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國單位GDP能耗在5年內必須下降20%。2010年5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表示“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隨后,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某省官員甚至坦言,眼看大限將至,而且政府已明確將節能減排的完成情況與地方官員的考核掛鉤,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恐怕就是直接拉閘限電;更有甚者,是直接通知停產。類似想法做法恐怕不僅存在于一個省,而由此帶來的政策副產品需要進行總結與反思。
拉閘限電創造出的第一個副產品——“柴油荒”
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許多地方政府采取粗暴的“一刀切”式的行政管理模式,給企業生產秩序和國民經濟、社會安定等諸多方面帶來負面影響。由于許多地方供電線路無法區分工業、居民、公共設施等性質的用戶,更無法區分節能企業與耗能企業,或工業加工企業與農業深加工企業,又不能區分內貿加工還是外貿訂單加工以及合同期限的長短,只要在轄區內,地方政府強力推行的拉閘停電就沒商量。這不僅完全打破了企業的經營周期和資源配置效率,又迅速向鋼材、水泥等其他原材料市場傳導。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想出了用電指標額度管理的新措施,創設出了地方政府的行政配給權以及尋租機會。即使這樣,也最多僅能滿足不到50%左右的企業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得不再投資每臺20多萬元購買柴油發電機和柴油來維持生產經營,以使企業運營成本不要掉進停止營業點之下。盡管企業用柴油發電折算的電價約為每度1.5~2元,比上網電價0.7~0.8元高出近2~3倍,用柴油發電的企業基本上是做一單虧一單,但只要可以支付所有可變成本或再彌補些固定成本,企業就必須作出這種虧本開工的選擇。其結果必然是,在制造“柴油荒”這個副產品的同時,也削弱了企業自我積累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應對倒閉危機創造出的第二個副產品——財富流失和重大事故隱患
“柴油荒”直接波及到水路及陸路等商貿物流業、沿海地區禁漁期結束的漁業生產、秋季的農業生產、基建工程的正常施工進度以及一般加工業,并引起輿論對國有石油企業的詬病。
面對輿論壓力和各地柴油供應持續緊張的狀況,國有石化企業全力開工煉制原油。其中,中石油的原油日加工量突破40萬噸;中石化也宣布了五大措施力保柴油供應,甚至停止了原年底的常規檢修維護的計劃;并下達文件,專門強調要求下屬煉廠增產柴油,并推出煉廠每超計劃多生產1噸柴油即可得1000元獎金的獎勵政策,以及增加柴油進口等措施。他們采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來應對這種單一產品短缺的畸形的生產和供給的危機。
在這種畸形的危機中,暴增的柴油需求不可避免地造成汽油供給過剩,甚至會因過剩而不得不低價出口,最終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同時,超計劃每噸1000元的獎勵政策又將降低企業的盈利率,并直接減少國資委的紅利和股東的權益。
最重要的是:計劃年底進行的常規檢修維護是一個企業安全生產運行的基礎保障工作,是經過比較科學的優化計算得出的結果。如果長時期地為了他人的政策瑕疵而忽視自身的經營安全邊際,即應該投資檢修維護而不為,則極有可能給企業埋下惡性事故的隱患。一旦發生事故,這類事故通常是重大的環境災害事故,不僅企業受損,企業所在地區的損失也會十分重大。[page]
節能減排“達標”可能創造出的第三套副產品——經濟體受損
有媒體報道,浙江義烏從8月26日開始,全市分片區實行工業用電供2天限1天的政策;溫州部分地區頒布了企業每開工1天就要停電2~4天的規定;廣東省高要市則陸續對該市50家企業進行限電,限電時間為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諸如此類的限電政策在全國是五花八門,不勝枚舉,所產生的負面結果也令人觸目驚心。
1.訂單和市場丟失。在一些外貿企業,限電致使企業部分訂單違約,要支付大筆違約金,因此,企業基本不接新客戶。對于老客戶,為了不讓其流失,有時也不得不發電來完成訂單,做虧本買賣。
2.資金鏈與供應鏈斷裂危機。對于一些長產業鏈的重工業,企業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通常都是采取原料“先送后付款”,成品“先交錢后給貨”的方式。但由于限電,長期停產,上游原料供應會要求付款,而下游客戶也不會再交任何訂貨款。可企業在停產時還會發生大量費用,必然造成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最終會殃及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連帶殃及鐵路運輸、倉儲等相關配套產業資源配置的效率。
3.被增加的沉沒成本。特別是煉鋼企業,在一關一停中,為了維持鋼包的溫度,每天消耗的維持費在100萬元以上,但由此被創造出來的沉沒成本,卻需要企業自己承擔。
4.降低了全國整體能源使用的效率。柴油發電比火電、水電的生產成本都高,而守著電網的電不能用,不僅不能實現節能降耗,相反會造成石化資源更大的浪費。況且,中國電力系統眼下還達不到全國性智能配置、超大電能儲存等先進的智能管理水平,拉閘限電又會殃及火電、水電企業的電能利用率、開工率及經營績效,進而影響整個國家能源資源的總體使用效率。
5.停產造成的短期非自愿性失業。調查數據顯示,進入11月份,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廣東、江蘇、浙江等省數量也都高達幾百家。這不僅惡化了物流產業的運營環境,數萬名加油站的工作人員也被迫接受停薪或減薪,處于非自愿失業與半失業狀態。而對于來料加工業,江浙一帶的企業大多是按件計酬,拉閘限電將直接減少工人的收入和收入預期。在原本企業招工就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因收入下降無力維持正常生計而成幫辭工的現象也開始出現,惡化了非公中小加工企業的經營環境。
6.居民和公共設施成為被殃及的又一池魚。一些地方停電波及到了居民和公共設施。不僅因行政手段剝奪了居民消費電能的權利,使居民家停電停水。更甚者,使公共設施也無法正常運轉,醫院和公路的紅綠燈也幸免不了。所造成的直接與間接損失已經遠大于“節能減排”的貢獻。
7.行政成本增加。拉閘限電等一系列問題迫使政府增加了檢查糾錯的工作量和各級政府不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及工作的再調整,進而增加行政成本的支出,浪費了納稅人的稅金。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