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叫“鋸箭療法”的民間故事來形容當前各地此起彼伏的限電拉閘現象,恐怕再貼切不過。故事說,有一個人被箭射傷了,大夫不是想辦法把箭拔出來,醫治傷口,而是用鋸子將露在外面的箭桿給鋸了,留在肉里面的箭頭因為外人看不見,就不用管了。
隨著“十一五”的收官,為了突擊完成五年規劃內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各地正展開了你追我趕的拉閘“競賽”。10月4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嚴厲批評部分省份采用拉閘限電的方式來達到節能減排目標完全是臨時抱佛腳的行為,“中央只要一發現有這樣的限電措施,就會立即阻止。”話音剛落,就有媒體爆出河北棗強縣自10月份以來開始了大規模的停電,每天全縣只對居民供電4小時,其余時間全部停電。據披露,今年9月以來,全國有18個省份在拉閘限電,停電范圍從高能耗企業和中小企業,已經發展到普通民用電。可以預見,隨著年終來臨,節能減排數字進入到最后統計階段,必將掀起一輪限電拉閘的風暴。
筆者之所以作這樣的“預見”,是因為如此“鋸箭療法”已經風靡全國,但并沒有看到任何地方受到“阻止”或問責,企業被“開5停10”地叫苦連天,百姓與黑暗為伍的怨聲載道,都未能引起高層有關部門及領導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媒體對此類新聞的曝光開始失去了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又怎能阻止以一級政府名義強行拉閘之手呢?
在民眾的憤怒與媒體的聲討中,都將各地拉閘限電的原因歸結于地方政府為了突擊完成節能減排指標而不惜急功近利、釜底抽薪,認為是畸形“政績觀”惹的禍,是考核領導干部“一票否決”的逼上梁山。這其實只是道出了緣由之一。如今,最大的壓力并非來自各級政府對節能減排認識的偏差,而是中國政府在國際上的承諾。面對全球氣候變暖,中國承諾“十一五”期間單位GDP的能耗應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節能、減排這兩點要求是寫進“十一五”規劃綱要里的硬性指標。10月初在天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政府再次表示在2020年前將每一美元經濟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2005年水準的40%—45%。中國政府的大國責任感,獲得了世界的廣泛好評,同時也令人拭目以待。
問題的關鍵是,中央政府的承諾一直沒有化作地方各級政府的普遍共識,更沒有成為自覺行動。很多政府官員將節能減排指標看作上面“壓”下來的。溫州甌海區電力部門領導給企業的解釋就很具代表性,他說:“工廠停電完不成訂單,這不是我們考慮的。我國與國際定有能耗協定,今年是最后一年,政府放話了,不惜一切代價要讓它降下來!”不惜代價最立竿見影的方式,當然就是拉閘限電了。在強行拉閘停電與完不成節能減排指標兩者選擇中,他們顯然知道后者更能討得上級高興,不會受到什么“問責”。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講,拉閘限電并不見得是他們情愿的方式。限電后是節了能,減了排,但同時也拉低了年內GDP增長,一樣影響政績,還帶來財政收入的損失。要看到,許多高能耗、高排放的企業,是在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刺激計劃和“保8”目標的確立中,又重新紅火起來的。如果按照規定光拉高能耗企業的電閘,必然造成完成減排指標與力保GDP的“兩敗俱傷”。情急之下,只好實行一刀切,累及百姓用電了。
說一千,道一萬,節能減排這樣涉及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大目標,光有承諾不行,光有措辭嚴厲的文件不行,光有“一票否決”的考核同樣不行。民眾希望的,不僅是“十一五”沖刺階段有個好數字,更翹望“十二五”有個好前景。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