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煤炭事故緣何頻發 科研缺位是根源

2011-01-06 08:47:04 科學時報   作者: 陳歡歡  

河南“12·7”瓦斯爆炸事故覆轍重蹈,26名礦工遇難。

這同不久前的智利礦難形成鮮明對比:33名礦工在被困69天后安全升井。

除了涉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一個值得注意的基本事實是,我國的地質條件與智利不同,煤礦瓦斯突出問題嚴重,一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中國發展煤炭工業,難道注定要以高人員傷亡率為代價嗎?

答案是否定的。

近日,我國著名采礦工程專家、中國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錢鳴高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給出了一組數據:我國高產高效礦井的年產煤大約有10億噸,與美國目前年產量相當,百萬噸死亡率中國為0.04,美國為0.03。

“也就是說,在地質條件好的情況下同樣產出10億噸煤,中美百萬噸死亡率差不多。”錢鳴高說,“但是現在油氣、可再生能源上不來,中國的煤炭產能就必須擴大到30億噸,必須開采地質條件不好的20億噸,因此問題就出現了。”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依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能源,但是,煤炭工業“負重爬坡式”的發展模式還要持續多久?日前接受《科學時報》采訪的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鳴高、謝和平、袁亮共同指出: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水平不足,他們呼吁用科技手段為煤炭工業“減負”,并將煤炭工業的科技支撐上升到國家高度。

不得不采的困境

中國煤炭行業長期以來都是粗放發展的高危行業,科技水平較低,百萬噸死亡率在2003年前后高達4~5,經過努力如今降到了0.8左右,每年死亡人數從6000人下降到3000人。

造成礦難的最主要原因是瓦斯。實際上,瓦斯是一種清潔能源,在美國的高透氣性煤礦中都是先抽取瓦斯再采煤,既能將瓦斯作為能源利用,同時保證了采煤的安全性。但在我國,低透氣性的煤層使得瓦斯提前抽出成為難題。

錢鳴高指出,煤和瓦斯突出都是由高地應力造成。我國南方的10個產煤省都處在高地應力區域,由此造成南方10省每年雖然只出煤4億噸左右,產量不足全國的15%,但是死亡人數卻占到全國的一半。

袁亮指出,我國70%的煤礦都是低滲透率條件,在這種條件下采煤是全世界都沒解決的難題。相同的地質條件,歐美國家會選擇關停煤場不開采,或者以高成本開采。

“照理說這部分煤礦不應該動。”錢鳴高說,“但是不動這部分煤礦,中國經濟發展就難以保證。或者如果小心謹慎也可以保證不出事故。但是通常卻是企業在趕進度、趕產能,事故頻發就難以避免。”

“十二五”階段,我國的煤炭消費量還會繼續增長,目前的發展趨勢是東部的山東、江蘇、安徽等地淺層的煤礦已經采完,下一步將往深部開采;另外,大量產能轉移到中西部的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

錢鳴高擔心的是,深部的地應力更大,安全隱患更多;而西部地區大多是干旱的缺水地區,如果不能以水定產,很容易造成環境問題。“如果不限制產量,在不足2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里出20億噸煤,將來的生態變化難以估計”。

科技支撐是根本

最近幾年,國家對煤炭行業采取了加大整合的措施,這使得百萬噸死亡率大大降低。

不過袁亮指出,管理手段雖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煤礦不是搞不好,關鍵是很多企業在重大科學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盲目擴大產能。”

目前,“好采”的煤礦僅有神東、兗州、六安等有限的幾處,只占全國1/3的產能。錢鳴高認為,即使國家加強整合,在地質條件不好的地方,煤和瓦斯突出等基礎科學問題仍然不能解決。

“應該認識到,當前煤礦的事故解決之策首先應該問科研人員。”錢鳴高說,“管理雖然很重要,但如果事故頻發就說明根本原因是科技水平不夠。”

我國目前的煤炭開采量占全世界的42%,未來還將繼續增長。錢鳴高認為,作為世界第一煤炭大國,我國應有最好的煤礦、采煤技術、管理人員和煤炭學校,在科研上,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提供強力支撐。

錢鳴高舉例說,德國魯爾地區采1噸煤提供1馬克的經費用于成立專門的研究院解決該地區的煤礦問題。而我國,在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企業化之后,就一直缺少專門的科研機構研究瓦斯、沖擊地壓等基礎科學問題。但煤和瓦斯突出、沖擊低壓、透水這些問題,就像地震預報一樣是世界難題,要花大力氣研究。

袁亮也認為,煤炭部撤銷之后,我國缺少一個頂層設計的部門來整體考慮煤炭工業的發展前景,解決巨大的煤炭產量面臨的技術難題。

同時,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流失了不少人才。“比如說機械化可以減少人員傷亡,但是研究一個產煤機所下的功夫可能比研究一臺汽車功夫還多,但是效益比汽車小得多。”錢鳴高認為,首先要提高煤炭行業的社會地位,才會有人才愿意進來。

在具體的科學問題上,袁亮指出,瓦斯這個障礙不鏟除,煤炭產量不可能上去,否則代價就是事故多。錢鳴高同樣認為,瓦斯的問題應優先解決,應在近期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或者交給專人負責,明確任務并予以解決。

同時應予關注的還包括地應力、水和地溫等。“這些都是深部開采中的重大難題,也是世界性的難題,但是不管從‘973’、支撐計劃還是重大專項中的支持力度都遠遠不夠,隨著煤炭產量不斷增加,這些問題在‘十二五’期間會不斷涌現。我們不能被動挨打,現在應該超前進行技術儲備。”袁亮說。

兩位院士建議,煤炭是國家的重大問題,必須要形成國家頂級的研發團隊,產學研結合,在國家層面成立專門研究組來求解。

“淮南標準”

淮南煤礦是我國有名的“老大難”煤礦,地質條件特別惡劣,開采難度很大。而近幾年,淮南煤礦卻摸索出一條世界水準的“Y型通風、煤與瓦斯共采”的技術,逐漸成為全國聞名的“淮南標準”。

作為這套技術的科研帶頭人,袁亮介紹道,這套技術的巧妙之處在于泄壓后,地應力釋放,透氣性增加,可以在采煤的同時抽出高濃度瓦斯直接利用。

在研究這套技術的20年間,德國專家曾多次向袁亮介紹德國路線。“我也去德國的煤礦看過,下了七八次井,但是發現德國路線在我國行不通。”袁亮說,由于德國政府對1噸煤碳的補貼高達80歐元,因此德國煤礦的共采技術花費高昂,同時產煤速度非常慢,而依據我國的國情,國有大型企業必須降成本、提效率。

目前,淮南煤礦的這套技術成本相當于國外的1/3,但是產量卻是其3倍。

在淮南這樣復雜的地質條件下獲得成功,也為這套技術在全國其他煤礦推廣應用打下了基礎。今年6月份,以淮南技術為標準,由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聯合組織出臺了瓦斯治理的標準和指導性綱要,目前正據此在全國煤礦逐個開展評估。

實際上,此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19號令已經對煤與瓦斯突出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企業生產中卻往往被刻意忽視。

現在,有了這套標準和綱要,袁亮希望更多的企業能據此依法執行。他認為,我國現在已具備提高安全的技術條件和財力條件。

據悉,目前國家依據淮南標準在不同的礦區建設了12座示范礦井,就近指導附近礦井。

以科學產能為基準提高門檻

“科學產能”的概念最早由錢鳴高在2005年提出。科學產能是指裝備、技術、人才、資源的總和。“而現在是有資源就有產能。迫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行業進入的門檻沒有限制。實際是只有資源,但另外三者都很欠缺。”錢鳴高指出。

目前,中國工程院“中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咨詢研究課題組采納了“科學產能”的提法,在綜合考慮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等條件下認為,到2050年我國的煤炭科學產能不宜超過30億噸。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在談到煤炭科學產能時指出,地方必須犧牲目前的GDP增長速度才能實現煤炭的科學產能。

袁亮也指出,技術創新之后解放了生產力,發揮了規模效益,實際能夠降低企業成本。但在煤炭工業管理權下放到地方之后,體制機制上不能保證科技創新,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其創新動力往往取決于個別領導。

袁亮說:“我國煤炭企業最應該追求的是社會效益而不是經濟利益,如果追求經濟利益永遠跳不出這個怪圈。衡量一個企業的標準也不應該是賺多少錢,而是事故少、環境友好、安全標準高、科學開采。”

錢鳴高更是強調,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煤炭行業的特殊性就是市場失靈,其具體表現就是安全和環境這兩點常常被忽視。他指出,煤炭作為資源性產業,煤炭企業原則上不能過度市場化,應在國家統籌下發展。而科技支撐缺失也是導致煤炭產業門檻低的原因之一。

謝和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在整合后加大投入進行機械化改造的兼并重組才是有意義的,如果只是形式上減少了戶頭,但是還是按以前的生產方式來做,沒有實際意義。

“按照科學產能的標準來要求就不會發生這種狀況。”謝和平說,科學產能是個綜合標準,西方國家煤礦開采門檻高、成本高是保障安全的主要原因,我國若想提高開采門檻,根本解決之道就是以科學產能為發展基準。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炭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