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組建煤業集團到重組煤業化工集團、從黑色礦脈到綠色礦山、從賣資源到賣專利、從領跑三秦到攜手多方合作……5年多時間,陜煤化集團銷售收入翻了近三番;連續三年,煤炭產量位居全國第五。記者日前從陜煤化工集團獲悉,2010年年底陜煤化集團將躋身億噸級煤企“俱樂部”。
兩年,能做什么?
對于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來說,兩年就意味著一次漂亮的轉身,一次巨大的跨越。
“我們的發展速度是‘兩年翻一番’。2004年重組時,當年的銷售收入是65億元,今年將達到500億元;2007-2009年,煤炭產量3年蟬聯全國第五位,今年將突破億噸大關。”陜煤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華煒對本報記者表示,陜煤化集團即將成為全國能源供給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挖煤不見煤,發電不冒煙”
黃陵礦業,陜煤化所屬的大型現代化核心企業。進入其礦區,既看不到滿天飛揚的煤灰,也找不到往外運煤的車輛,甚至連印象中滿身黑灰的礦工也衣著整潔。年產1300萬噸的礦區,地面不見一點煤炭;13萬千瓦的煤矸石電廠,看不到煙囪冒煙;年產1億塊蒸壓粉煤灰磚的項目,也察覺不到常見的煙塵和異味。頓時令人心生錯愕,這還是煤礦嗎?
兩個日產萬噸的工作面和綜掘隊,機械化裝備程度為100%,創下雙千萬噸零死亡的世界領先水平。13萬千瓦的煤矸石電廠,集發電和供熱于一體,每年節約標煤500萬噸,“吃”掉矸石、中煤、煤泥約80萬噸,銷售收入近2.5億元。配套建成的年產1億塊蒸壓磚廠,年消耗煤矸石電廠粉煤灰20.25萬噸、爐渣6.5萬噸,使礦區形成了閉合的循環產業鏈條。每年既節約了200萬元左右的電廠灰渣排放費,還可保護耕地約100畝,實現經濟效益超過3000萬元。
目前正在建設2×30萬千瓦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建成后年消耗低熱值燃料將超過300多萬噸。還在延長產業鏈,建設4×90萬噸大型現代化焦化項目,全面實現化產回收和焦爐煤氣的綜合利用。預計到2012年年底,黃陵礦區在實現煤炭清潔高效生產的同時,將形成年銷售收入過200億元的循環經濟園區和花園式示范礦區。
從賣資源到賣專利
“四流企業賣資源,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專利,超一流企業賣標準。”陜煤化集團正在探索這樣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2010年8月8日,神華包頭煤制烯烴示范工程核心裝置甲醇制烯烴投料試車取得成功。神華為此項甲醇制烯烴技術付出了高達1.2億元的技術轉讓費用,DMTO(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工藝)成為中科院成立以來“賣得最貴”的一項專利。
在這項“賣得最貴”的專利背后,陜煤化集團正是強有力的催生者。
自2004年以來,陜煤化集團與大連化物所通過組建煤化工工程中心、甲醇制烯烴國家實驗室等技術研發平臺,已經成為國內在煤制烯烴及其相關專業領域內最專業、最權威的專利專有技術供應商之一。
另外,運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溫煤干餾及煤焦油加氫制油技術,國內單套、規模最大的50萬噸/年中溫煤焦油制油項目業已成功打通全部流程,生產出了合格油品,具備了商業化運行基礎。
11月10日,陜煤化集團北元化工100萬噸/年聚氯乙烯循環綜合利用項目PVC產品下線剪彩儀式隆重舉行。“這是陜煤化集團在鹽煤化工領域建成的第一個大型現代化綜合利用項目,標志著我國最大的PVC生產基地即將建成,也標志著‘北元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陜煤化集團總經理高仰才說。
此后,陜煤化集團還與神木縣多家民營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成功重組與鹽煤化工領域相關的天元和富油公司以及蘭炭企業,實現了園區小循環和區域大循環,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疑,陜煤化集團正在為打造中國一流安全節能環保能源化工企業一路疾馳。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