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新公布的山西省2009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中,襄垣縣在該省96個縣、市(不包括市轄區)中先聲奪人,發展指數和發展水平均列前茅,由此,這個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資源大縣再次吸引了眾人的視線。在山西進一步強化轉型、跨越發展的大背景下,這座“以煤興、受煤困”的縣城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革與超越?
驅車從太長高速襄垣路口沿河順路而下,便直達山西襄垣省級蔬菜示范園區。沒有想像中煤炭大縣的煤塵飛揚或黑灰遍地,到處卻都是一望無垠的大棚,呈井字結構布局,鱗次櫛比,還有三三兩兩的人在其間穿梭。
在青椒棚中采摘蔬菜的郝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說:今年種了兩畝棚的青椒,沒想到首茬下來一畝棚差不多就賣了近萬元,再加上一季北瓜,一年下來能純落個兩萬元。要按往年種玉米,一畝也就落個四五百元錢。這些大棚都是政府出資建的,還幫著育苗、聯系收菜。
今年以來,襄垣一直致力于做強各類設施蔬菜,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從而加快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短短一年中,襄垣在全縣11個鄉鎮建設了30 個設施蔬菜和食用菌示范園區,總面積達3000畝,有1500架棚。明年,這里的農民還準備再建5000畝棚,他們的夢想是村村有園區、家家有產業。
據襄垣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盡管素有“上黨糧倉”的美譽,但身處其間的襄垣人卻不愿意種地。襄垣有26萬人口,其中農民占19.6萬。襄垣是煤炭大縣,同時也是農業大縣,同樣是種地,為何山西襄垣的農民就窮,而山東壽光的農民就富裕呢?于是,他們開始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意識到原有的農業機制和生產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而是需要全新的農業產業化與之相匹配。最終,他們認定了設施農業模式。
永豐蔬菜園區是襄垣實施設施農業建設的示范園區之一。當記者走進冬棚邊的小房子時,有位老鄉正卷起塑料袋往水桶里塞,他說自己這個棚去年已種了一冬天,政府直接都建好了,農民接過來就能用。
轉過“省級蔬菜示范園區”的石牌坊,記者又來到種植戶的大棚前。這里種的是一棚茄子,大棚外面用綠色標簽標示出種植戶的姓名及聯系方式,春菜和秋菜的名字,以及相關技術指導員和責任人。這里的“棚主”老趙說,自己愿意選這個簡易鋼絲管網結構的生貴式大棚,與傳統的日光溫室大棚相比,它安裝方便,成本低見效快,很受農民喜愛。
據襄垣縣農委有關人士介紹,建大棚時政府拿出了1500萬元專項資金對園區進行扶持,盡量幫農戶多解決些問題,讓農業發展的步子邁得再快些。
出縣城不遠,于錯落有致的萬畝生態園中,依稀可見一個占地7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育苗基地。此育苗基地建成后,將可滿足襄垣全部的種苗需求。走出育苗中心,前邊還設有正在配套建設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不僅如此,襄垣縣還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和深加工,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結合起來,推進新型農業的產業化進程。
如今,襄垣從煤炭大縣的轉型發展正圍繞著設施蔬菜種植的農業穩步推進。美麗的藍圖業已描繪展開,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將使“家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村村無閑人、戶戶達小康”的農業轉型目標愈來愈近。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