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水電
  • 南水北調中線穿越黃河隧道即將竣工

南水北調中線穿越黃河隧道即將竣工

2010-11-01 09:06:26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作者: 記者 牛亞皓  

黃河,母親河。黃河兩岸,華夏文明誕生地。在桀驁不馴的黃龍下,即將完成人類史上最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南水北調中線穿黃第一隧”,歷時5年。

在鄭州花園口西的黃河河床底部40米深處,打兩條4250米長的隧道,清澈的漢江水將由此穿越黃河北上,向北方地區供水,形成長江南來水與東西向的黃河水流的十字立交,擦肩而過,江水不犯河水……當你的腦海里出現如此人文與自然奇觀時,一定難以想像,這一空間的穿越,應該穿越了多少工程技術的層層障礙。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批走進“穿黃隧道”,發現———

有多難·千年黃河灘

有多牛·電動剃須刀有多苦·我們像條魚有多好·可以跑火車

千百年來,黃河河床率性而為,肆意擺動,造成了黃河三公里多的河床底層,好似河流淤積地層博物館

有多牛·電動剃須刀

國內首次用盾構方式穿越黃河,穿黃工程選用的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其工作原理類似男士電動剃須刀

有多苦·我們像條魚

工作人員:那時的感覺,就是在泥漿里生存,我們和機器一樣都成了一直生活在水下的魚

有多好·可以跑火車

記者走進“穿黃隧道”看到,發現現在里面有三層樓高、溫暖如春、可以跑火車……

穿越黃河的咽喉 南方長江水送往北京

10月27日上午,河南滎陽市汜水鎮,邙山,黃河南岸。27歲的于興國站在邙山上,近零攝氏度的氣溫和呼嘯而過的大風,令他打起寒戰。放眼望去,此時的黃河在蒼茫的大地上,正緩緩流淌。黃河水下,兩條氣勢磅礴的隧道,穿越滎陽境內的南岸和焦作溫縣境內的北岸。南水北調的咽喉性工程———穿黃工程,馬上就要全部竣工了。

于興國站在風里,眉宇間透露出一種滄桑。作為穿黃工程項目的副總工程師,這里的一草一木、工程的每一步,他都再熟悉不過。而眼下,或許是告別的日子。到11月5日,最后的收尾工作也將結束。

4年前,于興國來到這里。當時的邙山荒涼無比,黃土,荒草,白霜,人跡罕至。那時他剛大學畢業,這是他正式參與的第一個工程項目。“我的專業是隧道地下工程,在北京實習過地鐵修建,畢業后分到中鐵十六局,當時我們局惟一一個野外項目就是穿黃工程,就把我分過來了。”于興國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當時猛一聽還以為修地鐵呢。”

“你才來4年多,我都5年多了。”水電十一局施工局副局長楊社亞走過來拍拍于興國的肩膀。隨即,他在空中畫了一個大圈,“這些都是穿黃工程的范圍。”他從總體上向成都商報記者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從丹江口取水,經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穿越黃河,將水送到北京、天津等地。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標志性、控制性工程,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任務是將水從黃河“咽喉”處由南岸送到北岸,也向黃河以北地區供水,同時向黃河補水。

“我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邙山的最高點。”楊社亞跺了跺腳,指著背后的工程示意圖說,穿黃主體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洞、進口建筑物、穿黃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防護堤、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導工程等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難度最大的就是“穿黃隧洞”,單洞長4250米,穿越黃河3450米,穿越邙山800米。

“丹江口的水進入黃河南岸的明渠,流入隧洞,自流北岸,穿黃工程實際上就是個倒虹吸,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講就是個翻水井。”楊社亞說。

穿越常規的技術 隧道下面竟冬暖夏涼

10月底的北方天氣已有徹骨的寒冷,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當地村民背著手走到邙山上一睹穿黃工程之風采,有的老漢坐在深草窩里,一坐就是半天。“能從黃河底下挖地洞一直挖過去,那確實是太牛了。”一位村民認真地說。

站在邙山南山坡,映入眼簾的是兩條平行的穿黃隧道。旁邊還有一個小洞口,為退水隧道。“隧洞為雙洞平行布置,中心線間距為28米,各采用1臺盾構機自黃河北岸豎井始發,向南岸掘進。”于興國說著,帶成都商報記者來到豎井旁,“看,從這兒下去就是隧道了。”

偌大的豎井是怎么建的呢?于興國說,這牽涉到前期的土建工程,在黃河灘地下打“連續墻”(國內罕見),做到滴水不漏。因為黃河灘挖到三四米就有水,就要造一道“墻”隔水,用泥漿護壁,下鋼筋籠,再澆混凝土,圍成一個墻。再在墻內開挖40米深的豎井。“穿越號”盾構機就是從北岸豎井出發一直挖穿黃河的。

成都商報記者沿著豎井的鐵梯往下走,跳到隧洞口。洞口處,抵著一個“龐然大物”。“這就是傳說中的盾構機。是從德國買過來的。但后來換的刀片都是國產的。”于興國說,盾構機是集土建、電氣、機械三者一體的全自動的機器,推著它往前挖的有14組千斤頂,總推力6034噸,盾構機前面有一個刀盤,刀盤上有140多把刀片,刀盤旋轉,把大塊土體切成小碎塊,其工作原理類似電動剃須刀。刀片旋出泥漿后,千斤頂再頂已拼好的管片側壁。

沿著長長隧道里的鐵架往前走,伸手可觸一環一環的管片,5環一個編號,內有密密麻麻的方孔,孔內擰有粗大的螺絲。“有孔和縫沒關系。這上面還要再澆一層水泥。”于興國在前面邊走邊大聲說,隧洞采用雙層襯砌,外襯為預制鋼筋混凝土管片,內徑7.9米,內襯為鋼筋混凝土,成洞內徑為7.0米,穿黃隧洞最大埋深35米,最小埋深23米。

隧道里“冬暖夏涼”,此時竟溫暖如春,兩邊亮著燈管,還有通風帶和冷卻管。但再往前走,燈管越來越少。“工程要完工了,拆機把電都拆了。”于興國揮舞著手臂說,“我們現在就在黃河水下,隧道有三層樓那么高,跑火車都可以。”

穿過隧道,成都商報記者從黃河南岸隧洞口探出頭來,感到外面又是凜冽的風…….

穿越他們的人生

施工者的婚姻、告別

穿越黃河,難度有多大?千百年來,黃河河床率性而為,肆意擺動,造成了黃河河床泥沙膠結,混雜交錯,三公里多的河床底層,好似河流淤積地層博物館。

于興國還記得有這么一次,在機器工作時的一瞬間,隧洞口出現了漏水的地方,由于水壓甚大,嘩嘩地往外流。“洞口鋼環全部變形,眼看著水就要把機器給淹了,而且隨時有塌方的危險。”于興國回憶那次驚心動魄的搶險經歷,“整個項目200人全體出動搶險,那時的感覺,就是在泥漿里生存,什么手機啊全都不顧了,我們和機器一樣都成了一直生活在水下的魚。經過十幾天的搶險和加固,最后把鋼環弄得密密麻麻像刺猬一樣。”

5年,于興國從一個大學畢業生到值班工程師,從值班工程師到項目副總工程師,他說這是他“人生履歷中輝煌的一筆”。他說,這些年不知見到了多少“大領導、大人物”。他還說,期間他和公司一位女孩結了婚,她在“鄭州隧道”工作,而更多的小伙子沒有他幸運,至今單著。一位90后的小伙索國強是電焊工,他已經兩年沒回家了,他的愿望是“把錢揣回去,娶個老婆子”。于興國一臉輕松地在邙山上走,腳下跟著一只小白狗。“這是工地上養的,有感情了,真舍不得它。”

驚人細節

“電動剃須刀”光換刀片都花了幾百萬元

穿黃工程開創了數個國內甚至世界第一:我國第一次采用大直徑隧洞穿越黃河淤積層,第一次在我國水利界采用泥水平衡加壓式盾構進行隧洞掘進施工,隧洞雙層襯砌的結構形式在世界前所未有。

工程選用的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工作原理為:盾構機最前部有一個開挖艙,開挖艙內裝有刀盤,刀盤上安裝多種刀具,刀盤旋轉,帶動刀具切削掌子面,把大塊土體切成相互分離的小碎塊。其工作原理類似男士電動剃須刀。 “沒有好機器,想都別想。”于興國細致地介紹這臺盾構機怎么挖隧洞,“挖的時候,只有人坐在前艙,盾構機的刀片在旋轉,推進一環寬(1.6米)就開始拼裝管片,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個循環。在沙層地質一般40分鐘就推進一環,拼裝管片需要半個小時,復合地層推進需要5個小時左右。”“黃河底下的地質很復雜,千年黃河灘啊。”于興國感慨,靠近北岸的是沉沙層,靠近邙山的逐漸出現黏土、卵石層和復合層,最難的是地質里有些異物,比如大孤石、古樹,常把刀片攪斷,另外黃河水也有很大的壓力。“整個工程里經常換刀片,換了幾百萬元的刀片了。”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南水北調 中線 穿越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