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黃鳴:微排技術會帶來一場節能革命

2010-12-28 08:28:52 錦繡   作者: 孟雷   

下文中Q代表《錦繡》雜志,A代表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

壯觀與奇妙

 Q:這次來“中國太陽谷”感覺很震撼,從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替代,到節能建筑,到各種節能技術的集成化應用和智能化控制,“太陽谷”就像一個微縮的人類未來生活模板。

A:是的。“太陽谷”的構想就是“微排城市”的雛形,從各個層面,生產、旅游、居住、學校、交通、建筑等等各方面,將各種排放降到最低,微弱的狀態。我們的戰略,就是在這個雛形基礎上,大面積向全國、全球推進,以“微排地球”為目標,共同應對能源和環境兩大全球難題。

Q:“微排地球”,聽起來很新鮮,很壯觀。是什么時候產生這個宏闊構想的?

A:我記得2007年中歐節能技術論壇,中國是建設部,那面是歐盟,在會議中,我首先將“中國太陽谷”的構想給展示出來。我說,我們設了一個底線,排放的底線,就是達到現在綜合排放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國太陽谷”整個系統和地域都是這樣的。當我展示這個架構的時候,他們感覺很震驚。

我們的構想特點在于,就是原來互不搭界的各專業之間的合作,比如太陽能、光伏、風能、地源熱泵等等,新能源、節能技術各說各的好,各搞各的,互相之間不搭話、不搭界,也從來沒有集成和控制系統,不能在一個城市、一個大的區域內整體解決能源和環境這兩個根本問題,所以說就是支離破碎。

要想做這個模板,過去大家苦惱的是,各個專業、各個部門的合作,尤其西方極端地無奈,因為是小政府。當我們能夠把土地、規劃、設計、新能源和節能技術集成、整體建造、運營等整個一套體系,把包括居住、生產、交通、研發、教育、科普、會議、旅游度假等等這些,用一個公司化的組織架構全部包含進去,包括各個專業——能夠采購得到的,技術水平達到的,我們就采購了,我們就集成到設計規劃當中去;如果不能采購得到的,我們就自己研發,自己生產——那時候展示,大家很吃驚,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說也有困惑,因為在當時誰都沒能做到這一點,甚至沒敢想。

但是今年9月份,“世界太陽城大會”在“中國太陽谷”召開的時候,都不困惑了。世界各地200多個城市、3000多位各國專家和政府、企業高層,親眼見到并體驗了“中國太陽谷”的壯觀和奇妙。

是雛形,也是方舟

 Q:聽起來,以“中國太陽谷”為雛形和模板的“微排地球”目標,更像是一個宏闊的社會改造計劃,當時想沒想過作為一個企業,雖然是世界知名的太陽能企業,是否可以支撐這樣一個目標?

A:想過啊。但當時我就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從公司的角度、從競爭力的角度、從未來的角度,社會急需的,你就做,做了準可以持續;再一個,事情是一步步做起來,只要目標堅定,不猶疑不偏離,從最可著手的先著手,我想至少能達到“雖不中,亦不遠矣”。現在,圍繞“微排地球”理念,我們以“中國太陽谷”很系統地做了一個雛形,感覺很欣慰。 Q:“中國太陽谷”這個雛形好不好復制呢?

A:我們在建設時,就考慮到了復制的問題,通過建造“中國太陽谷”,我們較好地解決了新能源和各類節能技術在城市中的系統性集成及控制問題。 諾亞方舟的故事大家知道,人類的未來寄希望于能否解決能源與環境兩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生態、環保、節能但又舒適的生存空間。“中國太陽谷”這個雛形就像一艘方舟,這個方舟可以全面地復制建造,我們叫方舟計劃、方舟工程。一個個社區,一座座城市,將來就是承擔人類未來的一艘艘方舟,直至成為一個整體,就是 “微排地球”。 Q:我好奇的是,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發展規劃,能不能與這樣宏觀的社會性的戰略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

A:這是個考驗。我們做了很多具體的調整,將來還要調整,比如研究、規劃、設計、實驗室的作用將要強化,因為我們提供的將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單項的產品。每一種產品,將要放到一個系統平臺上去考察。完善系統的兼容性,也提高產品的能效。我們實踐的結果是,圍繞“微排地球”戰略,可以指導整體公司的運營。 另一方面講,這樣的考驗也是任何懷有偉大目標的企業必經的過程,看某一種技術、某一種方案能不能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機會。 Q:從理念上講,“微排地球”與傳統的低碳、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等概念是什么關系?

A:實際上,從低碳的角度,“微”比“低”更細更好;“排”的涵義,也比“碳排放”更廣,比如粉塵、垃圾等,比如普通人想象不到的有害物。“微排” 的理念,如果再廣義一點,再深遠一點,就是人類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就是人生將更加精細。話說回來,我們一說節能、環保,很多人就認為是要把生活變得更加粗糙簡陋了,認為追求生態就是應讓生活回到盡可能排斥現代技術的“原生態”,實際這是一種誤解。

更是一種價值觀

Q:環保不是為了回歸原始,不是為了放棄人類所創造的物質文明。

A:是的,“微排”生活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是一種折中,是一種平和,一種和諧。在心靈境界來說,為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或夢想,也許我們這些人,會過一些比常人更樸素的生活,甚至超常簡樸。但這是整個生活大場面里一部分中的一個局部,并不是全部。如果大家都來學這些,那么很可能就會抗拒,一個是為自身生活水平的下降而抗拒,一個是作為一個思考者,他會認為這不是和諧,會認為這不是人類為求整體進步所走的路,某種程度是一種倒退。這種抵抗,會成為推行生態、節能、環保、低碳最大的障礙。所以“微排”這個概念,我們再去提煉,再去升華的時候,它包括著精神層面,文化層面。

它是順勢而為的文化。比如,幾十年前,沒有空調也行,沒有暖氣也行。但經歷幾十年、一兩代人之后,皮膚功能已經變化,適應溫度的能力就弱了,我們必須順應這一變化,比如非要“反空調、反氣候”,也是不人性的。但是,不能過分,夏天外面很熱,里面很冷,非得到穿毛衣才覺得舒服,我覺得這個就太過分了,不是解決生活舒適需求的問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問題,文化問題。這種生活,這種對資源過度的索取,對能源過度的消耗,對環境過度的排放,是一種罪過,是一種犯罪。人追求和創造舒適是對的,耗竭資源、傷害環境是錯的,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就形成大矛盾,形成悖論。那么“微排”生活是什么樣的呢?它可能就采取替代能源,比如太陽能;可能就采取生態建材和技術,讓室內環境更長久地保持自然舒適。同時,人的生活在綜合能耗和綜合排放上又是比現在大大降低的,達到“微排”。生活舒適和能源、環境的矛盾,就相對和諧地解決了,文化方面、價值觀方面就不再對立。所以,我們探討“微排地球”戰略,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

 Q:這么說,“微排地球”是一個技術系統,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有獨到的文化內核。追求的是技術、生活、文化三者的和諧統一。

A:正是這樣。它致力于從這三方面調節我們的幸福指數。 比如我們剛才講生活舒適度,現在相對于幾十年前,我們在溫度上已經更舒適,我們的幸福指數是上升的;但在空氣,呼吸這個方面,我們的幸福指數是下降的。這時候我們有“微排”技術把它提升,回歸到更自然的狀態,這是一個方式。 同時,處在“微排”建筑、社區環境里,對人的適應性和追求,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舒適,會產生新的文化詮釋。“微排地球”這個理念,在創造它的時候,在普及并推動它的時候,同時是在描述一種文化概念,在提供一種新生活標準,我們叫未來新生活運動。

會是一場革命嗎

Q:聽上去,實踐和推廣“微排地球”理念,更像是一種社會革新和文化啟蒙。

A:正是。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倡導大家對人類和生存環境的關系進行新思考、新探索的“文藝復興”。而且這種“文藝復興”一定是致力于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帶到一個更高層面。人類的進化,人類創造力的進步,幾億年來,幾千年來,走過一條令人嘆為觀止的路,逝者如斯夫,進化是主題,可供我們夢想的空間還很大。 Q:很有意思,你現在更像一個“社會工作者”,或者說“社會企業家”。“社會企業家”和他的企業所從事的工作,不僅在創造直接的產值和利潤,而且這些工作在幫助社會向真、向善、向美方面一樣在創造“價值”。

A:挑戰很嚴重,使命很遠大,實際上困難諸多。“微排地球”這樣一個目標遠大的工作,需要理解,需要更多的同路人,來共同達成,形成真正的歷史潮流。 昨天英國前副首相,普瑞斯科特先生,專程訪問“太陽谷”,有八次以上提到這是“革命”,一直講。對人類所能利用的能源,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來講,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場“革命”。從英國工業革命,法國的社會革命,啟蒙運動、宗教改革以及它衍生出來的近代資本主義精神,包括“第三次浪潮”以來的科技革命,這些每一次革命,給人類帶來的都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也是發生革命的這些國家的人民可以為此自豪的。可是我們做了哪些革命?我們還未能給人類未來帶來了不起的貢獻。如果只從科技進步來講,如果說一代人一個機器,對這個地球的革命性貢獻,我們只能提四大發明,只能提五千年的文明,這是一種缺憾。不過,我覺得讓我感覺到興奮的是,我們這一代人,面對能源與環境這一偉大挑戰的時候,我們如果能承擔起來,就有可能并有機會領導第四次、第五次革命或者浪潮。

 Q:我覺得,面對能源和環境的挑戰而來的革命,好就好在不需要先“砸爛一個舊世界”,人類能最大程度的享受到革命成果,而付出最少的社會成本,是建設性的革命。比如說作為“微排地球”雛形的“中國太陽谷”,能通過企業的手段,市場化的手段,有章可循地去做成這樣一個事情,而不是流為一個社會空想。

再者,原來一提節能減排、環保,往往好像只是生產企業的事情;也可以看到,為了完成減排指標,拉閘限電,有些地方把老百姓的電都拉了。如果只是這樣,公眾要么覺得離低碳、節能減排很遠,要么又遇到給生活帶來困擾,要么為了環保而放棄舒適,即便是自愿,畢竟不舒適。但是“微排地球”在相當程度上解開了這個悖論,很了不起。特別是在企業化、市場化的條件下。

A:我們是技術、硬件、建設不分,把建造、設計結合,十二字方針:人性功能,生態節能,美觀和諧。最終凝練到“人性”——與自然和諧相處,各種設施,需要時就建,不需要就不要去建,建設要以人性需求為指導,不能亂建。

 拔河,我們為什么不干呢

 Q:這十二個字,三方面,再總結來講,就是一個向真,向善,向美。人性本真,環保為善,和諧是美。

A:對,我覺得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真善美就可以融為一體了。實際上,這樣的人文理念、人性追求不僅存在于文化和宗教,在科技上一樣可以體現。今天我很高興跟你談,以前我面對任何媒體或在全世界講壇上,都講“微排地球”,但都沒從這種角度講,也是你們啟發了我。

當我們建一個“微排建筑”時,還有上千個“垃圾建筑”在建,所以我們在賽跑,雖然這場賽跑很艱難。這次我到臺灣,見到慈濟的證嚴法師,她說的是善與惡拔河,希望善的東西多一點。所以我們“微排”在與能源的消耗、環境的惡化拔河時,也希望微排這一面多一點。我覺得她這個拔河說的很好,她沒說把對方消滅,而是拉過來。這是很智慧的。

Q:悲觀進取。即便悲觀,也要進取;正因悲觀,所以進取。在認識到悲觀之后還是要拔河,建設社會也須如此吧。為什么供奉釋迦牟尼的地方叫大雄寶殿呢,洞徹悲觀而愈進取是大雄大勇者。

A:這種情況下,我更感覺到一種神圣感,他們享受而又不沉溺其中。我覺得他們在大悲觀當中還有局部的樂觀,這種人格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整個大的環境都滿目瘡痍了,但是他們還在一個地方開一小片凈土,慢慢的,小樂觀變成大樂觀。

 Q:你也有些像了,努力與“垃圾建筑”賽跑,更想與能源消耗和環境的惡化拔河。很多人可能覺得,倡導推動“微排地球”,不如多做些能帶來更多現成利潤的事情好。

A:我們還說不上大勇,只不過是面對一些懷疑或誘惑,別人以為是犧牲,但我不認為是犧牲。實際上,勇和智有時很難分開,有時大智才能大勇。尤其是我們團隊還不算太大,員工六七千,加上學生八、九千,再加經銷商幾萬人。即便不大,也沒權利濫用這種勇氣去冒險。就像下象棋,多看十幾步,雖然某一招看起來很險,但是他已經計劃好下一步該如何走了,這有一種規律性的東西在里面。 再者,如果對比像慈濟的一些人,為了社會更美好,為了慈善放棄優裕的生活,相對而言我們做的還很少。我們是商業集團,我們還有收獲,我們為什么不干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黃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