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首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之路

2010-12-13 12:39:27 中國投資

資源型城市雖具有普遍共性,但也各自走出了特色化的轉型之路。本刊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目前正在組織進行的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評估初步資料,整理歸納了包括煤炭類、石油類、森工類等不同類型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思路與經驗。

石嘴山

轉型背景

石嘴山市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建設的10大煤炭基地之一,其工業總產值曾一度占寧夏工業總產值的40%以上。

上世紀90年代后,伴隨資源的逐漸枯竭,環境惡化、接續替代產業乏力、下崗再就業和貧困人口增多等問題逐漸顯現。2002年,石嘴山市政府圍繞“產業對接、藍天碧水、民心工程”3大重點,啟動了經濟轉型工作。

主要模式經驗

石嘴山市充分借鑒國際、國內資源型城市產業正反兩方面經驗和教訓,以政策支持為推動,以生態改善為條件,以產業持續為抓手,以民生改善為目的,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強優勢產業支撐經濟轉型。其一是做好“接續”。立足現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對具有一定規模、技術水平先進、擴張愿望強烈的企業,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資源集約化利用水平,實現資源的保值增值。

其二是發展“替代”。重點做大做強機械裝備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3大產業,培育發展光伏產業、汽車裝備制造兩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發展重型礦山機械、稀有金屬、金屬鎂、能源化工、光伏材料、汽車裝備制造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二、依靠科技創新保障經濟轉型。積極從政策、項目和資金上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比容鉭粉、超細級鉭絲等生產技術,中色(寧夏)東方集團、西北奔牛集團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三、狠抓節能減排促進經濟轉型。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產品之間內部循環、企業之間互補循環、產業之間鏈接循環的發展模式,建成了石嘴山循環經濟示范區,培育了50多家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清楚地看到,石嘴山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典型的投資驅動型,經濟社會的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還沒有完全建立,支撐轉型的經濟基礎還不牢固,接續替代產業尚未完全真正形成,突出社會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石嘴山市經濟轉型正處在爬坡攻堅的艱難階段。

白銀

轉型背景

白銀市是國家“一五”時期建立的有色金屬原材料基地,曾創造了銅、硫產品產量和產值利稅連續18年全國第一的輝煌業績。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白銀主體礦山進入開采后期,銅資源大幅度減少。由于受到資源枯竭與體制轉軌的雙重制約,白銀體制性、結構性、社會性矛盾日益突出。

2005年以來,白銀把推進城市經濟轉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為爭取國家支持、加快推進城市經濟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主要模式經驗

白銀市通過培育多元支柱產業、實施4大民心工程、解決民生突出問題、打造城市精神等一系列轉型措施,遏制了經濟下滑勢頭,保持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堅持以經濟轉型為根本,帶動社會、生態、文化全面轉型。

二、堅持產學研結合、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結合、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結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接續產業結合。

三、堅持推進“6個轉變”。發展思路必須由程式化、一般化向抓項目、重載體轉變,產業選擇必須由主要依靠傳統產業和初級產品向高新技術產業、資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和新興產業轉變,開發方式必須由自我開發為主向借助外力求發展、全方位開放開發轉變,產業布局必須由比較分散向強化園區、實現集群轉變,資金投入必須由主要依賴國家投資向堅持國家、地方、銀行和民間投資并舉轉變,環境建設必須由單純提供優惠政策向注重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型政府轉變。

在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中,白銀市屬于歷史欠賬最多、財力狀況最差、生態環境最惡劣、面臨困難最多的城市之一,縱向比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省內兄弟城市和全國同類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白銀市人均生產總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63元,經濟總量從甘肅省第2位下降到第4位。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兩高一資”型工業結構沒有大的改變,工業產出80%以上為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產品。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部分資源型企業投入不足,裝備落后,工業“三廢”排放量很大。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各種生產要素緊缺,資金、人才等大量外流。

大冶

轉型背景

大冶因“大興爐冶”而得名,有3000多年的采冶史,是全國聞名的青銅文化發祥地、中國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地。建國以來,累計向國家提供鐵礦石1.74億噸、銅礦石1.32億噸、煤炭3085萬噸,貢獻利稅超過130億元。

近年來,在資源日漸枯竭的嚴峻形勢下,2006年8月,大冶市提出了“以經濟轉型為重點,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主要模式經驗

從大冶市推進城市轉型的工作實踐、推進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看,大冶城市轉型具有以下3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一、在經濟增長方式上突出了3個“轉”點。即企業由地下采掘向地面辦廠轉移,產業由單純采掘業為主向下游延伸加工轉變,產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在大冶市3大主要開采企業中,鐵礦、銅礦、煤礦開采企業由鼎盛時期的140家下降到62家,原駐大冶的國有大中型礦山由20多家下降到5家。而近幾年規模以上制造業由2007年的78家上升到113家,凈增35家。一大批礦山企業轉向資源深加工,建成了山力板帶、宏力數控機床等一批轉型項目。大冶市制造業稅收連續4年超過采礦業,機械制造業已成為大冶市的第一大產業。

二、在生態恢復上突出了3個“重”點。即重點區域進行生態恢復規劃,重金投入進行環境綜合治理,重拳出擊整頓5小企業。

三、在關注民生上突出了3大“亮”點。即大資金投入,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大面積建設居民還建樓,充分保障百姓居有住所;建設大園區大項目,充分保障勞動力就業。

過去,大冶市企業和地方政府自身積累嚴重不足,錯失了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的最佳時機。列入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后,雖然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由于只有短短的4年時間,資源逐步枯竭造成的一些經濟社會問題仍然突出。

一方面主導產業衰退,接續替代產業仍在成長之中,增長后勁不足;失業貧困人口增多,保障壓力較大;生態治理任務艱巨。

另一方面,在城市轉型工作中,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統籌協調的難度較大,資金瓶頸制約突出,爭取項目的渠道狹窄。

盤錦

轉型背景

上世紀70年代,盤錦因為遼河油田的開發建設而迅速興起。遼河油田是我國第3大油田。1995年,其原油產量達到1552萬噸峰值,隨后便步入遞減期。大批職工從油田轉崗流向社會,就業矛盾逐漸加大,而長期石油開采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潛在威脅。

上世紀90年代后期,盤錦市委、市政府開始思考規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主動轉型”成為唯一答案。

主要模式經驗

盤錦市轉型的功夫,可以歸結為幾個“轉”字。

一是在經濟發展方向上“轉”。盤錦地處渤海灣腹地,有著118公里長的海岸線,堅定了盤錦由“內陸型”經濟向“海向型”經濟轉變的決心。以億噸大港為目標全面建設盤錦港;加快建設特色農產品(18.17,0.47,2.66%)、石化產品和石油裝備物流中心等現代物流網絡;發揮距離優勢,打通連接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蒙東地區通道。

二是在產業結構上“轉”。重點轉換產業支柱,盡快確立石化、石油裝備制造等接續產業主導地位;優化產業組合,實現3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提升產業層次,大力發展海洋工程、合成橡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是在增長方式上“轉”。必須堅持集約發展,強化同類產業集聚、關聯產業配套;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堅持綠色發展,積極發展低碳經濟。

此外還有社會管理以及體制機制上的轉變。

不過,由于受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地區經濟增長乏力、接續替代產業處于發育階段、地方財力支撐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盤錦市依然面臨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主要有: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倚重資源性產業的發展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二是市本級財政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長期以來,盤錦市本級財政收入的70%-80%來源于遼河油田,非油產業所提供的市本級財政收入僅占全市本級財政收入的40%左右。

三是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地下水長期超采造成的咸水體入浸、海水倒灌和濕地等生態破壞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四是油氣關聯產業從業人數不斷下降,城市功能不盡完善,第三產業發展速度還不夠快,吸納就業能力還不是很強,就業和再就業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白山

轉型背景

白山市林木、煤炭、礦產等資源豐富,屬典型的依托資源而建立的城市。在國家經濟建設過程中,對國家資源能源供應、保障與滿足國家經濟建設需求作用顯著。但由于長期開發,資源已近枯竭。地方經濟發展陷入困境。與此相伴,下崗失業增加、民生保障短缺、生態環境退化等問題加劇。

2006年6月,白山市被國家確定為煤炭、森工、礦產綜合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白山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促進民生改善、解決遺留問題、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轉型”為重點,多渠道籌措資金,按照“保民生—保穩定—調結構—促發展”順序進行資金投放,強力推進白山市戰略性轉型。

主要模式經驗

4年轉型發展過程中,白山市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城市轉型成效顯著,經濟發展企穩向好,社會民生良好改善,生態退化基本抑制,改革開放扎實推進,資源型城市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一、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推行產業多元化模式。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置于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核心位置,運用差異化競爭戰略,創造高起點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加快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型產業,促進主導產業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清潔能源、木制品精深加工、礦產新材料、森林旅游、現代醫藥、綠色食品6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

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轉換+延伸”模式。作為典型的綜合性資源型城市,白山市以煤、林、礦等為主體的產業體系還將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存在。白山市在轉型過程中,強化科技支撐,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推進以低投入、低消耗和高科技、高回報、高端市場為特征的優勢資源開發進程,迅速跨過傳統產業發展初級階段,走“產業轉換+產業延伸”的發展道路。

三、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社會問題。白山市堅持以經濟轉型推動社會轉型,每年新增財力的70%都用于改善民生。

但是,由于白山市資源型城市問題積重深厚,再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地處邊疆的區位劣勢,白山市轉型發展仍存在信貸融資、林權改革、資源稅改革、下崗失業后續保障等諸多困難與問題。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資源枯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