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能源新經濟機會

2010-12-27 12:59:06 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 史寧  

國家執行發展低碳能源經濟,也令資本市場將新能源主題作為2010年的投資主線,各板塊領域內的上市公司股票攜新能源概念而風生水起,且仍被寄予厚望。成飛集成(002190,股吧)、佛塑股份(000973,股吧)、佛山照明(000541,股吧)、恒星科技(002132,股吧)……“牛股”層出不窮,甚至引發了深交所向券商發布“禁炒令”。

2010年,新能源各子行業內部也發生著一些新的變化,尤其表現在光伏發電、汽車動力電池,以及風電領域。我們剖析重要表象事件的內在成因,以便梳理出一年來各新能源子行業的發展脈絡。  

光伏發電:彰顯制造業基地優勢

2010年全年,光伏發電行業籠罩在各國政府對電價補貼標準下調的陰云下。

年初,德國率先宣布下調光伏固定電價補貼,其中屋頂系統4月起下調15%,幅度甚至大于新能源法案規定的10%;地面系統和農場系統7月起分別下調15%和25%。而在10月30日,德國進一步公布了2011年太陽能發電系統電價補貼的下調方案對所有規格的安裝項目的電價補貼在2010年末基礎上繼續下調13%。

德國是全球光伏發電最大規模的裝機市場,2008年、2009年裝機總量約占全球需求的30%和40%,其國內補貼政策的一舉一動牽扯著全球光伏企業的神經。

德國先行下調電價補貼后,歐洲其他需求大戶也相繼效仿。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宣布下調光伏補貼。

對業界有重大影響的利好消息是,美國通過了“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光伏行業全年持續運行于高景氣狀態,江蘇中能、賽維LDK、無錫尚德、英利綠色、億晶光電等主要光伏設備生產商基本滿負荷運轉,產品供不應求。與此同時,反應遠期光伏景氣度的多晶硅市場價格一度上沖至90美元/公斤以上,經調整后,目前仍然維持在70美元/公斤左右。

德國在2010年初下調光伏補貼后,其光伏電池采購商加快了從中國低價進貨的步伐,致使中國光伏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從長遠來看,歐洲下調光伏補貼的目的是為了盡快壓低光伏發電安裝成本,而對行業來說,降價才能顯現出新的生命力。在2011年新一輪光伏補貼削減的影響下,中國將加速成為全球光伏產業制造基地。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產業自身存在著優勝劣汰,即便全面看好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我們也需要對技術路徑加以區別。在2010年的景氣周期中,第二代薄膜電池技術并沒有表現為高歌猛進,反而愈發銷聲匿跡。第三季度,國內的晶硅電池貢獻了1.12吉瓦的產量,占比95%,而薄膜電池只有5%的份額。

無錫尚德寧肯承受5000萬美元的資產減值損失,也要將其上海薄膜電池項目轉變為晶硅技術路線。類似的是,英利綠色以及全球光伏生產巨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也退出了薄膜電池領域。

究其原因,晶硅電池以其不斷降低的成本,擠壓著薄膜電池的生存空間。同時,我們也看到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水平不斷接近風電。例如,中國2010 年第二輪13個項目、280兆瓦光伏電站招投標過程中,中電投以低價狂攬7個項目,成為最大贏家,其最低報價僅為0.7288元/千瓦時,大幅低于 2009年敦煌項目1.09元/千瓦時的電價。這讓業界更加期待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到來。

汽車動力電池:支持鋰電技術路徑

與市場在外的光伏產業相比,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受中國政府青睞,畢竟其產業鏈更長,吸納就業人數更多,而且中國生產鋰電池材料的礦產資源更為豐富,技術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存在著趕超機遇。

2010年,中國政府繼續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給與政策扶持,但對于技術路徑的選擇,政府通過新的私人補貼政策明確了對鋰電池技術路徑的偏向性。

6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與2009年2月財政部公布的《公共服務用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示范推廣補助標準》中,對各種技術新能源汽車一視同仁的補貼標準不同,新的私人補貼政策傾向于插電式電動車及純電動車。

政策規定,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撥付補貼給汽車廠商。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而對于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

相較于鋰電池,鎳氫電池在插電式和純電動領域性能劣勢明顯,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私人補貼政策被看做是明確支持鋰電池技術路徑的轉向。

此后,2010年7月,政府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新能源汽車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新能源 新經濟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