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節能令四年內不斷升級,這給我國以出口歐盟為主的冰箱企業戴上了緊箍咒,如若不加緊產品結構升級推出節能新品,其中的一些企業將面臨逐漸被淘汰的厄運。
“未來四年,歐盟將不斷升級冰箱能效標準的準入門檻,作為在我國冰箱出口總量中占比到25%的出口大戶,歐盟Erp指令帶給我國冰箱行業的是又一大考驗。”中國家電網CEO呂盛華如是說。
今年7月1日,歐盟新修訂的ErP指令已經強制實施,符合A級及以上等級的冰箱才能進入歐盟市場。2014年7月1日,歐盟的準入門檻將更高,只有符合A+級及以上的產品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4年修訂兩次標準,每次能效要求提高跨度在20%以上,這讓我國的冰箱出口企業無法漠視這一節能令的存在。
如何應對歐盟的能效大考?或許,早做打算,加緊產品結構升級推出節能新品,淘汰耗能較高的舊產品,才是我國冰箱業出口順利過關的良策。否則,他們恐怕將面臨逐漸被淘汰的厄運。
緊箍咒收緊
ErP指令是歐盟對產品生態設計的一個框架性指令,通過對產品最低性能和能耗做出要求,以達到提高產品的能效、減少其對環境影響的目的。
“歐盟ErP指令相當于市場準入準則,家電產品要想進入歐盟市場必須符合不同產品的ErP指令要求。”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告訴記者,“歐盟家電能效標準是全世界的風向標,我國冰箱企業往往以達到歐盟標準來證明實力,而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則對其更為關注。”
“冰箱出口到歐盟地區首先得過節能關。”某冰箱企業內部人士說,“歐盟的客戶下訂單前,需要確認交付給該企業進行生產的產品型號,是否達到歐盟能效標準的要求,否則,企業將與訂單擦肩而過。”
暫時來說,我國的冰箱能效標準并不落后。因為去年我國剛升級了此標準,修訂后的一級能效水平接近歐盟A++級水平。可是,記者從中國家電網獲悉,我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主要還是以低能效級別的產品為主,其中達到歐盟B級能效的產品占50%~60%,A級的占10%~15%,A+級的僅占5%。
中國家電協會政策法規部負責人萬春輝說,我國和歐盟的能效標準存在算法、對產品能效要求的指標和參數等方面的不同,兩個標準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歐盟對產品節能的要求勢必更高,歐盟對標準的修訂順應了時代需求,同時也對家電產品節能環保提出了更高要求。
痛的是誰
有這樣一類企業,他們在忍受著“緊箍咒”愈來愈緊的鉆心之痛。
華中通電器(化名)是一家以代工為主的小品牌企業,以前以生產小家電為生,為了殺出一條外銷路徑毅然選擇了生產無品牌冰箱產品,靠較強的性價比,得以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現在,該企業負責人孫義和則十分憂慮地說,“代工業務所獲利潤本來就十分微薄,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引發生產成本上揚,此時,歐盟新節能令來得太不是時候了。”
因為歐盟于今年7月份強制實施A級的準入門檻,該企業今年上半年海外訂單減少了10%,初步嘗到了節能大考的殘酷。
若要提升冰箱能效等級,就得升級生產線,這對資金實力弱的企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這類企業多生存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這些企業品牌支撐度低,一度存在無品牌或租品牌的局面,出口和國內銷售都以代工業務為主,產銷量每年在幾十萬到上百萬臺不等,主要通過降低生產成本,用質量和性價比來吸引海外客戶的訂單,賺取外匯。
賽迪顧問白電資深分析師楊松強告訴記者:“為了節省海外市場品牌推廣成本等,這類企業出口以代工為主,企業通過簽訂合同來承接加工業務,并按照客戶的要求,加工出客戶所需要的產品。”
據專家介紹,歐盟節能令執行以來,除海爾、奧馬等大型的空調出口企業外,珠三角眾多中小企業很難承受歐盟指令擴散帶來的成本壓力,這些代工企業中已有1/3遭到淘汰,而隨著歐盟越來越嚴厲的節能標準在全球的擴散,珠三角代工企業還將有1/3約10萬家企業被淘汰出局。
節能,成了這些代工企業繞不過的一道坎兒。
解咒之策
歐盟新節能令并非一個人走的夜路。美國、澳洲對產品能效標準進行了修訂,提高了產品能效標準要求,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提高了能效標準,如沙特等。我國的冰箱能效標準也于去年開始修訂,主要在兩方面進行了調整,一是冰箱產品最低能效系數;二是每個能效等級的能效系數。
今年11月25日,在中國綠色環保大會上,環境保護部發布了第一個有關家電產品綠色低碳的標準。這一標準是目前為止最嚴格的標準,很多項目上的苛刻度甚至已遠超歐盟的ROHS指令。以此為準繩,只有11個企業的200多個產品通過了本次低碳認證,其中冰箱行業只有海爾一家獲得了認證。
不難看出,整個世界的出口產品在技術方面將主要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我國冰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何以“解咒”,以成為冰箱行業節能環保趨勢的掌舵者?
楊松強說,從近期來看,我國企業需要積極應對歐盟節能令,深入了解歐盟ErP指令的要求,并在技術上、設計上、原材料上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才有可能突破ErP指令的限定,獲得長期出口歐盟的機會。
從長遠來看,企業應該把節能環保和質量一樣,當成企業的生命。在節能環保的技術研發上持續地、有前瞻性地投入,才能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華中通電器已經有了切實行動。孫義和告訴記者:“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階段過去了,從去年歐盟新標一修訂,我就關注到了這個信息,所以對有些不達標的產品型號就減少或停止生產了,這減輕了該標準對我的企業的沖擊。
而且,該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的是,企業已經開始把產品全生命周期內消耗的資源與節能所產生的成本進行比較,再綜合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估,來決定產品是否上市銷售,以此來迎合歐盟節能令的能效要求。
但是,如果想在技術和設計上進行改進,則必須對生產線進行相應的改造,則由此引發了資金不足的問題。由于該企業的原生產線比較落后,在生產工藝的某些環節上,仍然存在粗獷生產的跡象,而企業有意識改進工藝,卻因需要大量資金而進退兩難,畢竟,中小企業的財力是很難與知名企業相提并論的。
楊松強說,生產線改造資金難題,這應該是歐盟節能令帶給代工企業最頭痛的一點。
另外,強化綠色供應鏈也至關重要。該企業也意識到,如果所采購的各種零部件都是節能環保產品,那么這就能確保產品在符合條件的管理體系下制造。
如果有強大的實力支撐,企業還可以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國外,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直接投資建廠。但是,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策略。
看來,企業只有提高節能環保意識,同時,在最先進世界標準的要求范圍內,不斷改進產品生產結構,研發出節能新品,才能夠變不利為有利,成為節能環保大趨勢下的常勝軍。
而那些一味靠抄襲和低價來獲取市場的企業,將面臨逐漸被淘汰的厄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