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在11月29日第二版刊登的記者那子奇的新聞綜述“調優謀強轉型路”中提到:在此類礦井中,始建于1878年的開灤集團可以說是今年涌現出的“轉型狀元”。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曾經獨領風騷的“老勞模”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2010年中國500強企業排名中,它以兩年上升188位的速度躍居到第103位。2008年、2009年兩年,開灤集團原煤產量增長了40.4%,營業收入增長了256%,利潤總額增長了230%。盤點開灤集團今年前10個月的財務數據,開灤同樣又提供了這樣一份驕人的成績單:原煤產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又分別增長了56.74%、76.17%和22.05%。那么,在2008年以來的兩年時間里,是什么“魔法”使開灤集團成功轉型?又怎樣實現了“返老還童”?
近兩年,開灤曾面臨重重困難:金融危機之后,市場回暖緩慢,2009年煤炭綜合價格同比下降16.3%,少收入18.5億,焦炭價格下滑28%,少收入17億元,甲醇也因產能過剩有40%企業停產,加之企業辦社會的包袱沉重。在這樣的情況下推進轉型,曾引發懷疑。憑借以發展戰略轉變帶動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轉變的思路,開灤集團不僅戰勝了困難,實現快速發展,而且增長的總收入中,綠色漸多,黑色漸少。解讀這兩組數字,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說:“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企業越是困難,就越需要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和發展。”
轉型:可持續發展繞不過的一道坎
始建于1878年的開灤,是我國最早使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煤礦,享有“中國煤炭工業源頭”、“中國北方民族工業搖籃”的美譽。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共和國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后,開灤人更是以“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銘記的奇跡與輝煌。但是,130多年的漫長歷程,也讓這個曾為國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的中國煤炭工業長子,也積累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矛盾,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發展瓶頸:唐山老礦區的11座礦井,有4座已經破產,煤炭可采儲量不足14.5億噸,按照目前年產量2500萬噸的規模,老礦區開采時間勉強可以維持30年;開采深度平均在地下850米以上,最深超過地下1257米,水、火、瓦斯、煤塵和頂板等自然災害嚴重,生產成本越來越高;社會包袱沉重,年生活后勤費用10多億元。進入新世紀以來,企業雖然年年有發展,但同先進企業相比,發展速度明顯放緩。2002年到2007年,在全國企業500強排名中,五年后移了30位。特別是“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長期沒有得到改變,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資源型企業都有資源枯竭的時候,但思路是不可以枯竭的。百年開灤的基業長青,必須跳出依賴煤炭過一輩子的傳統思維,立足煤、跳出煤,學會吃“雜糧”,讓接續產業與替代產業支撐起企業的未來。2008年5月21日任開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學堅定地表示。
發揮比較優勢 科學謀劃布局
就資源型企業而言,轉型是當今世界性難題,眾多企業都難逃因資源豐富而興,因資源枯竭而衰的宿命。而且企業轉型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不僅是結構調整,項目建設,還涉及人才、隊伍、技術、資金、管理等方方面面,等到資源枯竭了再轉,不僅會喪失很多機遇,而且會失去煤炭基礎產業的掩護,不利于企業的發展,甚至會很被動。因此,及時實施企業轉型不僅需要時間和投入,更需要對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對國家負責的崇高責任感,需要對形勢的準確研斷、敢于創新突破的氣魄膽識和科學縝密的發展思路。 ---立足企業比較優勢。比較優勢是明確產業分工和產業發展定位的基礎,是企業轉型和發展的立足之本。作為資源型老企業,開灤有很多比較優勢:獨特的區位優勢,大量的存量資產,先進的煤炭開采管理和技術,知名的企業品牌和人才……130多年的歷史積淀,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會成為阻礙企業轉型的沉沒成本,甚至是包袱。轉型就是變沉沒成本為資源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競爭優勢。
---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國際產業分工趨勢和產業梯度轉移規律是企業發展的指南針。深入研究《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國家產業政策,為開灤探索發展替代產業并實現轉型的指明了方向。
---與區域經濟協同互動。企業發展離不開產業集聚和區域創新系統所帶來的規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企業轉型的主體地位需要與城市轉型的主導地位協同發揮作用。河北省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實施“三年大變樣,推進城鎮化”;唐山市加快曹妃甸建設,強力推進唐山灣“四點一帶”產業聚群,大力發展精品鋼材、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七大產業。這些都為開灤轉型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他山之石為我所用。世界資源型城市中,轉型成功的范例,比較典型的有德國魯爾區的“轉型型”、美國匹茲堡區的“復興型”和法國洛林區的“告別型”。而與開灤條件比較相似的,是德國魯爾區的“轉型型”范例。利用先進的煤炭開采技術,走出去開發資源,繼續把煤炭做大做強。與此同時,發揮區位優勢搞煤炭貿易,利用閑置土地搞房地產開發,還發展煤機制造、煤化工和文化產業等。煤炭貿易規模曾經是世界第二,房地產開發曾排名世界第五。魯爾經驗對開灤轉型發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近幾年,開灤集團每年兩次組團到魯爾區學習考察轉型經驗。按照這一思路,“轉型發展”在開灤這塊積淀著深厚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沃土上起跑了。2008年7月,制定了《開灤集團2008年至2015年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了“開放融入、調整轉型、科學發展、做大做強”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到“十一五”末,煤炭產量達到5000萬噸、營業收入500億元,到“十二五”末煤炭產量1億噸、營業收入1000億元的戰略目標。建成主業突出、結構合理、多元經營、科學發展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的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煤炭產業:由主導轉向基礎 支撐戰略轉型
2009年5月,面積為100多平方公里的開灤集團新疆準格爾盆地東部將軍廟煤電化工業園區正式開工奠基; 2009年11月,開灤集團聯合重組興隆礦務局;2010年3月,開灤股份重組山西介休煤礦正式簽約; 2010年7月,加拿大蓋森煤田項目礦井建設的前期準備以及默里河資源的勘探、資源并購工作同步展開…… 這些項目都是開灤實施“內挖外擴”戰略的成功范例。
“內挖”,就是在唐山老區圍繞薄煤層開采、深部資源開發、呆滯煤量解放等進行技術攻關、資源挖潛,達到延長唐山老區開采壽命、穩定總部經濟的目的。
“外擴”,就是利用開灤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走出去到外埠尋找資源,增強發展后勁。按照“內挖外擴”的發展思路,開灤已從單區域挖潛型發展模式轉向以總部經濟為基礎的多區域發展模式,把煤炭增產的出路放在加大外部資源的擴張上,截至目前,累計獲得煤炭資源量達到167億多噸,建設了包括河北、內蒙、山西、新疆、加拿大的“五大區域”、“七大基地”,形成了以唐山總部經濟為“頭”、以外埠煤炭開發為“腳”的“頭腳合體”的多區域煤炭產業發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多區域發展的發展模式將再造幾個新開灤。
煤化工產業:占據產業高端 打造行業旗艦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焦化企業普遍虧損。而開灤煤化工產業的效益指標卻逆勢上揚,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14%,全年盈利1.5億元,同比增長31%。開灤煤化工不虧損反而盈利,奧秘在于他們走的是大型化、基地化、園區化,上下游產業聯合、拉長煤基產業鏈、循環經濟的科學發展路徑。在開灤煤化工園區,一塊煤可生產出32種煤化工產品;自主研發的污水深度處理、甲醇弛放氣回用利用技術等四個項目已申報了國家專利;循環經濟13個子項目被確定為第三批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自主研發的M15車用甲醇汽油配方被河北省確定為試點單位。開灤能源化工股份公司光榮入圍“2010中國最佳自主創新企業”。在成績面前,特別能戰斗的開灤人沒有滿足,厲兵秣馬,向新材料、新能源領域邁進,向“煤焦化”產業鏈,煤氣化產業鏈,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延伸,“十二五”,煤化工產品要達到70余種。從單一賣煤上升到研發生產眾多煤化工產品,折射出開灤這個傳統煤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的深刻認識。
現代物流產業:發揮比較優勢 跨越式發展 2010年8月31日,開灤集團曹妃甸5000萬噸國家級數字化儲配煤基地、開灤唐山灣2000萬噸煉焦煤儲配基地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兩個項目總投資為38.66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整體規模將達到億噸級,營業收入將達到600億元。開灤兩個物流項目同時落戶渤海灣,引發了國內煤炭、物流和眾多個相關行業領導、專家、企業家的高度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錢平凡介紹,“這個項目所具有開創性,是其將按照用戶的需求提供產品。”“兩個項目的建設預示著我國特大型標準化煤炭交割庫的誕生,建設國家煤炭交易新體系、開展煤炭電子交易和期貨交易即將成為現實”。
開灤地處環渤海經濟開發區腹地,毗鄰京津冀大城市群,距秦皇島港、塘沽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均在一百公里左右。開灤所在的城市——唐山市是河北省第一經濟強市。開灤有業主碼頭和自營鐵路,發展物流產業的優勢得天獨厚。開灤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將物流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來發展。在歷經剝離、重組、改革、整合、創新等多階段探索之后,形成了基于供應鏈管理,以“煤路港航”一體化網絡為依托,以“專業化煤炭物流”為特色,以“三大園區”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物流發展新模式。建成了煤炭流通加工、物資倉儲加工配送、運輸服務、國際貿易、汽車物流等五大業務板塊;創立了煤炭供應鏈管理、煤炭市場交易、煤炭戰略儲備“三位一體”新管理體系。2009年物流產業收入達到275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7.6倍,在全國物流百強企業排名第9位。是中國5A級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河北省和中國煤炭工業物流領軍企業。2010年物流產業收入將達到450億元。 文化旅游和房地產業:文化引領 統籌發展 在世界眾多的文化遺產類型中,工業遺產是一個年輕的族群。作為我國煤炭工業的源頭,開灤有著眾多的典型性、稀有性礦山遺跡,歷史影響獨一無二。見證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第一條準軌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和第一袋水泥都出自這里,社會傳承價值無可比擬。開灤以國土資源部批準建設國家礦山公園為契機,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接續產業,總投資預計29.06億元,分三期建設。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一期工程--“中國近代煤炭工業博覽園”,投資2.5億元,自2008年預展以來,已接待社會各界4萬余人。其中省部級以上領導200余人,黨和國家領導人4名。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已經成為了開灤轉型發展的一大亮點,成為了唐山建設歷史文化名城、人民群眾幸福之都的一張精美名片。
節能減排: 綠色產業 循環發展 唐山礦是開灤開采最早的煤礦,唐山礦新區就坐落在唐山市中心南湖生態城腹地。在企業戰略轉型中,開灤集團主動融入唐山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之中,努力將唐山礦建設成為科學發展工業新區。如今這里,煤礦地面不見煤,發電不燃煤,取暖不用煤。像唐山礦一樣,在開灤多數企業,矸石、瓦斯發電,地源、水源熱泵,工業廢水深度處理、閉路循環,深陷治理復用等技術被廣泛應用。
2009年開灤投入節能減排資金4.2億元,完成了9個方面節能項目合計134項,向省政府承諾的節能量、產品單耗、減排量、減排單耗等六項指標全部超額完成。全年實現收入20.3億元,其中,礦井瓦斯利用率60%,礦井水利用率64%,煤矸石利用率100%,焦爐煤氣利用率100%,煤化工產業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已經建成采煤—抽放瓦斯—工業發電和民用產業鏈;采煤—排放礦井水—凈化處理再利用產業鏈;采煤—排放礦井水—余熱回收利用制冷制熱產業鏈;采煤—煤矸石—發電綜合利用、建材產品產業鏈;采煤—土地塌陷—充填—恢復土地功能產業鏈等五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省委省政府節能減排“雙三十”驗收中,開灤節能和減排指標均獲第一,2010年5月,開灤中潤公司榮獲首屆“節能中國貢獻獎”。經過兩年多戰略調整,開灤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大,發展方式轉變初見成效,不僅跳出了煤炭企業“開采-繁榮-衰退”的命運,而且引導企業經濟運行駛入了科學發展的快車道,其轉型發展的做法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認同:河北省省長陳全國在開灤考察時指出:“看到開灤煤礦一個包袱很重的老礦煥發了生機,煤炭在整個企業銷售占的比重已經降到四分之一了,很了不起。而且轉型方式很對,搞現代物流,搞文化產業,路子走得很健康”。河北省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周杰也認為:“開灤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鑒,其‘一基五線’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克服了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是河北國資系統近兩年發展模式最先進、經濟增長最快的大型企業集團。”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