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其他
  • 千億巨資欲引領全球 電動車中國勝算幾何?

千億巨資欲引領全球 電動車中國勝算幾何?

2010-11-09 10:02:54 騰訊汽車   作者: 李安定  

“同一起跑線”忽悠了20年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科技部門就曾確定在汽車新能源技術中把電動車作為主攻方向。理由是:傳統汽車技術比歐美晚了幾十年;而電動車全世界都還沒有大突破,中國現在與歐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完全可能后來居上。這就是今天盛行的中國電動車“彎道超車”論,“蛙跳式跨越”論的基礎。

1998年6月,我曾采訪汕頭南澳島“國家電動汽車試驗示范區”的啟動儀式,當時,有10輛國產電動車、5輛豐田RAV4,5輛通用EV1投入示范區運行。兩年后,再去,豐田電動車跑了10萬公里,除了換了電池,沒有大問題;國產車,光是電池爆炸的大事故就發生過10次,小故障更是不斷,“造成司機都不敢開車出去。”示范區一位專家表示,沒有什么‘同一起跑線’, 說到電動車,我們還是“小學生”。

“十五”期間,鑒于純電動車的研發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突破,科技部門把世界上開始熱門的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也打包列入863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該項目國家投資8.8億元,加上地方和企業配套資金總共約24億元。五年過去,沒有一個電動車項目進入商業化生產。

電池的儲能極限是個死結

新世紀的頭十年,全球所有大廠商的電動車、天然氣車、生物柴油車、甲醇、乙醇車、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車百花齊放。對于新能源車幾乎都保持局部研發,小批量試探,全局觀望狀態。跨國公司都在蓄勢待發,審慎等待全球能源結構調整的形勢明朗。

100多年來,電動車潮起潮落,而困擾著人們的問題,始終只有一個——電池的儲能水平的提高。電池是要在單位體積的化學物質里儲存一定的能量,人類在這個領域里的進展相當緩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10年前,你的手機電池待機多久?2至3天,筆記本電池呢?2小時。如今,是不是還差不多?可見,電池的發展速度遠遠跟不上芯片的發展速度。

2008年,我采訪奔馳主管研發的董事韋伯。談到電動車,他說,發展電動車的最大關鍵是電池。我們關注哪個廠家誰能在中期取得電池技術的實質性突破,包括中國的比亞迪。能量儲存,現在汽車和電動車之比是100:1,我們的目標是努力提高到10:1,這樣的水平才有實用性。

千億元紅包引領全球電動潮

2009年,電動車在中國,繼而在全球突然異軍突起。

購買國產電動車,每輛車補貼高達五六萬元。政府財政對于電動車補貼的計劃額度,高達一千億元。發展目標更為搶眼——到2020年,以電動車為主打的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保有量達500萬到1000萬輛。

來自政府大力度的鼓勵措施,讓電動車在國內陡然升溫,汽車廠造電池,電池廠造汽車。光是在山東一夜間就冒出上千家電動車廠;更有企業以建立電動車基地為名向地方政府圈地;汽車大集團,不拿出幾款電動車樣車,就要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

中國對電動車如此情有獨鐘,也給全球跨國公司提供了一個大好商機,中國第一次引領了全球汽車業的一個電動車技術熱潮。

當中國的各汽車企業還在玩電動車概念,忙于作秀的時候,奔馳、大眾、奧迪、日產等跨國公司已經從他們的新能源車武器庫里,拿出了接近商品化的電動車型,投身到中國人發動的這場新一輪電動車熱潮的競賽中。

我曾私下問過一家跨國公司的科研人員,為什么他們對電動車的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彎。他誠實地說,中國政府拿出幾千萬元的巨資培育電動車市場,我們怎么能放棄這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page]

怕的就是頭腦發昏

中國的電動車,沒有經過一般汽車產品在極端冷熱溫度和十萬公里以上的路試,大眾的電動車UP,日產的“聆風”研發成功,到最后上市,中間都有兩三年的測試。中國電動車除了能跑,質量、安全、能用幾年,這一切消費者知情嗎?車還在實驗室開發階段,此時就鼓勵購買,消費者豈不取代了工廠跑路試的試車員。

舉例說,鋰電池的安全就是個未知數。2010年9月,聯邦快遞的一架波音747貨機在迪拜爆炸墜毀,全球嘩然。經查,罪魁禍首就是飛機上運載的手機和電腦用的鋰電池。當電動車達到百萬輛的規模時,會不會接二連三的發生電池爆炸的新聞呢。

現在的電動車,廠家宣傳一次續航能力一二百公里,基本都有很大水分,最客觀的也是一些理想值。來幾次急加速,耗電激增,續航里程就大打折扣。假如你興沖沖買來一輛電動車,從上海去蘇州,開到半路沒電了,找不到充電站;或者說找到充電站,前面排著兩輛車,還得等10小時才輪到你;且不說,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電池都會效率下降,乃至停止工作。一旦被拋在路上,你堵不堵心。

在一種新的主流能源為全球汽車業所認同之前,在這種能源禁得起推敲的大量提供之前,奢談新能源車的商品化都為時尚早。

電動車的能源——電從哪里來?來自電動車權威人士的應對石破天驚:“我國目前每天有超過9億度的低谷電,可供5000萬輛電動車充電。”5000萬輛,相當全球汽車一年的產量,僅僅用中國的低谷電就能提供全部電能。這樣浪漫的應對,極其荒唐和不負責任,尤其作為一個國家長遠規劃的依據。

市場的理性選擇

電動車使用中充電的問題,遠比人們預想的復雜。加油是動態的(一兩分鐘),充電卻是靜態的(幾個鐘頭);加油站占的是兩條車道,充電站占的卻是一大片停車場。而且充電的頻次比加油高得多,網絡密得多,如果“取代”傳統汽車真能實現,光是在擁堵不堪城市中安排每天數百萬輛電動車的充電站用地,就是一場噩夢。

從環保角度看,電動車在中國的貢獻度不會高。在瑞典,我曾經問過電力產業的能源結構,被告知水力發電占50%,風力和其它生物能源發電占45%,用煤發電只占5%。而在中國,70%的電力來自煤炭,中國煤炭40%以上是高硫高灰的劣質煤。電動車在中國的零排放只不過是污染前移。

在國外,電動車追求的不是對汽車的替代,而是城市短程交通的補充。現在的鋰電池技術,作得好的,基本上是背一公斤電池,可以跑一公里。所以國際上的成功的純電動車,基本保持在一次充電,一百多公里的續航能力,接送孩子、賣菜購物,看個社區醫生,足夠了。但是城際出行,就非開汽車不可了。因此電動車主要用作“第二輛車”。在中國,把電動車當第二輛車買,而且價格不菲,買車停車都不現實。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封鎖和失誤中,中國人正勒緊褲帶過著最艱難的日子。張愛萍將軍對毛澤東說,給我十個億,一定造出個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好不揚眉吐氣。今天,為了作個電動車全球領先的大國,上千億元砸下去了,希望能聽見些響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