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成為10月國內經濟領域的主要話題之一,持續的通脹壓力越來越大。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備受關注的10月經濟數據,我國10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了4.4%的近25個月來最大同比漲幅,遠高于市場預期,也比上個月CPI漲幅高出0.8個百分點。同時,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升了5%,比市場預期的4.5%和上月的4.3%高出許多。
“千年極寒說”剛告一段落,通脹壓力又迅猛襲來,國內煤炭市場繼續上行。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統計,11月12日,全國市場煤平均交易價格為每噸720.2元,價格指數為182.0點,比前一周漲2.1點。另外,環渤海動力煤市場價格上周迎來新高,23兆焦/千克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連續七周上揚,累計漲幅9.8%左右。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1%,漲幅比9月份擴大1個百分點。其中,有色金屬材料類購進價格漲幅最大,上漲15.8%,之后依次是燃料動力類上漲8.9%,化工原料類上漲7.2%,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9.0%。
10月的經濟數據公布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貨幣超發是當前物價上漲過快的首要原因。
根據央行最新數據,10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5877億元,同比多增3347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69.98萬億元,同比增長19.3%,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針對我國貨幣超發43萬億元引發通脹的說法,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回應認為毫無依據。而央行副行長馬德倫日前表示,在維護貨幣穩定的前提下來發展經濟,貨幣的超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貨幣總量的需求會增長。此外,外匯的大量流入也導致央行投放大量貨幣。馬德倫同時表示,央行一直對通脹風險保持警惕,不會放任通貨膨脹加劇。
由于中國的實際負利率已經達到200個基點,專家普遍支持央行加快升息步伐。同時,為了降低輸入型通脹帶來的壓力,人民幣加速升值或成為可能。美聯儲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引發了全球性的爭議,此舉將進一步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持續遭受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為遏制由貨幣超發、流通性過剩導致的通貨膨脹,央行于11月10日晚間緊急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三次上調準備金率,也預示著我國貨幣政策向常態化回歸。連續上調準備金率一方面體現出央行對當前流動性過于充裕的擔憂,另一方面則意在加強對通脹風險的管理。
經濟學家韓志國表示,10月CPI上漲4.4%,PPI上漲5%,顯示經濟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通脹壓力。物價的加速走高還未結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傳導作用可能要兩三個月以后才能體現出來。韓志國認為,中國明年或將進入高通脹期。
在高通脹預期和冬季用煤高峰期來臨等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煤炭價格上揚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業內專家表示,煤炭價格市場化成為公認的趨勢,當前各大電廠已普遍加緊購煤囤煤,國家發改委再度頒布煤炭限價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消息稱,國內煤炭貿易商再次加入囤煤大軍,與上一輪賭漲極端天氣的購煤熱潮不同的是,本輪購煤囤煤更多考慮到的是通脹壓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