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陽煤集團正式托管太化集團,這一新聞事件的背后,是曾經"一煤獨大"的陽煤集團非煤產業的一路高歌猛進。"非煤"一詞的頻頻亮相,已成為這個煤炭企業轉型的核心內容。過去幾年,陽煤集團開疆拓土,規模效益超常增長。銷售收入從2007年的226億元起步,年增百億元,到年增200多億元,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達到750億元,其中煤炭產業完成229億元,化工產業和其他輔助產業完成520億元,相當于三年再造了"兩個陽煤"。從昔日的"一煤獨大"到"半壁江山"一直到"三分天下有其二",轉型實現了跨越發展,讓陽煤集團強勢發力。
"十一五"期間,陽煤集團通過老礦挖潛、新井建設、聯營整合地方煤礦三路并進,億噸煤炭基地框架基本搭建。2008年以來,陽煤集團緊緊抓住山西省資源整合的有利時機,整合重組地方煤礦73座,現有和在建產能由6000萬噸突破了億噸。總量增長的同時,陽煤集團煤炭主業實現了區域化大擴張,形成了陽泉、晉東、壽陽、晉北和晉南五個煤炭生產基地,煤礦數量由17個增加到45個,分布區域由從前的1市4縣,迅速擴張到全省6市15縣區,煤炭資源儲量由2005年的36.8億噸增加到了131億噸。與此同時,老礦技改挖潛投資79億元,陽煤二礦、一礦產能先后突破千萬噸。
按照以煤炭加工轉化為主線,能源就地轉化、循環利用的原則,陽煤集團從2006年建立并擴展了煤化工產業鏈,實現了上下游一體化。轉型源于科學發展的要求,"煤竭企衰"的憂患意識,及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低迷,使集團通過資本運作低成本擴張成為可能。通過全方位擴張,陽煤集團煤炭化工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1個增加到15個,從業人員從3700人增加到3.6萬人,化工產品從10種增加到80多種,產品產能從33萬噸增加到1047萬噸,銷售收入從20億元增加到141億元。從煤到化工的產業鏈延伸,讓陽煤化工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產業鏈優勢,度過寒冬,迎來春天。
在"強煤強化"的同時,陽煤集團充分發揮兩大主業對鋁電礦材、建筑材料、地產物業、服務貿易、機械電氣、中小企業集團、礦用公用事業的帶動作用,在積極推進資產重組的同時,通過"有償資金支持和內部市場支持",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廣授權經營模式和強化自負盈虧機制,強化研究開發、結構調整、技術升級和市場營銷等環節,促進發展。這其中,鋁電產業鏈循環效益日益凸顯,銷售規模突破50億元;建筑地產內外市場"雙輪驅動",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機械電氣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營業收入達到20億元,物資貿易產業積極構建大物流格局,銷售規模突破160億元。
短評
無論是主業中的煤、煤化工還是以煤電鋁產業鏈為主的輔助產業,陽煤集團在產業的布局上開始更多地關注產業之間的銜接甚至是耦合。通過鏈條式的發展,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產值高、廢物產生最少。也許從這其中才能讀懂從226億元到750億元數字變化背后的深意。如今,陽煤集團又開始了"十二五"期末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五年再造"兩個陽煤"的新征程。
一直以來,煤炭在山西省的產業結構鏈條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非煤"一詞的頻頻亮相,成為山西煤炭轉型的核心內容。煤炭企業轉型需要適合市場需要的對路的項目,還有先進卻又相對陌生的管理機制。除此之外,在陽煤身上,我們更多地看到對轉型發展的急迫以及面對困難的膽略和勇氣。
責任編輯: 張磊