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說目前歐洲煤價已經攀升至近兩年來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大增推動了價格上漲。10月份以來,國際煤價,尤其是歐洲市場動力煤價格確實在不斷上揚。環球煤炭平臺數據顯示,11月19日,歐洲三港DES ARA index已經上漲至106.63美元/噸,與9月末相比,每噸上漲12.86美元,漲幅達13.71%,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價格已經創兩年來新高。
毫無疑問,近年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在帶動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能源進口量也呈增長態勢,這對國際煤價高位運行起到一定支撐作用。但是,國外部分媒體以及一些相關人士動輒將煤價上漲原因歸咎于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做法顯然帶有更多主觀色彩。筆者認為,充其量只能說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對國際煤價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而不能將國際煤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歸咎于中國等新興市場。
至于筆者為什么說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不是推高國際煤價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2008年,國際動力煤價格曾攀升至將近200美元/噸,而此輪國際煤價上漲與那次相比可謂非常相似。對于2007至2008年那輪全球性通貨膨脹,現在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當時,在國際市場多股力量推動下,國際油價、煤價屢創新高,2008年7月,WTI原油期貨價格最高曾上漲至147.25美元/桶,澳大利亞BJ動力煤現貨標準價格指數最高曾上漲至190.95美元/噸。2008年,中國還是煤炭凈出口國,當年完成煤炭凈出口503萬噸,這一數字與2007年相比,增加288萬噸,也就是說,與2007年相比,2008年中國對國際煤炭市場的凈需求不僅沒有增加,而且向國際市場增加了288萬噸供給。因此,顯然不能說中國需求是帶動當時國際煤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目前,雖然中國已經轉變為煤炭凈進口國,但是,只能說中國進口支撐了國際煤價,仍然不能將國際煤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歸結于中國需求。自從去年6月份以來,中國月度煤炭進口量始終處在1100萬噸以上,多數時間徘徊在1100-1600萬噸之間,去年6月至今年10月,中國月均進口量達到1350萬噸。因此,可以說,去年6月份以來中國煤炭進口始終處于高位運行。如果將中國進口歸結為國際煤價走高的主要原因,那么國際煤價早就應該大幅上漲。但是,事實是,從去年6月份開始,直到今年4月份,環球煤炭平臺歐洲三港DES ARA index長期處于70-80美元/噸左右;今年4月份之后,雖然有所上升,但是10月份之前,也始終處于90美元/噸左右,而且振幅多在2美元以內;進入10月份之后,DES ARA index連續上揚,截止到11月19日,已經上升至106.63美元/噸,創兩年以來新高。除了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之外,近期歐洲煤價走高一定還有別的因素推動,而且這些因素是短期內導致歐洲煤價連續上揚的最主要因素。
如同2008年那輪國際煤價上漲一樣,此輪國際煤價上漲也是全球性大宗商品普遍上漲的表現之一。但是,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與2007、2008年那輪也有不同之處,當時世界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實體經濟需求旺盛,而當前世界經濟可以說是剛剛擺脫一場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仍處于緩慢復蘇之中,部分實體經濟需求尚未完全恢復至金融危機之前水平。因此,導致此輪包括煤炭在內的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是貨幣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首先,美元貶值是國際市場包括煤炭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雖然今年上半年美元曾一度連續升值,但是,下半年美元快速走低,2008年年底以來,美元整體上呈震蕩下行態勢。今年11月5日,美元指數曾回落至76.58點,與2008年11月最低的85.8點相比,下降了10.75%。也就是說,與2008年11月美元幣值相比,美元貶值使當前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了10%左右。當然,國際煤價也不例外,美元貶值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歐洲市場煤炭價格。
其次,為抵御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均采取了低利率、零利率甚至是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上流動性十分充裕。今年7月份之后,考慮到美國經濟表現不佳,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適當情況下再次啟動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正是從這時開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再度進入上行通道。10月1日,正當中國歡度國慶之時,市場關于美國重啟量化寬松的預期進一步增強,于此同時,進入10月份之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也快速上揚。11月3日,美聯儲終于宣布將在2011年二季度前購進6000億美元國債,持續很長時間的市場預期終于變為現實,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高歌猛進,11月10日,WTI原油期貨價格達到87.18美元/桶,創2008年10月9日以來新高,煤炭價格也快速上揚。因此,可以說正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重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造成國際市場流動性泛濫,從而在根本上推動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
最后,國際金融資本借機炒作也是推高包括煤炭在內的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原因。在金融對經濟的影響日益加強、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國際市場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再加上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鼓吹宣傳,市場稍有任何利好,都可能會被過分夸大,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被一步步推高。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無論是2007、2008年,還是當前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知名投行鼓吹之聲處處可聞。
總而言之,中國等新興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的旺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煤價,支撐了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但是導致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此,而是美歐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美元長期的貶值趨勢,是國際金融資本的肆意炒作。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