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用電最高峰的日益逼近,我國局部地區再次面臨電煤供應緊張問題,不得不拉閘限電,煤電雙方因此而生的利潤分配口水仗也愈打愈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秘書長姜智敏在情況通報會上表示:煤炭企業并非如傳言所說“利潤豐厚”,只有“約11%的正常水平利潤”。
煤電雙方口水仗打得厲害,拉閘限電也的確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說到底,這仍然是一個利潤分配的問題,煤價和電價,都屬于政府管制范疇。雖然中煤協說大部分煤價已經市場化,但專供發電的電煤的價格,卻依然是受政府管制的。所以說,能不能在煤電企業之間實現一個基本的平衡,讓電力能夠正常供應,需要政府部門做更多的工作。這里面有一個底線不能破,就是煤電企業不管怎么吵,都不能綁架消費者,不能把消費者和社會秩序當做犧牲品。
每年到這個時候,都要簽訂電煤合同,其價格也是政府部門制定的,但在中煤協說“不缺煤”的背景下,煤電雙方卻幾乎每年都要頂牛。但事實上,每次煤電企業之間頂牛,消費者總會成為“人質”,成為雙方向政府部門爭取利潤空間的籌碼。說起冬季用電高峰的電荒,大家都不陌生。電荒的原因,正如中煤協所說,“并不缺煤”,無非就是雙方沒談攏,電力企業借制造電荒來脅迫政府部門,以爭取更高的利潤。反過來說,如果電力企業的電荒政策得手,而電價無法上調,煤價勢必要降下來。煤炭企業一不樂意,煤荒很可能就隨之而來。最后的解決之道,很可能就是中煤協所說的“電價調整后,這一矛盾將不復存在”。但大家都很清楚,不管是電荒還是漲價,最終為煤電企業利潤之爭埋單的,都是消費者。
解決煤電利潤之爭除了犧牲消費者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當然不是,既然是國有壟斷行業,既然是政府相關部門管制價格,那么就要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遏制煤電企業綁架消費者的沖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問責——有了煤荒要問責煤企、有了電荒就要問責電企,對國企負責人,沒有比摘其“烏紗帽”更有殺傷力的了。遺憾的是,至今為止,煤荒電荒經常看到,嚴格問責卻是鳳毛麟角。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