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編輯:漂亮大氣的行政辦公樓、干凈整潔的職工公寓、緊張有序的調度室、煥然一新的變電站……當記者再次來到左云鋪龍灣煤礦時,這里的一切都與之前大不一樣。一條一米寬的輸煤皮帶,以每小時100噸的速度將閃著亮光的原煤輸送到幾十米高的裝車筒倉,結束了以往從井下往出輸煤的年代。
10月11日,這座年產原煤120萬噸的現代化礦井,經省煤炭廳批復開始聯合試運轉。這是大同市地方煤礦在資源整合中第一家開工、第一家聯合試運轉的高標準的現代化礦井,這也標志著左云縣煤炭資源整合開始步入見效益的階段。
據勘測,左云縣煤炭分布面積達797平方公里,占該縣國土總面積的61%,現保有儲量約174億噸,該縣每年近95%的財政收入來源于煤炭收入。這也曾使左云“因煤而興”,先后躋身全省產煤大縣、全省經濟實力20強縣和全國重點產煤大縣行列,在大同市率先實現了小康縣目標。但進入21世紀后,礦點多、規模小、采掘工藝落后、資源浪費嚴重、環境質量差、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采煤后遺癥逐漸使左云陷入了“因煤而困”的格局。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2006年,左云走上了煤炭產業的轉型之路。“記得我縣煤礦最多時達到138座,進入新世紀后,雖然對原有煤礦進行過幾次整頓,但基本上是原地踏步。”該縣新聞中心邊主任這樣回憶。但從2006年到2008年底,該縣相繼關閉了66座煤礦,煤礦數量一下子降到了72座。
在隨后的煤炭資源整合中,按照省政府 [2008]23號文件和大同市政府[2009]10號等文件要求,左云縣必須將原有的72座煤礦整合成25座,而整合后無論從單井規模,還是技術含量都要遠勝于原礦井。于是,左云硬是將主導產業命脈的煤礦全部停產,而且一停就是兩年。“實施煤礦兼并重組,改變多、亂、小、散的煤企格局,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機械化開采、集團化運轉,不僅是全省的戰略目標,也是左云縣產業調整的根本出路。”左云縣縣委書記王偉國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這次煤礦兼并重組整合中,是由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公司、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大同鵲山精煤有限責任公司為主體,對左云縣的72座煤礦進行整合重組。而兼并對象是承包煤礦的小礦主和各村入股的村民,于是,資源補償、廢舊設備處置、村民利益等問題接踵而來。
為確保兼并重組工作的客觀公正,左云縣委、縣政府抽調了專業人員組成專門的煤礦兼并重組辦公室,聘請了13家專業的評估公司,聘用專業律師20多名,全力推進兼并重組工作。“鋪龍灣煤礦只用了12個月的時間就初步完成了從15萬噸到120萬噸、從地方小煤窯到現代化礦井的跨越。在此期間,縣委書記每周都要過問煤礦建設的進展情況,縣長更是親率班子成員,放棄節假日前往駐地進行談判,將一個個制約兼并重組工作的矛盾化解開來。”鋪龍灣煤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貴春說。
目前,該縣整合重組工作已進入重組礦井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在整合的25座煤礦中,有正常生產礦井1座,試運轉礦井1座,已取得開工報告礦井5座;兼并重組協議簽訂率為100%,并全部接管;采礦許可證辦證率100%,生產礦井煤炭生產許可證辦證率100%,兼并重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