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既是一架望遠鏡,也是一臺顯微鏡,可以讓國家電網檢驗自己,前提則應該是盈利
三年前,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幾經輾轉,獲得菲律賓電網25年的經營權,實現"走出去"第一步。三年過去,國家電網再度出擊南美最大的市場經濟國家--巴西,由于有了以前的經驗,顯得輕松不少。
"巴西和中國兩方面政府的審批都已經下來了。現在只差最后清理被收購方原有的債務。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接手準備,希望今年12月底能順利全部完成。"國家電網國際事業部一位主要負責人向本刊記者透露。
今年8月,國家電網提出收購Elecnor SA等七家巴西輸電公司股權,收購總價為31億巴西雷亞爾(約合17億美元)。這一交易由國家電網直屬子公司--國家電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國際)下屬的巴西公司(State Grid Brazil Holding)執行,而國網國際正是此前國家電網推進菲律賓電網經營權收購的載體。
國家電網在巴西的投資目標不會僅僅止步于對七家巴西輸電公司的收購,這只是巴西征程的開始。未來國網會將"走出去"的著眼點放在何方?而巴西的收購還會遭遇哪些阻力和挑戰?要解決的難題不少。
從菲律賓到巴西
在首次"走出去"獲得菲律賓電網25年經營權嘗到甜頭后,國家電網就一直在尋覓其他市場機會,并很快盯上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巴西。與中國類似,巴西經濟快速發展導致電力需求增加,電力行業也成為眾多投資機構看好的一個行業。巴西能源調查局(Energy Research Agency)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巴西家庭用電量創下11年新高。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巴西發展潛力大,同時電力市場已經廠網分開,出去學習這種體制有利于國內的電力體制改革。
巴西Elecnor SA、Abengoa SA、Isolux Ingenieria SA等七家能源公司部分項目股權打包出售給國家電網帶來了機會。"我們很快進行專業盡職調查、評估和談判,最后決定買下來。"參與交易的前述國網國際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電網計劃通過收購和經營管理了解當地監管條例、企業文化和社會環境,再逐步參與當地高端輸電市場的開發和競爭。
今年10月,巴西媒體進一步報道稱,國家電網有可能和巴西本地資源公司合作,參與當地一個水電站項目的競標,同時,國家電網有可能會參與巴西輸電領域的其他建設項目。
前述國家電網國際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還是以輸電作為主要的業務切入口,會優先考慮輸電、送變電這一類項目。"我們仍以電力網絡項目為主,如果只是純粹的水電項目,肯定不是我們優先考慮的范疇。"他表示。
另一方面,國家電網希望在巴西擴展其特高壓技術。國家電力科學院研究院名譽院長薛禹勝告訴本刊記者,巴西是個能源分布不均勻、能源傳輸距離很長的國家,而且巴西的電力供應以水電為主,而水電項目除了長距離、特高壓輸電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巴西方面表現出了對特高壓技術的興趣。今年7月,巴西礦業和能源部部長巴西奧·齊摩爾曼訪華時,參觀了特高壓上海奉賢換流站、上海東海風電場、特高壓山西長治變電站等項目。
"像巴西這樣的大國,將來肯定會有特高壓的需求。但我們會比較謹慎,一步步來,主要看當地政府和市場有多大需求。"前述國網國際負責人稱。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在巴西的收購項目并未遭遇太大阻力,監管機構一路綠燈。巴西國家電力能源機構一開始就表示原則上同意這一交易,并在今年九月正式放行這一交易。"我們始終對巴西政府強調的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復雜的電網,尤其是特高壓輸電的技術,幾十年沒發生重大的事故。"前述國家電網人士稱。
在巴西之前,國家電網的第一次海外試水頗吃了些苦頭。2007年12月,在經歷了三次招標失敗后,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菲律賓蒙特羅電網資源公司、卡拉卡高電公司合資組建的"菲律賓國家電網公司",最終以39.5億美元價格中標,獲得菲律賓國家輸電網25年的特許經營權。其中國家電網公司占40%股權,為單一最大股東,另兩家菲律賓企業各占股30%。
在菲律賓項目上,國家電網前后花了一年多時間,中間亦遭遇菲律賓國會巨大壓力。招標結束后,菲律賓方面仍然屢現反對之聲。有反對派議員稱,將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請,阻止政府將經營權授予中國國家電網參加的聯合體。
"最后這個聯合體還是菲律賓人說了算,菲方的兩家企業各占股30%,我們占股40%。因為他們從國家安全考慮,認為他們國家的電網不能被中國人控制。"國家電網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刊記者坦言。
國家電網讓出了控股權,但很多業內人士現在談及這一項目,大多評價"不錯"。好處之一是帶動了國內電力設備的出口。"2009年我們剛運營了一年,國網做的最主要是設備更新換代,用的大部分是中國的設備,當年就從中國采購了5000多萬元。"前述內部人士表示。
"菲律賓項目我們已正常運營接近兩年,而且各項運營的指標都超出了當地社會和監管部門預期。現在即將進入第三個監管期,對今后五年的電價政策、技術指標進行又一輪審查。總體來說,菲律賓的政府和社會對我們中方在決策、日常管理、運營上的表現都很滿意。"國網國際負責人表示。
在菲律賓項目上的盈利,也讓國家電網初嘗"走出去"的甜頭。國家電網曾披露,該項目在2009年全年共取得投資回報48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億元),約占國網公司實際投資額的12.17%。
即便如此,國家電網在菲律賓也曾遭遇"水土不服"。前述國網國際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這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兩國不同的文化差異上。在國內,員工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但是,在菲律賓,員工"將自己的命看得更重要"。比如菲律賓臺風期間,鐵塔、導線被毀,引發大停電。如果是以前,一周才能恢復供電,而在國家電網管理下24小時內實現了恢復供電,百姓和政府都很高興。可是,菲律賓當地員工卻抱怨,"你們都不要命了嗎,我們還要命呢。臺風還沒停,我們就要開始干嗎?"
上述負責人解釋說,其實,在國內,國網經常一停電了立刻就搶修,幾小時就可恢復供電,但在菲律賓只能等臺風稍微平緩一點才開始。
"走出去"首先要盈利
國家電網自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看,"走出去"既是一架望遠鏡,也是一臺顯微鏡。"畢竟我們在中國做得再大再強,緯度也是單一的,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技術實力能否在國外復制,這一復制的過程就像一架望遠鏡,到更遠的發展空間提升我們的影響力和國際上的話語權;同時也是臺顯微鏡,從另一方面來照射我們從戰略到管理到底怎么樣。"前述國網國際負責人認為,與整體盤子相比,國網投資的資產并不大,但對公司反省自己,檢驗自己的戰略和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面對國家電網在海外市場的頻頻試水,業內不乏擔憂:國家電網原本應該是一家被嚴格監管的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司,國家電網的海外業務是否會虧損,變成賠本賺吆喝?
國家電網"走出去"的前提是要能盈利,而能否盈利取決于兩方面--管理能力和水平,能不能適應當地情況的變化。"因為國企在國內做老大做慣了,到了別國就不能繼續在政府之上,對地方政府指手畫腳。這是一個新課題。國網要做好防火墻,要防止國外做得虧損了,令國內來彌補他們的損失。"
對于這種擔心,國網國際的主要負責人向本刊記者回應說,"我們內部一個基本原則是,如果回報不比國內高兩到三倍的話,我們都不會去看它。所以我們所選中的市場,除了有核心競爭力,他們的電價政策也優于國內,這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他看來,國內上游煤炭價格與國際接軌,下游則是低電價,反而是菲律賓、巴西這樣的國家,上下游價格都和國際接軌。
國家電網在另一層面的挑戰是能否適應國際新技術。國際上的技術追求不再是國家電網以前追求的"超大規模",更多的是智能化、扁平化的電網。國家電網在特高壓方面雖有很強的優勢,但在低壓方面卻處于劣勢,智能電網也不及美國,因此,"國家電網還需要學習和適應未來在低壓配電智能化的國際發展新要求。"
國網電網首席顧問周小謙認為,"走出去"需警惕潛在的政治風險。"比如在投資國一旦發生政治事件,談好的項目和合同條款都可能被撕毀,這對投資的影響是很致命的。"周小謙說,像菲律賓國內出現的"反對國網控制權旁落"的情緒未來還是有可能出現。不過,他仍相信未來阻力會越來越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