必然性。
二是產業政策。近年來,特別是國家能源局成立以來,我國對于煤炭市場調控的方向正確、政策扎實、措施到位、效果明顯。已出臺的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特別強調抓好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和大型煤炭企業與企業集團建設,努力提升煤炭產業集中度,使煤炭市場無序發展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與此同時,國家在產業層面強調積極推動煤炭科技進步,并著力維護市場供需平穩,確保煤炭價格穩定,使煤炭市場處于總體均衡狀態,為煤炭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三是能源結構的特殊性。我國是一個缺油、少氣、多煤的國家,這一國情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可替代能源產業形成規模之前不可能發生改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須堅持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的能源產業格局。在這樣的產業格局下,在經濟形勢好轉的背景下,煤炭產業呈現相對平穩健康發展的勢頭是必然的。
四是極端天氣頻現。今年初以來,我國連續發生嚴重干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導致部分地區對能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煤炭產業景氣度。
三季度的煤炭產業發展還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產量減少但銷售收入增加。三季度是傳統的煤炭市場旺季,但煤炭產量卻出現小幅下滑,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家加快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等政策的影響。從銷售環節看,三季度煤炭銷售收入有所增加,主要原因一是三季度正是夏季用煤高峰,市場對煤炭的需求量大;二是在政策調控下,煤炭市場價格相對平穩,且穩中有升;三是煤炭企業為保證煤炭市場需求減少了庫存;四是三季度我國凈進口煤炭3400多萬噸,未統計到原煤產量中的煤炭凈進口量也是銷售收入的來源。
第二,產業景氣度雖然攀升,但增速比二季度有所減緩。這主要由于經濟調控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對煤炭工業生產增速的減緩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近期國家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采取了控制高耗能行業新上項目、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調整部分高耗能產品出口退稅率等一系列措施,這對高耗能行業的過快增長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煤炭產業的增長。
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引起了市場的擔憂:是否會造成煤炭產能過剩?實際上,二季度以來,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主要用于煤炭企業兼并重組,這些投資在短期內很難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因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補兼并重組產生的擠出效應而形成的資本空洞。
從目前形勢看,兼并重組等因素正演化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為產業發展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積蓄力量。今年四季度我國煤炭市場形勢將繼續向好的方面發展,這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首先,產銷形勢良好不可逆轉,因此對四季度煤炭產業景氣度繼續看好。第一,前三季度產銷形勢良好,四季度將延續前三季度的發展態勢,實現“慣性向好”。第二,明年的煤炭供需合同將在四季度陸續簽訂。第三,部分行業企業將提前啟動“十二五”期間的工程項目,并給煤炭企業帶來更多市場機會。
其次,煤炭產業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盈利水平持續提升。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健發展,煤炭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同時,2001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一直相對穩定,不少煤炭企業加快產業整合,延伸產業鏈條,從而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
再其次,今年四季度及明年,我國煤炭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因為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仍在加快推進。在完成兼并重組以后,作為兼并重組主體的煤炭企業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對并購重組后的中小煤礦進行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以促進先進的煤炭生產手段代替落后手段,促進先進現代化礦井代替落后礦井,促進煤炭產業的結構優化和合理布局,形成新的煤炭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煤炭產業的總體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產業政策總的方向明確,措施得當,效果明顯。
在這一系列有利條件下,要全面推進兼并重組,一是在兼并重組主體的選擇上,政府應把好關,堅持打破所有制、區域和行業界線,誰代表先進生產力就支持誰,形成煤炭資源向優勢企業流轉機制,完善兼并重組客體甄別標準體系建設,嚴格實行淘汰制;二是加強對兼并重組的協調和指導,建立健全給予性政策體系,從多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完善中介服務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確保被兼并企業職工合法權益;三是引導優勢企業抓住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的機遇,搶占煤炭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沿著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朝著建設高新技術型煤炭企業發展目標邁進。
延伸閱讀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是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研究編制的,于2009年4月22日首次發布,此后按季度發布。目前指數報告監測范圍包括煤炭、水泥、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鋼鐵、家電、紡織、乳制品8個行業。
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以2003年(經濟最為穩定的一年)為基年,對各項指標的同比增長率進行標準化合成,進而反映行業基本運行態勢。統計范圍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9200家。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是一個指數體系,包括景氣指數(由行業生產、銷售、利潤、就業、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合成)、預警指數(由10個左右行業先行指標合成,反映行業發展態勢)及紅、黃、綠、淺藍、藍色預警燈號(分別表示行業發展過熱、偏快、正常穩定、偏冷和過冷)。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