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瀏覽網頁,發現網友跟帖中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也是來看評論的。”這句話主要集中在“國家發改委稱‘十一五’減排目標提前完成”一稿上。
據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近日披露,“十一五”節能目標有望如期實現,減排目標已提前完成。
對于曾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的解振華的權威表態,輿論頂的少拍磚的多,有網友就說:“看了標題就懶得看內文,直接看評論了。”這引發更多的人跟帖:“我也是來看評論的。”
事實上,網民們的消極回應,折射的正是鋪天蓋地的拉閘限電“運動”后,人們對節能減排目標是否能真的完成、如何完成的質疑。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代價卻是環境破壞嚴重、資源消耗過度,這引起各界尤其高層的憂慮,所以“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節能減排的明確目標。
但在GDP政績的發展沖動下,各地并未重視節能減排,“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就未實現年度目標,這加大了后4年的工作難度,到今年前9月,僅京津兩地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今年最后一季度,隨著最后期限的逼近,在“一票否決”的高壓線面前,各地為了完成任務硬指標,就拉開一場轟轟烈烈的拉閘限電限產的“強制運動”。
但實際執行中,節能減排、節能降耗卻走入停電的歧路。不光高耗能企業被拉閘,非高耗能企業也被拉閘,連居民正常生活用電也被限制。限電限產的擴大化,導致不少地方生產秩序紊亂,居民生活受到影響。
關鍵是,如此“突擊秀”只是完成了任務,卻未收到節能減排的預期效果,反倒產生了新的能耗和污染。現實中,不少商家、醫院、居民被限電后,大量購買發電機和柴油發電,導致柴油荒;且按下葫蘆起了瓢,電力節能的背后是成品油領域形成了新能耗、新污染。
“能”未節,“排”未減,如此“節能減排”,與中央目標任務背道而馳,這種任務即便完成了,又有何意義?
如此“節能減排”,最終得利的自然還是地方及其官員,因為任務完成了,自然政績“靚麗”、烏紗穩固。
當然,在環保、節能已成社會潮流的背景下,類似施政行為在地方并不少見。過去一年,中國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號,無一省份缺席,但實際上,全國并無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這讓人想起各地爭建“國際大都市”的做法,是不是同樣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影子呢?
有專家分析,無論消極對待節能減排、突擊節能降耗以完成任務還是背后的政績沖動,都是各地多年來在高速發展之路上埋頭前沖不能剎車的結果。
又一個五年規劃即將出臺,節能減排還會被重視。如何改進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方式,讓節能減排不再重蹈“十一五”的覆轍,已備受關注。
或許,像獲授“國際慢城”的江蘇高淳縣椏溪鎮那樣,讓發展稍微慢下來,讓生活節奏慢下來,并反污染、反噪音、支持綠色能源,才是真正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并最終緩解環保、能源之困的根本之道。
否則,發展沖動、政績沖動猶在,到了2015年,各地難保不會又為完成任務形成新一輪拉閘限電、拉閘停電的狂潮。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