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由此帶來的煤炭需求變化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煤炭經濟運行面臨諸多挑戰。在11月19日召開的2010年煤炭經濟運行分析及市場預測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從各自角度分別解答了市場人士關心的一些疑問。
一問市場緊張還是過剩
時下,各地的煤炭經銷商絞盡腦汁尋找煤源,好像冬季剛剛開了一個小頭,市場上就缺煤了,這比普遍預計的時間提前了一個月左右。然而官方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在全國煤炭產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煤炭庫存也在不斷增加,消費量增幅卻逐月放緩。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張宏認為,目前國內煤炭市場處于脆弱的平衡狀態,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之所以稱其為脆弱的平衡,是因為當前運力不足化解了一部分過剩的風險,煤炭產地的資源整合使煤炭供應能力時段性減弱,安全壓力大也時刻提醒煤炭企業理性生產。
在脆弱的平衡中,有四個產能過剩的跡象不得不引起煤炭企業的關注。
一是煤炭庫存連續20多個月保持在高位。據統計,11月16日,全國重點電廠電煤庫存已達到6276萬噸,同比增長34%,與年初比增加了2300多萬噸。另外,主要煤炭港口庫存也高達2315萬噸,同比增加795萬噸。在考慮冬季供暖時段每天增加20多萬噸需求量的情況下,這一庫存水平也夠電廠使用一段時間。
二是應收賬款繼續增加。8月末,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應收賬款1812.9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1076.7億元,同比增長26.9%。
三是用戶訂貨主動性不高。目前已進入冬儲煤和年度煤炭產運需銜接時期,與往年相比,用戶訂貨動靜不大。
四是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煤炭需求增長明顯趨緩。
接近年關,令人關注的是明年煤炭訂貨情況如何,煤炭是否還會像今年這樣好賣。種種跡象表明,煤炭市場的確有過剩的傾向。
按照有關部門的預計,未來五年,煤炭行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8740億元。按照固定資產投資80%用于建礦,噸煤投入500元計算,8000多億元的投資大約可以形成16億噸的新增煤炭產能。而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壓力和能源結構調整政策背景下,未來高耗能產業煤炭需求增幅很可能及不上煤炭產能的增幅。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調研,各大產煤地、各大煤炭生產企業都計劃將煤炭產能提升寫入各自的“十二五”規劃,加總這些規劃,預計2015年我國煤炭產能將超過48億噸。資源整合之后,僅山西的大型煤炭企業,煤炭產量就可以翻番。在后危機時代,澳大利亞、印尼等煤炭出口國家因其國內需求有限,正將眼光瞄向經濟迅速崛起的我國,將對我國國內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然而,也有專家對此做了保守預計。中國煤炭市場網首席評論員李學剛認為,至少在明年,產能過剩的趨勢并不足以導致產量過剩,主要原因是內蒙古、山西等產煤基地的外運能力有限,短期內難有大的改善,另外受出口國政策和國內外煤炭價格差距的影響,進口量也難以快速增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董焰也認為,明年鐵路運能增長有限,還不能滿足煤炭產量增長的需要。
在煤炭總量過剩的擔憂下,有一個煤炭品種是例外,那就是優質煉焦煤。在山西焦煤集團副總經理、山西焦化集團董事長曲劍午看來,隨著國內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鋼廠高爐大型化將使強粘煤需求旺盛,優質煉焦煤供給將長期偏緊,其價格將振蕩上行。
二問煤價漲勢能持續多久
可以說,進入冬季的這一輪煤價上漲并不完全是真實需求拉動的。有資料顯示,8月之后,電廠耗煤量和鋼材產量均逐月下降。煤價上漲,除了消費高峰即將到來這一季節性因素外,還另有原因。
上周,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平均市場價格漲至每噸796元,這一價格自9月中旬起已經連續九周上漲,漲幅高達11.6%。然而近期電廠日均耗煤量普遍沒有大的增長,煤炭庫存量卻持續攀升,中間環節的庫存量不小,供應量也比較充足。
關于煤炭產量、社會庫存高位與售價高漲之間目前的復雜關系,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受季節性用煤高峰和“千年極寒”說法影響外,充裕流動性和投機炒作風是主力推手。
作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專家,張宏將動力煤供需基本平衡下的市場價格大漲歸結為五方面原因。
一是流動性增加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國內煤炭價格上漲。今年初以來,國內煤炭價格與國際煤炭市場價格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國際市場的影響凸顯出來。根據監測,10月12日至11月11日,澳大利亞BJ動力煤價格每噸上漲11美元,同期國內煤炭價格每噸上漲50元至60元,折算匯率并扣除稅收后,這兩個價格的漲幅基本相當。
二是經歷了2008年雨雪冰凍和2009年寒潮,今年還流傳著冬季會出現“千年極寒”的說法,用戶儲備煤炭的心理因此發生變化,有備無妨的意識明顯增強導致集中采購增加。
三是交通尤其是公路運輸受阻,一些地區(如內蒙古鄂爾多斯)采取限制煤炭外運的措施,控制了煤炭資源的流動。
四是年初主要用戶電煤訂貨量不多,造成在用煤高峰到來之前,市場煤供應緊張,而年度合同價格并沒有上漲。李學剛的分析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最近市場煤供應緊張主要是由沒有長協資源的中小電力企業需求拉動的,僅在江浙一帶這類企業就有350多家,每家采購1.5萬噸煤,市場需求就會增加500多萬噸。依據沿海地區市場的承受能力來看,200萬噸至300萬噸的需求增減就足以扭轉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
五是國內流動性增加,通脹壓力較大,不排除在下游存在炒作現象。
由此看來,在這一輪市場煤價上漲的過程中,電廠日均煤耗并沒有顯著變化,真實需求并不是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煤價大幅上漲的狀況不會持續很久。由于目前恐慌性心理趨于平穩,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市場價格的漲幅已經有收窄跡象。由于冬季依然是動力煤需求旺季,且今年初簽訂的長協價格遠低于目前的市場價格,煤炭企業對于上調2011年長協電煤價格的預期較為強烈。而據媒體報道,電力企業遲遲未在訂貨方面有所動靜。
在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張宏判斷,今冬明春,進口煤炭數量還將繼續增加,鐵路港口的運輸能力會進一步提高,煤炭庫存還將維持高位,煤價將在高位調整,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三問今后五年市場結構怎樣變
“十二五”期間,為了重新定位在國際市場中的角色,尋找到新的優勢,我國將逐漸實現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轉變,由出口大國向進口大國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煤炭市場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十一五”是重化工業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煤炭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受高投資拉動,煤炭市場量價齊升,我國也在“十一五”第四年(2009年)進入了煤炭凈進口時代。
今后五年,宏觀經濟的基調將發生很大轉變,經濟發展引擎將由投資轉向消費,可以預計,重化工業的增速將下滑,能源需求結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一份關于“十二五”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后五年,工業能耗占比將逐漸下降,從72%降至69%。根據國家有關規劃,到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要達到能源消費的11%,倒推煤炭消費占比將由2010年的71%降至68%,全國原煤需求量為40億噸左右,這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的38億噸多2億噸。由于我國煤炭資源總量約為5萬億噸,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占一次能源總量的94%左右,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煤炭在我國的主體能源地位很難改變。
申銀萬國煤炭行業分析師劉曉寧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主產區仍是“三西”地區(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但“西煤東運”主力將由山西轉至內蒙古西部和陜西;新疆和寧夏煤炭產能增長潛力較大,但受制于運力無法大規模釋放。
由此看來,一個大的趨勢可以確定:由于一些東部老礦區面臨資源枯竭,煤炭需求將更加依賴于西部。而值得關注的是,煤炭生產供應區和主要消費區的距離增加,將有可能帶來結構性過剩的壓力。
據申銀萬國預測,由于內蒙古西部和陜西比山西等老礦區擁有生產成本低和資源儲量豐富的優勢,在運力逐步釋放的過程中,這兩個地區調往東部的煤炭數量將由2010年的3.9億噸增至2015年的6.3億噸,年復合增長率維持在9.4%的高水平。
除了市場結構變化外,“十二五”期間,煤炭行業產業集中度和生產成本將進一步提升。申銀萬國的研究結果認為,這種趨勢會使煤炭企業對煤炭產量的控制力提高,價格波動幅度減小,但煤炭市場依然是充分競爭的市場。據統計,2006年至2010年8月,噸煤生產成本由240元漲至474元。隨著低價勞動力時代的終結和煤炭開采環境的逐漸復雜,“十二五”期間,這兩項成本仍將繼續增加。而資源稅改革的“靴子”仍未落地,安全生產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也將成為煤炭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